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西左村的結果 展開

西左村

河北省沙河市綦村鎮下轄村

西左村位於沙河市綦村鎮西北部。該村依山傍水,四面環山。西靠放馬嶺,北依插旗堖,東有東坡嶺,南接小轎子山,東南北三面臨河,扼南北兩支流渡口川和烏門川(即沙河)兩道山川,耕地2981畝,多為沙荒地,盛產蘋果、桃、酸棗等。該村以前為“左村”,以姓氏而得名,但今已無左姓。古時為與東鄉里的左村(今屬南和縣)而別,故改名為“西左村”。現有700多戶,人口近3000多人,是沙河市西部較大的村莊。

地方簡介


西左村
西左村
西左村歷史悠久,明嘉靖時村名“小營舟”,村西部溝谷有漢魏時冶鐵爐遺跡,明代“三官聖殿”,清代“大王廟”和“靈虛觀石碑”等古遺跡都證明了村落的古老和繁盛。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革命老區,村裡先後有百餘名熱血青年參軍入伍,南征北戰,在數次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28名烈士為國捐軀,犧牲在戰場上,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了力量。抗日戰爭時,日寇在這裡製造了慘絕人寰的“三一一”慘案,村裡有130名骨肉同胞被日寇殺害,欠下西左村一筆血債。
在西左村遊覽,印象最深刻的“治水”歷史。由於西左村地處大沙河北支流烏門川和南支流渡口川的交匯處,歷史上每到夏季,太行山的洪水從兩道山川滾滾而來,很容易造成水災,沖毀開墾的耕地和莊稼,而春秋季節又常常是旱災不斷,顆粒無收,給當地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村口豎立著一塊《西左村旱澇病患災難記》,僅列舉了從清朝康熙十八、十九年至1996年的旱澇災害多達十次,每一次都使村民背井離鄉,逃荒要飯。村裡還有一塊《村南大井記事碑》,記載了乾隆元年(1736年)四月當地多村為爭奪水井使用權發生的糾紛,在順德府知府朱鴻緒調處后才得以平息的事實。新中國成立后,在邢台、沙河各級政府的帶領下,西左村人民積極投入到治水戰鬥中。1958年5月至1960年7月,在村東南的渡口川上,一座總庫容3929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24平方公里的中型攔洪畜水工程“左村水庫”勝利竣工。只是由於水庫建設處於大躍進時期,土法上馬,壩址建在漏水嚴重的石灰岩地基上,存不住水。又恰趕上1963年8月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8月4日23時大水漫頂,5日凌晨1時決口,沙河東部成了一片汪洋。自從沙河上游修建了朱庄、東石嶺水庫后,西左村旱情加重,村民吃水成了問題。2006年,在沙河市副市長、西左村人侯增軍的幫助下,籌集資金70萬元解決了西左村多年的飲水難。如今在村南一條嶄新的柏油路直通山外,康源公司開發的農業生態園初具規模,七、八座紅頂五層的居民樓拔地而起,非常漂亮,雖然僅能解決部分村民住上新民居,但起點很高。現在村裡有學校、衛生院、信用社、家電商城、超市、飯店、戲樓等設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西左村將變成一座繁華的小城鎮。
1.西左村北部:牛神口
先從西左村西北部的牛神口開始轉。牛神口位於西左村西北與西堅固村之間,孔庄村東。右為插旗堖,左為放馬嶺,下為大沙河,插旗堖下有金牛洞,深不可測。這裡自古為兵防要地,漢魏時這裡即設有巡檢司,常年有兵士把守。唐代李世民也曾與劉黑闥在此地大戰。
抗日戰爭時,日寇在這裡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三·一一”慘案。民謠云:“孔庄、峪里、西左村,三月十一來日本,日寇豺狼心,燒殺真殘忍,房屋都燒盡呀,遍地是死人……”1938年農曆三月十一日凌晨,駐邢沙800多日軍偷襲過來,當時西左村駐紮著80餘名抗日游擊隊和八路軍宣傳隊,八路軍排長趙廣志首先發現敵情,鳴槍報警,西左村村民聞聲紛紛向山上逃去,趙排長與日軍激戰後壯烈犧牲。日偽軍迅速包圍了西左村、孔庄和峪里,挨門挨戶地搜查,見東西就搶,見牲畜就拉,對未來得及撤走的婦孺病殘老人,進行刀砍、槍殺、火燒和蹂躪。中午時分,日偽軍將從西左村抓來的135人,從孔庄、峪里抓來的119人,全部用繩索捆綁,押到孔庄村東的“車網地”,逼問八路軍游擊隊,群眾誰也不會答,日軍瘋狂地用機槍掃射,不到十分鐘,手無寸鐵的群眾全部到在血泊中。
2.大沙河
大沙河中鵝卵石堆積如山,有挖掘機作業,以為是非法采砂,這樣會嚴重堵塞河道,
西左村
西左村
影響防洪。現在得知,這是沙河市土地綜合開發項目,是在河灘地上造田。疑問的是,根據歷史上大沙河烏門川常鬧洪水的教訓,投入巨資在河灘造田不怕水淹?現村北、村東大片仍是沙荒地,治理起來不更容易?
大沙河沙灘南側有一片人工修築的水塘,水塘邊植有小片楊樹林,與乾旱的河灘形成鮮明對比,倒是難得的一景。
3.西左村老街
西左村老街位於村子西北部,大部分修建成新民居,還有一座別墅式新房。欣慰的是,老街上的魁星樓保存完好,是邢台地區不多見的古建築。村北是古村落,遺留一座石質二層魁星樓,古時文人每逢進京趕考前都要到魁星樓叩拜魁星,祈求保佑金榜題名建成於民國五年(丙辰年,1916年)三月,魁星鍾馗的塑像不見蹤影。
西左村
西左村
4.大王廟、戲樓
村子東部有一處“文化大院”,有2007年新修的“大王廟”、“戲樓”等文化設施。“大王廟”原為清代所建,現為村民集資30萬元重修,外觀很漂亮、莊重。”我到來時大門緊閉,未能進去遊覽。在大王廟內供有一副“木製龍王鑾駕”,高約30厘米,一副莊重威嚴的官員模樣,是清末本村一個長工從山西遼州(今山西左權縣)請來的神符,人傳該大王護村佑民頗為靈驗。“戲樓”原名“歌舞樓台”,坐南朝北,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有百年歷史了。1980年重修,2007年再次重建,改名為“營舟劇院”。戲樓牆壁上現鑲刻有五塊碑,記錄了西左村治理河道引水入村、重修戲樓、企業家和百姓捐資引水的情況。在院內找尋《南大井記事碑》未見蹤跡。《南大井記事碑》,清乾隆二年立,陽面刻“乾隆元年四月初七日為××事訟,荷蒙本府正堂朱老太爺(指順德知府朱鴻緒)斷明此井系公井,合鄉吃水,諭街樹不許人來損壞銘石垂后”等字樣。碑陰刻“記事”,大致內容是,左村居山崗,井水為難,此井合鄉吃水不記其年,丙辰(為井之權屬起爭端),由朱老太爺斷明此井系公井,村民感謝不盡,協力將井台重修,後世不得逞強霸井,刨樹毀井台等。歷經風雨滄桑,現該碑已斷為數塊。
西左村
西左村
5.村南的新民居、古榕樹、英烈亭
在村小學北面三叉路口中心原有一顆大榕樹,是戰爭時期左村老支書紀魁和老黨員賈有堂所載,它見證了左村滄桑變化,是一顆吉祥樹、風水樹,與幾代村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同喜同悲,成為左村的象徵。因為榕樹緊靠的土堖就叫紀家嘴,這也說明紀姓是西左村較早的姓氏之一。大凡三十歲以上的左村人回憶自己的童年,對這顆榕樹充滿難捨的感情。每到夏天,它像一把天賜的綠傘,村民在此乘涼歇息,親吻榕樹的花香,真是美極了。特別是對於背井離鄉在外工作的人們,家鄉的許多事、許多物有很多都淡忘了,唯有這顆榕樹,卻時時出現在夢中。可惜的是,2010年4月24日,出於對學生安全的原因,這顆榕樹被砍掉,如今只剩下殘根一段。6、左村水庫遺址
6.左村水庫
位於左村南約2.5公里處的渡口川上,“海河流域治理”中的一項中型攔洪畜水工程。1958年5月開工,投資52.08萬元,來自沙河、邢台、南和等縣農民,出勞力85萬工日,共動土石方140多萬立方米,砌石1萬多立方米,1960年7月完工。壩體系粘土心牆土石壩,壩高35米,頂長640米,寬8米,壩底寬187.5米。總庫容3929萬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24平方公里。放水洞在大壩右端,溢洪洞在大壩左端50米外。1963年8月1日開始,沙河縣遭受特大暴雨,山洪爆發,河水猛漲,左村水庫大壩雖經全力搶護,終因庫容水量大大超過設計抗洪能力,於5日1時大壩東段放水洞處決口160米,大水以23600立方米/秒傾瀉而下,沙河縣東部成了一片汪洋,西左村140戶、1300餘間房屋被沖毀,同時給下游村莊造成巨大損失。50年過去了,在渡口川興建了東石嶺水庫,在沙河川興建了朱庄水庫,有效扼制了洪水侵襲,在當年的左村水庫東頭興建了渡槽,一條嶄新的公路穿過渡槽下,已看不到水庫的殘體。
西左村
西左村
7.康源生態林業園
在水庫西面,2003年山東恆坤集團投資成立了河北康源生態林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生態農業,開墾出大片果園,其生產的“逸果”牌優質薄皮核桃,榮獲“2008北京奧運推薦果品評選二等獎”,產品暢銷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