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老外灘

進入寧波古城的門戶

寧波老外灘,坐落於浙江省寧波市三江口(甬江奉化江餘姚江三江匯流之地)北岸江北區,是進入寧波古城的門戶。這裡在唐朝為中國四大港口之一,並成為鑒真東渡的起點;在南宋為中國三大港口之一,並設立市舶司專門負責管理對外貿易;當《南京條約》簽訂后,寧波便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並於1844年正式開埠。

寧波老外灘於1992年後作為商業旅遊項目開發,寧波老外灘已經成為寧波的一個景觀。

2020年8月,有超過五十件畢加索藝術品首次亮相寧波老外灘,其中5件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借展。

歷史文化


寧波老外灘位於寧波市三江口的江北岸,是進入寧波古城的門戶。寧波在唐代即為中國四大港口之一,鑒真東渡的起始點就在寧波,在南宋時期為中國三大港口之一,並設立市舶司專門負責管理對外貿易的。雖然清政府一直採取閉關自守的對外政策,但寧波與日本、南洋各地一直保持著藕斷絲連的貿易往來。清初中國缺銅,政府鑄銅錢和民間制銅器多通過寧波從日本進口銅及銀等;而日本也從寧波進口江南的絲綢、棉布、瓷器等。在清代實行全面閉關之時,寧波是唯一保留了對外貿易的特殊港口。這種特殊的港口地位從1644年到1684年左右,時間長達約40年。
寧波老外灘
寧波老外灘
寧波老外灘
寧波老外灘
1842年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寧波作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國商人蜂擁至寧波,英、法等國採用奪取主權,建立據點,霸佔海關、控制海口,壟斷航運,推行洋化等一系列手段,把寧波港扭曲成半殖民地性質的港口。1844年正式開埠。不久,江北岸便發展成為英、法、美三國僑民居留區域。是中國最早的“租界”之一,歷史上也稱為“外灘”,其開埠歷史比上海外灘還要早上20年,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外灘之一,一直到上海口岸崛起,寧波口岸的地位才被逐漸削弱。1927年,中國政府收回了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行政管理權江北外灘也在歲月的洗禮中完整地記錄下了近代寧波的歷史變化,體現西方工業文明的器物與各類設施集中在這裡出現,如寬敞的馬路、整潔的街面以及電燈、自鳴鐘、腳踏車、洋房、教堂、醫院、銀行等首先在這裡出現,在客觀上也推動了寧波城市的近代化進程。成為了浙江省唯一現存能反映港口文化的外灘。
寧波商幫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四大商幫之一(晉、徽、寧紹、潮汕),利用外灘這一通商口岸所帶來的發展機遇以及對內、對外的航運貿易優勢,紛紛創辦輪船公司,其中以寧波幫的商人——虞洽卿朱葆三、李雲書創辦的寧紹輪船公司和三北運輸公司最為出名,在三江口到下白沙一帶修建碼頭,從事寧波至上海等地的運輸,特別是從事對外經濟活動,寧波商幫便以上海、寧波為基地,經商足跡遍及長江流域和天津等商埠。《鄞縣通志》稱:“至五口通商后,邑人足跡遍履全國、南洋、歐美各地,財富日增。”
夜色下的寧波老外灘(王海敏攝影)
夜色下的寧波老外灘(王海敏攝影)
夜色下的寧波老外灘(王海敏攝影)
夜色下的寧波老外灘(王海敏攝影)
夜色下的寧波老外灘(王海敏攝影)
夜色下的寧波老外灘(王海敏攝影)
從最近一次文物普查情況來看,寧波外灘的54處文物建築中至少有31處與寧波商幫有關,在這些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建築物,反映了豐富多彩的西式和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從建築功能看,既有辦公和宗教活動場所,又有金融、貿易和豪華住宅。為此,外灘歷史文化保護區作為寧波近代歷史標誌性地段,被《寧波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為6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本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範圍為:東濱甬江,南接新江橋,西接人民路,北至輪船碼頭。在目前開發改造範圍內,巡捕房、宏昌源號、朱宅和嚴氏山莊四幢建築被列為市級文保建築。
規模
杭州有新西湖,上海有新天地,寧波有老外灘。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的老外灘面積,卻囊括了個性消費的所有功能,包括城建展館、國際酒店、世界美食、城市公寓、行業會館、生活天地,一
老外灘
老外灘
舉成為寧波最頂級的社交平台,一個高檔次、多元化的商業街區。
經過百年落寞,2005年1月1日,投資6億元的寧波老外灘重新開埠,將形成新的商業區,和寧波天一廣場成犄角之勢。
沿著江邊,外國領事館、天主教堂、銀行、輪船碼頭一字排開,幾乎記錄了寧波開埠的整段歷史。這些建築,至少有100多年歷史。目前保存下來的文物建築有:英國領事館、巡捕房、侵華日軍水上司令部、浙海關、天主教堂、江北耶穌聖教堂、寧波郵政局、通商銀行等還有一些民房,如老“宏昌源號”、商人私宅“嚴氏山莊”、“朱宅”等建築,這些建築具有濃郁的歐陸風格,代表了英、法、德、荷等多國建築風格。與中國傳統民居形成鮮明對比。

外灘文化


外灘的概念界定

“外灘”一詞出現於19世紀中葉,英文為“BUND”,意即“碼頭”。目前關於“外灘”有廣義和狹義二種解釋。廣義的外灘是指從事對外經貿和文化交流的碼頭區塊,而狹義的外灘是指產生於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以上海為代表的對外通商口岸。不管是廣義的外灘還是狹義的外灘,均有一些基本的組成要素。從地域特徵來看,外灘都靠河靠海,是連接大陸和水域之間的一塊特殊的地塊;從存在方式看,這裡曾是繁華的碼頭,是當地歷史上的水陸交通樞紐;從外部形態來看,這裡領事館、外商洋行、銀行等建築林立,並呈現出中西合璧的特徵。由於“外灘”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的特殊的角色,使這一區塊一直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人們對“外灘”這一概念理解的客觀化、寬泛化,加在“外灘”頭上的殖民意味漸漸消散。如今在人們心目中的“外灘”已回歸了它的本義,即靠水靠河的狹長的碼頭地塊。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目前外灘在不同的城市被複制。

外灘文化的基本特徵

文化簡單地說是在一定區域內人們所形成的價值觀,群體意識和行為規範的總和。我們把在“外灘”這一特殊的區塊所形成的價值觀、群體意識和行為規範的總和稱之為“外灘文化”,它包括商業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教育文化、建築文化等等。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外灘文化有一般文化的普遍特徵,但由於外灘這一地塊的特殊性,它又表現出了與中國傳統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個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商業性
外灘本身就是開展經貿活動的場所,商業性是它與身俱來的品性,追逐利益的內在驅動使這裡的一切都帶上了濃重的商業氣息。為商業活動而設的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如報關行、洋行、倉庫、銀行等各種商貿樓建築,經營各種生意的商鋪,為從事海運的人員的生活休閑設施,以及為各種商貿活動提供信息服務的報刊,為營造商業氛圍的各種廣告牌、霓虹燈等等,使外灘的商業要素十分完備,各地的外灘都曾是當地當時的繁華的商業中心。
(2)包容性
這是指對異域文化的包容程度。外灘是對外經貿往來的產物,異域文化在這裡跟本土文化相互衝撞、融合是尋常之事,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風俗信仰、不同的價值取向在這裡同生共存,如寧波的外灘建築充滿歐陸風情,飲食起居等生活方式浸透了西方的色彩,西方的先進教育理念帶進了我國城市。這同樣體現在全國其他的外灘中,這一切充分表明外灘文化中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又有西方先進文化的影響,兩種文化兼容並蓄、互相融合、互相滲透,推動了外灘所在城市經濟文化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3)開放性
外灘文化的開放性是由外灘特有的區域條件和功能決定的。外灘背靠大陸,面朝江河,它直接接受來自大陸和海洋文明的輻射,在文化的傳播途徑上體現出開放性。另外,外灘出於對外貿易的需要,在外灘文化的內容上也體現出靈活、開明、時新、實用等開放的態度,與傳統的本土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伴隨著傳播途徑和內容上的開放性,使這一帶人們的文化心理上也表現出了開放性,如他們比當時的城內人更快、也更容易接受來自西方的一切新生事物。外灘的開放性使近代文明的許多雛形在外灘一帶率先形成,如印刷業的出現,西醫的傳入,歐美現代教育制度和教育內容的輸入等等,使外灘這一帶成為當時引領時尚潮流的一方熱土。
(4)創新性
創新性是一種無中生有、化舊為新的能力,外灘文化的創新性不僅體現在許多當時人們從沒有見到過的東西在這裡被引進,還在於對傳統文化的改造,最為典型的是對傳統建築文化的創新。中國自漢唐以來,幾千年的傳統建築文化根深蒂固,隨著對外交流的急速頻繁,外來建築文化在外灘一帶不斷滲透。工匠們開始把西方的新材料、新結構與新工藝結合到各種外灘建築的建造上。外灘一帶的領事館、洋行、銀行、教堂、報關行等建築物採用鋼筋混凝土、鋼鐵結構與大玻璃相結合的技術,還在下水道、陰溝、冷暖氣設備、外牆貼面及瓷磚建築工藝都被採用,體現了對傳統建築文化的一種創新。
(5)互動性
外灘文化是一個多元文化的集成,各種元素之間是互相推動、互相交流、互相發展的。一個城市有了港口、碼頭,就有了交通、商品貿易、人員往來、文化、教育、建築、宗教、金融等等的交流發展,以及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的互相影響。這種互動,其載體就是外灘。外灘造就了上述多種元素的互相融合,推動了上述各元素和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同步發展。

代表人物


名 字人物簡介
董浩雲
世界最大的油輪“海上巨人”
董浩雲1912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定海,舊屬寧波府。
1928年,16歲的董浩雲進日商上海國際運輸株式會社任練習生,這是董浩雲投身航業的開始。次年考入金城銀行開辦的航業訓練班,結業后即服務於金城銀行屬下通成公司之天津航業公司。董浩雲在天津航業任船務兼秘書,所有文書往來,代拆代行,很快顯示出他出眾的才幹。負責公司業務的經理王更三偶有北平、上海之行,則其業務文書全由董浩雲一手包辦,全權替兼經理職務,年紀輕輕,處理起事情來已經有條不紊。~
朱葆三
朱葆三(1848~1926)近代銀行保險業資本家。名佩珍,以字行。1848年3月11日(清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初七)生於浙江定海。十四歲到滬在五金店當學徒,十七歲任總帳房和營業主任,三年後升經理。
1878年他自設慎裕五金店,同年,開設新裕商行,經營進出口貿易。后在上海日商平和洋行當買辦,並納捐二品銜候補道。1895~1911年,創辦華安水火保險公司,又投資於英商鴻源紗廠、大生輪船公司、浙江銀行、立大麵粉廠、廣州自來水公司及上海《新聞報》等企業,歷任中國通商銀行總董、寧波旅滬同鄉會會長、上海商務總會協理等職,成為上海工商界顯赫一時的人物~
虞洽卿虞洽卿(1867~1945),名和德,浙江鎮海人(今屬慈溪),早年到上海當學徒,1894年後任德商魯麟洋行買辦、華俄道勝銀行買辦。1903年獨資開設通惠銀號,發起組織四明銀行。1905年上海發生大鬧公審公堂案,與組織當局交涉獲勝,遂名聞滬上。1908年創辦寧紹輪船公司。1911年上海光復後任都督府顧問官、外交次長等職。1914年獨創三北公司。五四運動期間上街勸說開市。1920年合夥創辦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長。1923年當選為上海總商會會長。抗戰時期堅持抗日愛國,日軍佔領租界后赴渝經營滇緬公路運輸,支待抗戰。1945年4月在重慶病逝~

研究價值


歐陸風情的建築長廊
寧波老外灘
寧波老外灘
江北外灘一帶的建築有著濃郁的歐陸風格。此外,還有一些民房,如嚴氏山莊、朱宅、老商鋪“宏昌源號”等。這些建築具有中西合璧的風格,與中國傳統民居形成鮮明對比,極具觀賞價值。
寧波近代商幫的起航地
寧波的近代商幫利用外灘這一通商口岸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利用身處當時中國對外開放前沿地帶及對外貿易的先天優勢,紛紛創辦輪船公司,從事寧波至上海等地的運輸,特別是從事當時頗有風險的對外經濟活動,從而大大促進了寧波商幫的近代化進程。據查寧波外灘的54處文物建築中至少有31處與寧波商幫有關。
近代商業文化的展示區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外灘是寧波的商業中心。這是一個圍繞港口而興起的特色商業區。整個外灘區塊可以分為三層,各街區的功能非常清晰:第一層是外馬路生產作業區,第二層是中馬路消費區,第三層是后馬路居住區。
新事物、新觀念的實驗場
近代寧波外灘是新觀念、新事物不斷萌芽,新舊觀念不斷碰撞的地方,吃穿住行玩樂等方面都浸潤了西化的色彩,西式糕點、西洋電影、夜總會、舞廳等進入了當地百姓的生活,住洋樓、吃洋菜、點洋燈都成為了時尚。寧波的老百姓正是從外灘這一窗口看到了世界,接觸了西方文明。
富有開創性的教育中心
近代寧波外灘還是一個教育中心。像斐迪(現在的寧波三江中學)、斐德、正始、毓才中學等都是當時最好的學校,教會為了籠絡人心,在外灘一帶相繼辦起了一批公益性的教育機。這些學校不僅吸納了一批外國人充當老師,還把當時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滲透到了日常教學之中,當時許多生動的教育活動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有相當的借鑒意義。
外來宗教的集散地
1844年1月1日,寧波五口通商開埠,指定江北岸為外國人通商居留地。1860年前後,外國領事、商人、教士、外僑僑眷等多數居住在江北岸槐花樹下至桃花渡法國天主堂沿江一帶。寧波外灘附近的宗教基本上是外來的,在這塊區域內,修道院、耶穌堂、天主堂遍布。目前尚存的外來宗教的一個實物標誌就是建於1872年的法國哥特式建築———天主教堂,建築面積4380平方米。
2002年,寧波城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出資6億元對老外灘進行了改造。如今的老外灘,經過重建,基本保持了當初十里洋場的風貌,成為寧波新的時尚風標,成為新的商業區,和天一廣場成犄角之勢。

畢加索作品展


2020年8月,有超過五十件畢加索藝術品首次亮相寧波老外灘,其中5件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借展。
本次世界藝術大師畢加索作品展將亮相寧波老外灘北岸藝術中心。展覽展出畢加索原作超過50件,其中5件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借展。本次展覽展出的畢加索1964年創作的《草地上午餐》,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永久館藏藏品。畢加索1962年創作的作品《傑奎琳側面頭像》曾在英國萊斯特新沃克藝術博物館和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畫廊展出;1953年創作的《捧著魚的手》是畢加索經典代表作品之一,2014年曾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衛理公會大學大衛麥考恩國際美術館展出,2015-2016年在美國弗羅里達勞德代爾堡NSU美術館展出。

景點介紹


老外灘位於三江口,寧波的正中心,比上海外灘的歷史還早20年。如今,老外灘仍保存著大量漂亮的歐式老建築,它們大多改作了小資的酒吧和餐廳,形成一片頗有情調的休閑區,是寧波的地標之一。
寧波老外灘和上海外灘有些相似,又多了幾分精緻,來這裡走走逛逛,拍拍老建築,或者找家小店坐下來喝點東西都很愜意。這裡白天很安靜,三三兩兩的遊客在街上閑逛,常常能看到新人在這裡拍婚紗照。到了晚上,街上熱鬧非常,酒吧飄出婉轉的歌聲,韻味十足。走到江邊,欣賞三江口的迷人夜色,和愛人一起散步很是浪漫,而每到夏天,甬江邊也是納涼的好去處。
老外灘的建築也是一大看點,雖然都不能進去參觀,但是外觀也很有味道。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南面的哥特式建築江北天主教堂都是遊客的焦點,旁邊的斷壁有幾分圓明園的感覺,是老外灘的標誌。教堂周邊有和德坊、和泰坊、紫林坊、宏昌源號、江北巡捕房,都是很有特色的老建築。另外值得一看的是位於揚善路和中北路口的石庫門建築群朱宅,西式雕花和寧波傳統民居相結合,梅雨紅石做的門框配上黑漆厚重的木門和一副銅環,非常別緻。
除此之外,還可以去街道北面的寧波城市展覽館,在這裡可以通過三維虛擬演示感受寧波的過去和未來,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信息

免費

最佳季節

四季皆可

建議遊玩

2小時

交通信息


乘地鐵1號線至東門口(天一廣場)站,沿江廈街往北過江即是,步行約1公里。或乘公交1路、19路、20路、331路、370路、370路夜間至老外灘站下車即是。

升級改造


2020年7月22日,商務部公布了包括哈爾濱中央大街、大連青泥窪、石家莊民族路、鄭州德化、長沙黃興南路、深圳東門、青島台東路、合肥淮河路、寧波老外灘、福州三坊七巷、廈門中山路、昆明南屏街在內的12條步行街升級改造試點。
老外灘將重點推動空間的互聯互通,斥資3.1億元啟動人民廣場公園建設,打通美術館到綠地中心地下空間,使老外灘核心區與綠地中心、來福斯廣場、鑽石廣場等商業綜合體互聯。打通外灘大橋橋下及周邊建築物的封閉空間,已於2020年7月6日起實施沿江慢生活步道項目,後續實現純步行道。

上海外灘


一提起外灘,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都是上海的外灘。雖然它是最著名的外灘,可是它並不是我國最早的外灘。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后,寧波被開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三江口成為了歐美商船雲集之地。中外商家爭相在岸邊興建店鋪門面,於是這個地方也被人們稱為外灘,寧波外灘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外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