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暉

國家高級美術師

餘暉,男,1947年出生,筆名越山人,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西泠印社原書記,副主任(法人代表),副秘書長、出版社主任、主編。

1983年加入江蘇省美術家協會,1991年轉入浙江省美術家協會,西泠印社社員,國家高級美術師。

人物簡介


餘暉,男,1989年參加西泠印社工作,歷任主任、副秘書長,出版社主任、總編等職。十多年來,與沙孟海、趙朴初、啟功、郭仲選、劉江等社長、副社長密切合作,為西泠印社的藝術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趙朴初任社長期間,通過理事會下聘書任命餘暉為西泠印社副秘書長。
還曾多次隨團或率團赴東南亞各國舉辦書畫展覽和交流活動,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做出了貢獻,籌備建立了中國印學博物館《包括資料徵集等》。尤其在籌備西泠印社九十周年慶典活動和申報西泠印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方面成績顯著。
影像記錄
影像記錄
在百年華誕的籌備過程中,主要負責孤山社址的修繕工作,通過六個月的努力,圓滿完成了全面修繕任務,受到各級領導的好評,特別是夜運“百 年紀念碑”的故事已被杭州人傳為佳話。
1989年至1992年與著名學者、書壇泰斗西泠印社社長沙孟海先生共事。圖為西泠印社副秘書長餘暉與社長沙孟海、台灣著名書畫家李普同先生的合影。
1993年9月率西泠印社書法代表團訪問日本,並在中日《書畫作》展覽開幕式上致辭。
1993年日本天溪會在西泠印社和蘭亭建立日下部鳴鶴與吳昌碩先生結友百年紀念碑,圖為西泠印社副秘書長餘暉與天溪會會長南鶴溪等人在紀念碑前的合影。
1996年6月西泠印社副秘書長餘暉等一行三人赴香港舉辦西泠印社篆刻展覽,受到香港同仁們的好評。大家說:這次展覽是香港開埠以來最隆重的一次書畫展覽。
2003年與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著名學者,西泠印社社長啟功先生共事。

個人作品


學術著作出版
學術著作出版
餘暉潛心於書畫研究和創作著述,編著了《歷朝賢臣百圖》《世界雞雉百圖》《水粉畫玉兔百圖》。
編繪出版了年畫掛歷《春風得意》《馬到成功》《牧羊女》等,其傳略被收入《中國美術家名人錄》《世界美術家(華人卷) 》等工具書。擔任《中國畫技法全書》的副主編,為該書撰文60餘萬字,編繪圖例800餘幅,是該書的主要著作者。
應邀編著的中國畫系列叢書之一《影畫竹子》於2007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
小文欣賞
餘暉:中國畫的繼承與發展
當今的繪畫藝術界對中國畫的發展存在著兩種認識:一種認為,中國畫的發展已經停滯不前了,中國畫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作為封建意識形態的一方面,存在於一個絕對封閉專制的社會裡,同時因中國畫理論的薄弱,制約了中國畫的實踐,使得傳統中國畫發展產生了“停滯”,現在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狀態;另一種認識則是圍繞著“筆墨等於零”的觀點而展開的片面理解,認為中國畫現在應該“筆墨等於零”,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已經發展到盡頭了,認為“等於零了,還何談發展”。顯然,這兩種認識都過於片面,有些人僅僅是根據自己的簡單認識和當前中國畫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就粗暴地得出關於中國畫發展的定論,這是十分錯誤的。
中國畫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歷代優秀畫家都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使這門藝術歷久彌新。當前,對於中國畫的發展問題,我們一定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認識。
一、繼承是認識和理解中國畫發展的前提。首先,繼承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繼承,談何發展,中國畫需要繼承,沒有繼承就無法真正領會中國畫的精神內涵,只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在繼承的基礎上,我們要不斷地去挖掘中國博大精神的傳統文化,不斷地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不斷發現中國畫的文化外延,才能領會中國畫強大生命力的源泉所在。沒有繼承自然無法產生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就會產生錯誤的觀點。比如,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是中國畫重要特點之一,也是中國四種傳統優秀文化綜合在一起的表現,現如今卻大有人不知此物,所謂的中國畫中只有畫,沒有題跋,沒有印刻,更沒有詩書,卻美其名曰“創新”。再如,追求繪畫藝術境界自古以來是中國畫家的目標,也是中國畫美的一種展現,所謂“神”者是也。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就曾提出“所對”“實對”“悟對”以展現“寫神”“傳神”和“通神”的藝術境界,如今卻有人全然不懂,打著強調自我感受的旗號,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方式,做出一些誰也看不懂的東西,毫無章法、技法可言,卻標榜表達自我、突破傳統束縛等等。其次,中國畫家要守得住中國畫,要有自信,要好好的把中國畫發展起來,讓世界接受中國畫。因此,我們要認真研究和發掘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中國本土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上去繼承和發展中國畫繪畫藝術,才能擺脫盲目崇拜外國繪畫藝術、一味的模仿西方、一味貶低甚至否定中國的傳統國畫藝術的弊病。切不要讓自己熟悉的東西丟個精光,而別人的東西又沒人家熟悉,最終只能一味地跟在別人後頭拾人涕唾。更不要讓中國畫出現“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象,有一位友人曾跟我說,他在荷蘭參觀藝術博物館時,有位西方藝術家曾疑惑的問他,當下許多西方藝術家在創作時都希望能吸收並借鑒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藝術精華,為何你們自己不去繼承和發揚,反而一味地模仿我們呢?
二、發展的腳步永不停歇。中國畫永遠是發展的,永遠是前進的,永遠是進步的,而且是永無止盡的。首先,從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高度上來看,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中國畫也不例外。事實上,繪畫從最早作為生活記錄和裝飾的一種形式逐漸演變到具有中國社會鮮明烙印的傳統中國畫,本身也是一種很大的發展演變。而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進程中,傳統中國畫也發生著許多的演變和進化,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畫主要以人物肖像為主,到隋唐時期人物和山水畫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進入宋代,寫意畫和工筆畫又讓傳統中國畫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小高潮。此些種種,不無揭示著中國畫的繼承、發展和創新。說中國畫發展的“停滯”,併到了所謂的“窮途末路”,不僅不科學,更有反科學傾向。其次,從傳統中國畫工具和載體上看,中國畫也都在不斷前進和發展。我們知道,最早的繪畫藝術始於岩壁,再到竹簡,到絹、紙張,這就是一個不斷發展、演變和提高的過程。再從技法上而言,以山水畫為例,唐代以前基本上以白描、勾勒為主,到唐以後慢慢出現了各種皴法,在勾勒裡面又有山石的具體皴法;人物畫當中原來也以勾勒為主,後來慢慢以水墨為主,再到現在的程度。當前,中國畫的發展確實遇到了一些困惑,這也是任何事物在不斷變化發展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但憑此妄下結論,認為中國畫就此終結,就有一葉障目之嫌。
三、發展的方向多種多樣。中國畫從起源到現在,歷經幾千年的風雨滄桑,依然經久不衰,在社會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的現代,中國畫經歷了一次次歷史和現實、古典與現代、東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呈現了新的發展趨勢。一是朝著科學化方向發展,與科學進行緊密結合。在當下的中國畫創作中,人們已經開始使用很多科學化手段來替代傳統的繪畫技巧,比如造型技術,過去完全依靠寫生的技法操作,現在已經開始利用“照相”“複印”等現代化技術手段來實現;又比如國外已經出現的動畫技術,通過一種類似於電影的技法進行加工,能讓一副畫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出來,前段時間出現動態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很好的例證。二是內涵元素越來越豐富。一幅畫當中既包括中國畫筆墨線條等多種元素,同時又包括西方塊面的油畫色彩方面的元素,內涵的元素越來越多,不僅僅局限於中國原來的東西,而是吸收了中西方繪畫藝術中的多種元素。三是載體形式多種多樣。傳統觀中國畫一直是以絲綢、宣紙等載體為主,而當下已經開始出現布匹等其他載體。因此,未來完全有可能出現更好的載體來展現中國畫的繪畫藝術。四是構成形式多元化、多樣化。中國畫很講究構成,從古至今,無論是在畫面內容上還是筆墨分佈上,中國畫都講究一個構成,當下我們看到,很多現代的一些構成法已經運用到中國畫當中去了。五是朝著多肌理的方向發展。未來發展的多肌理是一個可見的趨勢。當前的國畫發展顯然已經不滿足於已有的肌理模式,人們利用材料的各種屬性,利用各種手段,使載體產生各種肌理,以達到中國畫表達的最佳效果。比如,台灣著名畫家劉國松,在繪畫的紙張中嵌入筋條,在繪畫完成後又將其一一抽取出,產生了一種全新的肌理感。六是更傾向於裝飾性方面發展。中國畫本身就是作為裝飾開始慢慢發展而來的,到了唐代變成線條勾勒為主創作繪畫,後來又慢慢出現皴法,到現在出現皴法與肌理等工藝性相結合的形態。七是工藝性運用越來越多,並由此帶來的全新的發展趨勢已經顯而易見,比如動漫的發展。八是意象性發展趨勢越來越鮮明。中國畫實際上是一種意境畫,不像西洋畫那樣一畫一對式。中國畫來源於生活,但又不是相機式的純粹記錄、復刻生活,它不遵循復刻實際的對象,而是在實際對象的基礎上加上了畫家的思想感悟和人生認識,展現了作者對天地萬物的理解和認識,這又高於生活。
總之,中國畫是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積澱而來的精華,是當之無愧的國粹,作為一名中國繪畫藝術家,我們只有在繼承中不斷的去挖掘,才能為中國畫賦予新的內涵,從而感受中國畫的強大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發展動力。
作品賞析
人物作品
人物作品
花鳥作品
花鳥作品
《馬行天下》之一帶一路
《馬行天下》之一帶一路
山水作品
山水作品
神駿英姿
神駿英姿

人物評價


他在西泠印社工作十多年,先後與沙孟海、趙朴初、啟功等社長共事,還曾多次隨團或率團赴東南亞等國交流書畫藝術,頗受異國同行好評。
餘暉自幼熱愛故鄉的清山秀水,鍾情書畫藝術。及長,就讀於嚴州師範,畢業后即入南京藝術學院研習書畫藝術,並幸得陳大羽、劉海粟、亞明諸家的親授。
他的素描、油畫功底深厚,技法全面,擅山水、花鳥、人物,尤以寫馬見長,自稱 "馬倌"。數十年來,有大量作品參加省市、全國及國際性展覽,其畫作《錦上添花》《光輝歷程》《風雪途中》等獲全國及省市各類獎項,其中多數作品被發表、出版或被收藏。

人物事件


1968年餘暉作為文化兵被特招應徵入伍,從事部隊美術工作,擔任美術創作員,並因為組織培訓美術骨幹和美術創作成績顯著而先後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在1968至1989年20多年的軍旅生活中創作了許多反應軍隊題材的美術作品,如《紅線》《王克勤帶兵》《風雪途中》等,其中油畫《錦上添花》獲南京軍區創作三等獎,油畫《歷程》入選全軍美術作品展覽。
1989年至1996年擔任西泠印社書記、副書記(法人代表),副秘書長等職,與沙孟海、趙朴初、啟功等三任社長共同主持西泠印社的全面工作。成功組織舉辦了西泠印社九十周年23項紀念活動,起草申報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籌備建立了中國印學博物館《包括資料徵集等》。香港文匯報以“天下第一名社”的通欄標題報道西泠印社九十周年紀念活動,充分肯定了西泠印社的工作成績。紀念活動期間出版的各類圖書28種,其中《中國印學年鑒》填補了中國美術史的空白,《西泠印社九十周年》畫冊在海內外影響極其深遠。
1989年至1996年兼任西泠印社出版社主任、總編。期間組織和主持編輯出版各類圖書108種。其中《陳洪綬作品集》《錢君萄論藝》以及《印學史》、等圖書均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銅獎。
1989年至2005年利用工作之餘撰文、投稿和著述、創作成績顯著。期間在人民日報,浙江日報,中國美術報以及香港報,中國美術家協會創協辦的胥口報,西泠藝報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章數十篇,出版和發表美術作品數十幅,參加各類中外展覽數十次。編輯和創作的《歷朝賢臣百圖》《世界雞雉百圖》以及《世界玉兔百圖》已如期出版。另有《馬到成功》《牧羊女》《金雞報曉》等掛歷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在西泠印社從事美術編輯,出版以及書畫、美術專業的組織領導工作近十五年。
1993年9月率西泠印社書法代表團訪問日本,並在中日《書畫作》展覽開幕式上致辭。
1996年至1998年擔任《中國畫技法全書》副主編,是該書的主要著作者為該書撰文160餘萬字,提供示範圖稿89幅,該書已於1998年由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3年與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著名學者,西泠印社社長啟功先生共事。
2005年退休后仍堅持美術創作和理論著述。
2007年編寫的專著《影畫竹子》圖書,於2008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0年擔任《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年鑒》一書的編委和顧問,並為該書撰寫序言。該書已於2012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發行。
2013年編繪的專著《畫竹概論》已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3年編繪的專著《中國畫訣》正處於三審中,將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3年,參與西泠名家藝術展,為西泠印社迎接建社110周年大慶的系列活動之一。
2014年,“甲午。紅色之旅——西泠名家書畫作品創作巡展”本次活動由中國國際商會文化產業委員會主辦,浙江聯誼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整個巡展點為吉安、瑞金、遵義、延安、西柏坡,9月中旬匯師北京。展覽作品以反映井岡山、瑞金、長征、延安精神和為實現“中國夢”為主題,結合當地人文歷史、名勝古迹展開,作品形式多樣,題材豐富多彩。
2015年,《氣壯山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巡展的組成部分,從今年7月6日開始,陸續已在杭州、歐洲展出,下階段還將在福建、深圳、騰衝、香港等地展出,最後在北京作彙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