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直腸的結果 展開
- 人體內的一個器官
- 承筋穴
直腸
人體內的一個器官
直腸:腸管的最末的一段,上與乙狀結腸相連,下與肛門相連。
直腸位於盆腔內,是大腸的末段。全長12~15cm,沿骶骨和尾骨前面下行,穿盆膈,終止肛門。直腸在盆膈以上稱盆部,以下部分叫肛門部和肛管。盆部的下端有時呈梭形膨大,稱直腸壺腹。直腸在前後的方向上有兩個彎曲。
直腸上方的彎曲稱直腸骶曲,凸向後側,下方的彎曲凸向前側,稱直腸會陰曲。當進行乙狀結腸鏡檢查時,須順應此二彎曲緩緩插入,以免損傷腸壁。男性直腸的前方是膀胱、精囊腺和前列腺,女性直腸的前方是子宮和陰道,故可經直腸觸查這些器官。
直腸為消化管的最末一段,位於盆腔內,長約15~20厘米,其行程不是直線而有幾個彎屈,它有三條橫皺襞,其中兩條在左,一條在右,高度不同,從下面看來三個皺襞互相掩疊,圍直腸一周,支載糞塊。
直腸近肛門的一段擴大成為直腸壺腹,裡面有垂直皺襞6~10條名肛柱,肛柱上面有靜脈叢。直腸終於肛門。肛門有肛門外括約肌及肛門內括約肌。肛門外括約肌是隨意肌,屬會陰肌。肛門內括約肌是腸內環肌加厚而成,屬平滑肌,其作用是於大便臨完結的時候徹底清除殘存在肛門管里的廢物。
直腸指在第3腰椎體前方起自乙狀結腸,沿骶、尾骨前面下行,穿過盆膈移行於肛管的一段腸管為直腸。直腸是消化管位於盆腔下部的一段,全長10~14cm。直腸並不直,在矢狀面上形成兩個明顯的彎曲,即直腸骶曲和直腸會陰曲。在冠狀面上也有3個突向側方的彎曲,但不恆定,一般中間較大的一個凸向左側,上下兩個凸向右側。當臨床進行直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查時,應注意這些彎曲部位,以免損傷腸壁。
1.尿道直腸瘺:男性瘺口位於尿道膜部,最常併發於高位肛門閉鎖。故處理肛門閉鎖時可造成尿道狹窄,甚或切斷尿道,而有些結紮瘺管距尿道過遠時,遺有憩室樣腔,可因尿液滯留繼發感染或結石。尿道直腸瘺時,有的病兒可有下尿路感染,如不併發上尿路畸形及膀胱輸尿管反流,危害並不大。肛門流出尿液及尿道排出糞便是尿道直腸瘺的主要癥狀,肛門指診於距肛門約2cm的直腸前壁可觸及凹陷之瘺口。治療為經骶尾切開,經直腸切除及閉合瘺管並做暫時性尿路改流,如膀胱造瘺術。
2.闌尾直腸瘺:
3.肛門直腸瘺:
肛門直腸瘺,簡稱肛瘺,即肛門附近與直腸下部發生的瘺管。瘺管一端通入肛門或直腸,另一端通於肛門皮外或其他部位。皮膚部的瘺口稱外口,直腸部的瘺口稱內口。本病較多見,雖得病與年齡無關,但多以30~40歲的中年人為多。
[發病原因]產生肛瘺的原因,常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自己穿破,或經手術切開,膿液排出后,膿腔雖縮小,但不閉合,成一瘺管。
[病證表現]
(1)肛瘺的病情表現有三,即流膿、疼痛和瘙癢。
流膿,是肛瘺的首要癥狀,內褲經常潮濕,被膿液污染。膿液的多少,因瘺管的長短而不同。新瘺管膿液較多,色黃膿稠厚,有臭味。慢性瘺管膿液較少,時有時無,膿液色白,稀薄如水。如果膿液突然增多,表示有新瘺管生成。有時肛門旁的瘺口可以暫時封閉,不流膿,但不久局部又出現腫脹、疼痛,封閉的瘺口再度破裂,又有膿流出。檢查時可見肛門附近皮膚上有一凹陷,或一乳頭狀突起,或一肉芽組織隆起。壓之有少量膿液,或帶血的膿性分泌物溢出。
(2)肛瘺一般不痛,若出現疼痛,則表示有炎症發生。
(3)瘙癢,是因膿液或分泌物刺激肛門周圍皮膚所致,常合併有濕疹。
[治療方法]肛瘺的惟一治療是外科手術治療,將肛瘺切除或切開,或肛門掛線。
[家庭護理]肛瘺宜採取手術治療,術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暢,每日要用高錳酸鉀溫水坐浴清洗以保持肛門衛生。切口處要及時更換敷料,防止感染。
[醫生告誡]肛瘺宜及早切除不可採用保守療法以免病情擴散。
[何時去醫院]發現患有肛瘺時應及早去醫院手術切除。
[預防方法]注意肛門及外陰處衛生,及時治療好肛門周圍的炎性病變可以預防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