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暇集

資暇集

資暇集又作《資暇錄》,三卷,唐代考據辨證類筆記,李匡文撰。舊本題李濟翁,蓋宋刻本避宋太祖趙匡胤諱,以其字署之。李匡乂,又作李匡文,晚唐人,字濟翁,宰相李夷簡子,約生於唐憲宗元和初(806),初任洛陽主簿兼圖譜官。據郁賢皓《唐刺史考》,李匡乂在宣宗大中、懿宗咸通年間曾任漳州刺史、房州刺史。僖宗幸蜀,李匡文隨至成都。昭宗時先後任太子賓客、賀州刺史、宗正少卿、宗正卿。尋卒,年約八十多歲。著述除《資暇錄》外,尚有《唐皇室維城錄》、《十代鐲疑史目》、《漢后隋前瞬貫圖》、《兩漢至唐年紀》等凡十二種。

基本介紹


又作《資暇錄》,三卷,唐代考據辨證類筆記,李匡文撰。舊本題李濟翁,蓋宋刻本避宋太祖趙匡胤諱,以其字署之。李匡乂,又作李匡文,晚唐人,字濟翁,宰相李夷簡子,約生於唐憲宗元和初(806),初任洛陽主簿兼圖譜官。據郁賢皓《唐刺史考》,李匡乂在宣宗大中、懿宗咸通年間曾任漳州刺史、房州刺史。僖宗幸蜀,李匡文隨至成都。昭宗時先後任太子賓客、賀州刺史、宗正少卿、宗正卿。尋卒,年約八十多歲。著述除《資暇錄》外,尚有《唐皇室維城錄》、《十代鐲疑史目》、《漢后隋前瞬貫圖》、《兩漢至唐年紀》等凡十二種。
《資暇錄》上卷多糾正俗說之謬,如“李”字,除水果名、地名、姓氏之外,更無別義,《左傳》“行李之往來”乃錯字;又如“輓歌”始於春秋;“押衙”應作“押牙”等。下卷多談物品,如記畢羅、琴甲、茶托子、書題籤、席帽、承床等,都有益於考據。此外像論證《文選》五臣注盡出於李善之注反排斥李善之說等,亦有新意。書中雖有一些誤解、謬說,為宋人所駁斥,但就全書而言,還是有價值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其價值云:“此書上篇正誤,中篇談原,下篇本物。全書均考證之文….謂《論語》宰子晝寢作畫寢,乃梁武帝之說;傷人乎不問馬,不字斷句,乃經典釋文之說,均不始於韓愈筆解;謂五臣注《文選》竊據李善之本;謂韓愈《諱辨》誤以杜度為名;謂有母之人不可稱舅氏為渭陽;謂作《詩疏》之陸璣名從玉傍,非士衡;謂萬幾字訛作機由漢王嘉封事;謂除授二字有分,以至座前閣下之別,竹甲題籤、門杖之始,皆引證分明,足為典據”。
版本有:《資暇集》三卷,清嘉慶謝氏授經圖屋抄本;《新刻資暇集》三卷,清抄本,佚名録,清勞格校並跋;《資暇集》三卷,明胡氏文會堂刻格致叢書本,王國維校並跋;
叢書本:《說郛》本資暇集》三卷,明陶宗儀編,明·鈕氏世學樓抄本,清順治三年李際期宛委山堂刻本;《百家名書一百三種》本《新刻資暇集》三卷,明胡文煥編,萬曆胡氏文會堂刻本清方功惠跋;《百川學海》本,《資暇録》一卷,明吳永編;《學海類編》本,《資暇集》三卷,清曹溶編,清道光十一年晁氏活字印本;《墨海金壺》本,《資暇集》三卷,清張海鵬編,清嘉慶十三年至十六年張海鵬刻本。
今有:《資暇集》中華書局1985年版,依“顧氏文房小說本”涵芬樓影明本為底本,校以“欽定四庫全書”本;《資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叢書集成初編”本,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