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郛
說郛
《說郛》為明代文言大叢書,是元末明初的學者陶宗儀所編纂,多選錄漢魏至宋元的各種筆記彙集而成。書名取揚子語“天地萬物郭也,五經眾說郛也”,《說郛》意思就是五經眾說。
該書共100卷,條目數萬,彙集秦漢至宋元名家作品,包括諸子百家、各種筆記、詩話、文論;內容包羅萬象,有經史傳記、百氏雜書、考古博物、山川風土、蟲魚草木、詩詞評論、古文奇字、奇聞怪事、問卜星象等。
《說郛》為歷代私家編集大型叢書中較重要的一種。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楊維楨為之作序,說:“學者得是書,開所聞擴所見者多矣。”
說郛
他一生著書10餘部數百卷。這部《說郛》,被收進了《四庫全書》,除此之外,《四庫全書》還收錄了他的《南村詩集》、《國風尊經》、《四書備遺》、《古唐類苑》、《草莽私乘》、《游志續編》、《古刻叢鈔》、《元代掖庭記》、《金丹密語》、《滄浪棹歌》、《淳化帖考》等著述。
台州的文人學者,若論其著作被《四庫全書》著錄的數量,實在無出其右者。
陶宗儀編成《說郛》不久病卒,抄本被松江文士數家收藏。七十年後,官居湖廣副使、六十五歲的郁文博罷官歸松江,在龔某家借《說郛》細閱,覺得“是書搜集萬事萬物,備載無遺,有益後人。”但又發覺抄錄者馬虎了草,字多訛缺,於是每日端坐“萬卷樓”,逐一校勘,費時近十年,重新編成100卷。可見陶宗儀原書工程之巨大。
1919年,教育部長傅增湘請張籌辦京師圖書館,併兼主任,時魯迅亦在教育部任職,對張宗祥說,館中藏有明代《說郛》120卷抄本,要他抄錄出來供大家研究。從此,“鐵如意館主”張宗祥走上古籍校勘之路,先後費時6年。
1990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據陶宗儀、陶珽120卷本和《續說郛》46卷本,彙集影印出版,定名《說郛》三種,這是中國當代出版最大的叢書之一。
說郛
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將上述二種及《說郛續》,還有張宗祥先生用休寧汪季青所抄明抄本二十五冊校涵芬樓本的校記十餘萬字,合以出版,稱為《說郛三種》,真可謂集《說郛》之大成了。該書出版說明中說:“至此《說郛》三種所收內容,合而觀之,已多於《中國叢書綜錄》著錄,雖尚未敢稱為全璧,以目前而論,庶幾近之。”
明代藏書家鈕石溪家世學樓藏抄本《說郛》100卷,為世所重,現藏北京圖書館。
汲古閣藏明抄本《說郛》序
(汲古閣藏明抄本《說郛》,初為毛晉所得,后歸皖人馬玉堂(笏齋)。同治間為黃岩王詠霓(字子裳,號六潭)購得,民國間王舟瑤(字星垣,號玫伯、默庵)又購藏於黃岩九峰圖書館,民國廿五年(1936)曾在杭州“浙江省文獻展覽會”展出。建國初,項士元先生徵集收藏於台州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今臨海市博物館),現為臨海市博物館的善本書之一。
此本共六十卷二十冊,卷首有楊維禎序,序云:“天台陶君九成取經史傳記,下迄百氏雜說之書干余家,纂成六十卷,凡數萬餘條,名之曰《說郛》。”序末署“時至正辛丑(二十一年——1361年)秋九月望前二日”。這與涵芬樓本所刊楊序“纂成一百卷”云云迥異。書中第二十卷曾經毛扆用硃筆校過,並於卷末題一短跋云:“此本《說郛》與世行本迥異,所未詳也。其二十卷載《雞肋編》,紕繆百出,幾不可讀,家藏有元人王元伯手抄本,取而校之,改正如右,然掛漏尚多,未能盡除也。歲在庚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陽前四日,虞山毛扆識,時年七十有一。”旁鈐“虞山毛扆手校”長文形朱文印(是卷首頁亦鈐有此印)。
在每冊的首頁皆鈐白文“馬玉堂印”與朱文“笏齋藏本”,又每冊的首頁和末頁則鈐朱文“黃岩九峰圖書館藏書之印”,第一冊扉頁則蓋有“曾經民國二十五年浙江省文獻展覽會陳列”朱文大印。王舟瑤也曾校過一部分,於卷首書目之後亦題有朱跋。)
陶氏《說郛》,諸傢俱稱百卷,惟都昂《三餘贅筆》稱本七十卷,后卅卷乃松江人取《百川學海》諸書足之。《四庫提要》疑印時原書殘缺,僅存七十卷。《簡明目錄》直謂原書一百卷,后佚卅卷,宏治中上海郁文博仍補為一百卷。今案:郁氏序稱:“《說郛》百卷,余初未見,成化辛丑借錄於龔氏家,字多訛缺,兼有重出與當並者”(筆者按:此段文字系節錄)。並無“佚去卅卷,僅存七十卷”之說,且言“已編入《百川學海》者六十三卷。
《學海》盛行於世,不宜存此,陡煩人錄,於是以其編入,並重者盡刪之,當並者並之,字訛者正之,缺者補之,與仍編為一百卷。”是郁氏所見本有缺字,非缺卷,刪去已見《學海》者,非取《學海》諸書足之,與都昂之說正相反也。至順治丁亥陶珽所編百廿卷本,已見《學海》者凡八十餘中,是雜取諸書增益,不第非南村原本,亦非郁氏訂本矣。是本僅六十卷,為汲古閣舊藏以百廿卷刻本較之,非僅卷數不同,即編次亦異,凡刻本有而此本無者,約八百六十餘種,此本有而刻本無者,亦約有百餘種,當是南村初稿,其後增益為百卷耳。唯俗手所抄,誤字如麻,幾不可讀,其第一、第五、第七等卷、雖間經校過,然亦草草,唯第廿卷為毛子晉所校,有跋語。其書後為皖人馬氏所藏,同治間復為吾鄉王六潭太守所得,今余為九峰購之,略記梗概如右。丁巳(民國六年——1917年)閏月王舟瑤。
續說郛四十六卷(通行本)
明陶珽編。珽,姚安人。萬曆庚戌進士。是編增輯陶宗儀《說郛》,迄於元代,複雜抄明人說部五百二十七種以續之,其刪節一如宗儀之例。然正、嘉以上,淳樸未漓,猶頗存宋、元說部遺意。隆、萬以後,運趨末造,風氣日偷。道學侈稱卓老,務講禪宗,山人競述眉公,矯言幽尚。或清談誕放,學晉、宋而不成;或綺語浮華,沿齊、梁而加甚。著書既易,入競操觚,小品日增,卮言疊煽。求其卓然蟬蛻於流俗者,十不二三。
珽乃不別而漫收之,白葦黃茅,殊為冗濫。至其失於考證,時代不明。車若水之《腳氣集》以宋人而見收,鮮於樞之《箋紙譜》以元人而闌入,又其小疵矣。
----出《四庫總目提要》
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據涵芬樓1927年11月版目錄:
1.經子法語
1.古典錄略
2.朝野僉載
3.雜誌
4.隱窟雜誌
5.梁溪漫志
6.博物志
7.續博物志
8.劇談錄
9.東皋雜錄
10.澠水燕談錄
11.北戶錄
1.談壘
2.北戶錄
3.芝田錄
4.幽明錄
5.紀異錄
6.稽神錄
7.歸田錄
8.使遼錄
9.談賓錄
10.談錄
11.見聞錄
12.異聞錄
13.該聞錄
14.東軒筆錄
15.雲齋廣錄
16.松窗雜錄
17.幕府燕閑錄
18.東皋雜錄
19.北山錄
20.江南錄
21.江南別錄
22.江南野錄
23.三輔決錄
24.瀟湘錄
25.會稽典錄
26.吳錄
27.靈怪錄
28.吉凶影響錄
29.樹萱錄
30.三朝聖政錄
31.集古目錄
32.韓忠獻別錄
33.四朝聞見錄
34.賓退錄
35.實賓錄
36.四朝聞見錄
37.隨隱漫錄
38.紹陶錄
39.古杭夢遊錄
1.墨娥漫錄
2.番禺雜記
3.西京雜記
4.廬山記
5.青城山記
6.嵩高山記
7.華山記
8.羅浮山記
9.西征記
10.北征記
11.成都古今記
12.玄中記
13.燕北雜記
14.述異記
15.廣異記
16.乘異記
17.冥祥記
18.金鑾密記
19.玉箱雜記
20.洞冥記
21.搜神記
22.續搜神記
23.舊聞記
24.東方朔記
25.顯記
26.洽聞記
27.東觀奏記
28.老學菴筆記
29.仇池筆記
30.封氏聞見錄
31.老學菴筆記
32.三夢記
33.筆記
34.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35.西齋話記
36.松窗雜錄
37.老學菴續筆記
38.古杭雜記
39.暇日記
40.洛陽伽藍記
1.鶴林玉露
2.溪蠻叢笑
3.常侍言旨
4.家世舊聞
5.藏一話腴
6.傳載
7.雜纂
8.雪溪友議
9.談選
1.讀子隨識
2.石林燕語
3.杜陽雜編
4.雞肋編
5.廣知
1.諸傳摘玄
2.軒渠錄
3.戎幕閑談
4.牧豎閑談
5.豹隱記談
6.夢溪筆談
7.佩楚軒客談
8.桂苑叢談
9.葦航紀談
10.錢唐遺事
11.雞林類事
1.玉澗雜書
2.野客叢書
3.貴耳集
4.緯略
5.捫虱新話
6.玉壺清話
7.乙卯避暑錄
8.明道雜誌
9.松漠記聞
10.兼明書
11.虜廷事實
12.抱朴子
13.志雅堂雜抄
1.感應經
2.賈氏談錄
3.中朝故事
4.步里客談
5.吹劍錄
6.聞見錄
7.西溪叢語
8.娛書堂詩話
9.嬾真子錄
10.冷齋夜話
11.涑水紀聞
12.該聞錄
13.緗素雜記
14.鑒戒錄
1.事始
2.續事始
1.玉泉子真錄
2.金華子雜編
3.燈下閑談
4.清尊錄
5.意林
1.悅生隨抄
2.野雪鍛排雜說
3.東軒筆錄
4.教坊記
5.北里志
6.鞏氏后耳目志
7.洞天清祿集
1.畫鑒
1.就日錄
2.茅亭客話
3.閑談錄
4.卻掃編
5.倦遊雜錄
6.稽神錄
7.遊宦紀聞
8.芥隱筆記
9.楚史檮杌
10.幕府燕閑錄
11.博異志
1.因話錄
2.幽怪錄
3.續幽怪錄
4.泊宅編
5.相鶴經
6.相貝經
7.土牛經
8.質龜論
9.養魚經
10.師曠禽經
11.漢武帝別國洞冥記
12.廣知
卷十六
三器圖義 雲林石譜 宣和石譜 漁陽公石譜
卷十七
希通錄 野人閑話 愛日齋叢鈔
卷十八
坦齋筆衡 負暄雜錄 碧雞漫志
卷十九
打馬圖經 遂昌山樵雜錄 忘懷錄 因話錄甘澤謠
鐵圍山叢談 中吳紀聞
卷二十
浩然齋意抄 浩然齋視聽鈔 視聽鈔 儒林公議 行都紀事
西京雜記 南唐近事 述異記 洛中紀異錄 讀書愚見
幽閑鼓吹 植跋簡談 葆光錄 桐陰舊話 琵琶錄
卷二十一
隋唐嘉話劉賓客嘉話錄天隱子 楊文公談苑 雲庄四六餘話
韋居聽輿 三柳軒雜識 稗史 船窗夜話 漁樵閑話
昨夢錄 臆乘
卷二十二
清波雜誌 清波別志 山家清供 山家清事
卷二十三
賓退錄 諧史 歸田錄
卷二十四
孔氏雜說 麈史湘山野錄 吹劍續錄 墨客揮犀
續墨客揮犀 感應類從志 逸史西征記碧雲騢錄
肯綮錄
卷二十五
小說 卓異記 集異記 荊楚歲時記 桐譜
北風揚沙錄 白獺髓
卷二十六
宣政雜錄 洛陽名園記洛陽花木記
卷二十七
雲仙散錄 高齋漫錄 山房隨筆三朝野史
卷二十八
遂初堂書目
卷二十九
桃源手聽 東坡手澤 坦齋通編 碧湖雜記 朝野遺記
澹山雜識 昭德新編 岩下放言 玉堂逢辰錄 家王故事
卷三十
蜀道征討比事 雋永錄 拾遺記雲谷雜記
卷三十一
紫微雜記 侯鯖錄 藝圃折中 東齋記事文昌雜錄
談藪
卷三十二
遁齋閑覽 迷樓記海山記 趙飛燕外傳 趙飛燕別傳
明皇雜錄 群居解頤 拊掌錄
卷三十三
二老堂詩話 歲寒堂詩話 搜神秘覽 暌車志 宜春傳信錄
啽囈集 畫史瀟湘錄三水小牘
卷三十四
春明退朝錄 趨朝事類 麟台故事 豪異秘纂 耳目記
辨疑志 談淵 嶺表錄異記
卷三十五
■關錄 青塘錄 省心銓要 能改齋漫錄 續釋常談
卷三十六
酉陽雜俎 酉陽雜俎續集 繙古叢編 艇齋詩話 ■溪詩話
蟹略 雲南志略
卷三十七
揮麈錄 揮麈餘話 河源志 倦遊錄 野史
琴書類集 摭青雜說
卷三十八
綠珠傳梅妃傳楊太真外傳 重編燕北錄 異聞
續骫骳說 傳載
卷三十九
侯鯖錄 陶朱新錄 真臘風土記 投轄錄
卷四十
友會談叢 南窗紀談 三楚新錄 慎子野說
先公談錄
卷四十一
宣室志 驂鸞錄 吳船錄 攬轡錄 曲洧舊聞
后耳目志
卷四十二
山水純全集 春渚紀聞 春夢錄 化書
卷四十三
宣靖妖化錄 炙轂子雜錄 陵陽先生室中語 發明義理 酬酢事變
感知錄 緒訓 詩詞餘話 列仙傳 神仙傳
續仙傳 集仙傳
卷四十四
禮范 靖康朝野僉言 澗泉日記 次柳氏舊聞 稿簡贅筆
絕倒錄 煬帝開河記括異志 酒經 讀北山酒經
卷四十五
錢氏私志 默記 平陳記 幸蜀記 田間書
蜀檮杌
卷四十六
松窗雜錄 瑞桂堂暇錄 墨子 子華子 曾子
尹文子孔叢子
卷四十七
公孫龍子 鬻子 鄧析子 韓非子
卷四十八
聱隅子?#91;欷瑣微論 程氏則古 北夢瑣言退齋雅聞錄
退齋筆錄 五總志
卷四十九
唾玉集 過庭錄 詩談 金玉詩話 南遊記舊
小說舊聞錄
卷五十
識遺 桂海虞衡志
卷五十一
豫章古今記 侍講日記 洛陽縉紳舊聞記 安南行記
卷五十二
北邊備對 漢孝武故事 大觀茶論困學齋雜錄
卷五十三
鉤玄 四朝聞見錄
卷五十四
文子通玄真經 北轅錄 蒙達備錄
卷五十五
聖武親征錄
卷五十六
安雅堂酒令
卷五十七
鯨背吟集 演繁露 姑蘇筆記 雪舟脞語 大業雜記
卷五十八
江表志 江南別錄 資暇集 醉鄉日月
卷五十九
史記法語
卷六十
五代新說 藏一話腴品茶要錄 宣和北苑貢茶錄 北苑別錄
卷六十一
清異錄
卷六十二
蘭亭博議 王氏蘭譜
卷六十三
金漳蘭譜 蘭譜奧法
卷六十四
積善錄 續積善錄 景行錄 漫堂隨筆 真率記事
瑣語 灌畦暇語 五國故事 韓魏公遺事 韓魏公事
范文正公遺事 九河公語錄
卷六十五
羯鼓錄 開顏集 善謔集 觀時集 臨漢隱居詩話
續齊諧記 采異記 神異記 香譜
卷六十六
酒譜竹譜 續竹譜
卷六十七
孫公談圃 平泉山居記 國史異纂 驃國樂頌 詩論
卷六十八
釋常談
卷六十九
善誘文 官箴 翰墨志 螢雪叢說 續雞肋
庚溪詩話
卷七十
菊譜石湖菊譜 史老圃菊譜 范村梅譜 牡丹榮辱志
蔬食譜 菌譜 筍譜 芍藥譜 海棠譜
卷七十一
亢倉子 關尹子 文中子 揚子 鬼谷子
卷七十二
顏子 老子 龍城錄法帖譜系
卷七十三
刀劍錄 荊州記鄴中記 暘谷漫錄 無名公傳
書訣墨藪 南楚新聞 談賓錄 記文譚 雜說
真誥
卷七十四
大中遺事 秦中歲時記 芝田錄 江南錄 辨惑論
大事記 褚氏遺書
卷七十五
蘇氏演義 談助 洞微志 雞跖集 國史補
清瑣後集 金鑾密記 士林紀實 水衡記 橘錄
東觀奏記 洽聞記 初學記 甲申雜記 聞見近錄
隨手雜錄 席上腐談 石林家訓
卷七十六
青箱雜記 獨斷 續書譜 六一筆記 祛疑說
卷七十七
東谷所見荔枝譜 西域志 雞林志 金坡遺事
景龍文館記
卷七十八
欒城遺言 隋遺錄 硯史硯譜端溪硯譜
法書苑
卷七十九
玉堂雜記 王公四六話 西疇常言 海岳名言
卷八十
雲麓漫抄 韓詩外傳 諸集拾遺 盛事美談 比紅兒詩
呂氏鄉約 獻醜集 樵談
卷八十一
學齋呫嗶試筆 茶錄 煎茶水記
卷八十二
道山清話
卷八十三
後山詩話 茶經
卷八十四
保生要錄 錢譜 師友雅言
卷八十五
護法論
卷八十六
遼志 金國志 洞天福地記
卷八十七
南方艸木狀 吳下田家志 格古論
卷八十八
竹坡詩話 貢父詩話 紫薇詩話 司馬溫公詩話 珊瑚鉤詩話
卷八十九
畫簾緒論
卷九十
師友談記 翰林志 素書
卷九十一
世說 物類相感志 桯史 武侯心書 三輔黃圖
夢華錄
卷九十二
書斷 漁樵問對
卷九十三
國老談苑 晁氏客語
卷九十四
厚德錄
卷九十五
志林 白虎通德論
卷九十六
燕翼詒謀錄
卷九十七
金山志 遼東志略 稽古定製 勸善錄 夷堅志
神僧傳效顰集
卷九十八
中華古今注 折獄龜鑒 樂善錄 皇朝類苑 橫浦語錄
丁晉公談錄
卷九十九
鼠璞 中華古今注
卷一百
前定錄 續前定錄 論衡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