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榧
巴山榧
巴山榧常綠喬木,樹皮深灰色,不規則縱裂;1年生枝綠色,2-3年生枝黃綠色或黃色,葉條形,稀條狀披針形,先端具剌狀短尖頭,基部微偏斜,寬楔形,上面無明顯中脈,有兩條明顯的凹槽,葉背面氣孔帶較中脈帶為窄,干后呈淡褐色,綠色邊帶較寬,約為氣孔帶的一倍,種子卵圓形,球形或寬橢圓形,徑約1.5厘米,假種皮微被白粉,種皮內壁平滑,胚乳向內深皺。
巴山榧
巴山榧
巴山榧壽命長,生長慢,開花結實遲,花期4-5月,種子第二年9-10月成熟。巴山榧材質優良,為優良的用材樹種。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我國特有種,由於分佈區範圍小,生態環境較狹窄,加之材質優良,多為砍伐對象,隨著森林的消失,本種愈來愈稀少。
根據實地調查與群眾訪問,巴山榧由於生長較慢,材質優良,人為破壞砍伐嚴重,導致現在資源較少,現僅有的7株小樹由於其生境陡峭,才得以倖存。與之伴生的樹種有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粗榧(C. sinensis)、毛葉蔥木(Aralia chinensis var. dusyphylloides)、異葉梁王茶(Nothopanax davidii)、鹽膚木(Rhus chinensis)、野漆樹(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等樹種。
由於巴山榧在貴州極少,僅分佈於桐梓獅溪柏枝山,且現存數量少,均未見結實,尚無人研究其引種試驗。據其實際情況,我們對現有資源應充分重視,以待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