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皋鎮

鳴皋鎮

鳴皋鎮,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地處伊川縣南部,東隔伊河與酒後鎮、葛寨鎮、白元鎮相望,南接嵩縣田湖鎮,西鄰宜陽縣白楊鎮,北與平等鄉相連, 行政區域面積78.92平方千米。 

春秋戰國時期,鳴皋屬晉地;1996年5月,建鳴皋鎮。 截至2018年末,鳴皋鎮戶籍人口為73242人。 截至2020年6月,鳴皋鎮轄3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鳴皋村。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鳴皋屬晉地。
秦、晉時期,曾將居於甘肅敦煌一帶的“允姓之戎”遷入伊川地區,稱為“陸渾戎”,鳴皋由此形成較大村落。 
鳴皋鎮自漢唐以來即為洛南重鎮,宋、元、明、清皆在此設置商業、軍事特派機構。 
清朝及民國初期,鳴皋鎮屬嵩縣。
民國十六年(1927年),成立平等縣,鳴皋為平等縣8個區之一。
1958年5月,建鳴皋公社。
1984年3月,改鳴皋鄉。
1996年5月,建鳴皋鎮。 
鳴皋鎮
鳴皋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鳴皋鎮轄39個行政村:鳴皋、小元東、新寨、曾灣、渡口、中溪、西平、萬溝、海山、季溝、元東、坡根、東寨、西寨、舊寨、王莊、干河、蔣元、大桑坡、小桑坡、周元、孫村、張村、武庄、中章屯、下章屯、馬良寨、楊為壻、楊村、董王坡、徐陽、沿村、邢庄、雷溝、韓窪、郭村、孟村、謝村、賈村。 
截至2020年6月,鳴皋鎮轄39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鳴皋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鳴皋鎮境內大部為丘陵坡地,地勢西高東低、略微南高北低。 
氣候
鳴皋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變化明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乾燥多風沙。 
水文
鳴皋鎮有伊河、順陽河、陸渾水庫西乾渠、解放渠、永安渠等6條河渠在境內交叉過境。 
自然災害
鳴皋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風災、低溫、霜凍等。十年九旱,洪澇偶有發生,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2年夏季,伊河、順陽河流域受災嚴重,發生在2011年9月的華西秋雨(60年1遇)是洛陽氣象史連續降雨時間最長的一次,時長達15天,造成玉米、棉花、水稻減產30%以上。 
自然資源
鳴皋鎮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569.6萬立方米。耕地面積6.4萬畝。 

人口


2011年末,鳴皋鎮總人口6.2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32476人,佔52.2%;女性29676人,佔47.8%。人口自然增長率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83.17人。 
截至2018年末,鳴皋鎮戶籍人口為7324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鳴皋鎮完成財政總收入900.3萬元,比上年增長56.3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02元。 
2018年,鳴皋鎮有工業企業119個,其中規模以上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 
農業
2011年,鳴皋鎮完成農業總產值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2%,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8%。 
鳴皋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6198噸,人均582千克。其中水稻種植面積達到4000畝以上。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煙葉等。2011年,蔬菜溫室大棚138個,蔬菜種植面積1萬畝。 
鳴皋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為主。2011年,生產肉類2597噸;畜牧業總產值2.31億元。有大型養殖場9個。 
截至2011年末,鳴皋鎮累計造林0.7萬畝,林木覆蓋率3%。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975畝,產量1216噸,主要品種有蘋果。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198台(輛)。 
工業
鳴皋鎮初步形成了塑料化工、商貿運輸、建材、預製品加工、鑄造為主的產業體系。
2011年,鳴皋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6.4億元,比上年增長8.5%,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76.4%。2011年末,個體私營企業110家,其中塑料企業34家。 
商業
2011年末,鳴皋鎮有商業網點1320個,職工250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8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5%,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180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鳴皋鎮有3家金融機構開設了分支機構或設立了辦事處。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鳴皋鎮有幼兒園17所,小學19所,教學點9個,初中4所,民辦學校5所。 
科學技術
2011年末,鳴皋鎮有棉花育種基地4個,面積達千餘畝。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鳴皋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1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9戶;各類圖書室55個,藏書25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89人。2011年末,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塔2個,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100%。 
2011年末,鳴皋鎮有學校體育場3個,看台座椅1500張。89%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鳴皋鎮有衛生院1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 
社會保障
2011年,鳴皋鎮有城市醫療救助11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417人次,共支出17.9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77戶,人數2650人,支出229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4.5萬元,比上年增長25%。社會福利費5.04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10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60人。2011年,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位居伊川縣第三名,5896名60歲以上老人全部如期領到了養老金。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鳴皋鎮有萬門程式控制交換機,已開通國際、國內直播程式控制電話1900部,全鎮39個村民委員會實現村村通電話。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鳴皋鎮有自來水廠1座。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鳴皋鎮有花壇38個,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 

交通


鳴皋鎮境內有322省道經過。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鳴皋鎮因《詩經·小雅·鶴鳴》中的“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得名。 
● 文物古迹
鳴皋鎮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嶽廟和伊川書院。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徐陽墓地 

著名人物


王天縱(1879年—1919年),又名天同,字旭九,號光復。河南省伊川縣人。18歲時,不滿當地官府的封建統治,到楊山(今洛陽市欒川縣合峪鎮境內與嵩縣交界處的楊山村楊山古寨)聚眾拉杆,打富濟貧。武昌起義爆發后,天縱率精兵千餘人攻打洛陽,突破天險函谷關,攻取靈寶、澠池等地。后率輕騎南下佔領南陽袁世凱篡國后,任命王天縱為京師軍警督察副處長,授陸軍中將銜。民國六年(1917年),張勳復辟。王天縱率部攻打張勳公館,逼張逃進荷蘭使館。孫中山任命他為靖國豫軍總司令。民國八年(1919年)病死夔州(今四川省夔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