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儒

詞語

豎儒,讀音為shù rú,漢語詞語,意思是是對儒生的鄙稱。

引證解釋


⒈ 對儒生的鄙稱。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沛公 駡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
司馬貞 索隱:“豎者,僮僕之稱, 沛公 輕之,以比奴豎,故曰‘豎儒’也。”
唐 權徹 《題沉黎城》詩:“不學豎儒輩,談經空白頭。”
三國演義》第三一回:“袁紹 大怒曰:‘豎儒怎敢笑我!我必殺之!’”
孫枝蔚覽古》詩:“所恃楫與秩,豈知皆豎儒。”
⒉ 有時用以謙稱自己。
後漢書·馬援傳》:“惟陛下留思豎儒之言,無使功臣懷恨黃泉。”
李賢 註:“言如僮豎無知也。”
清 楊繩武 《孝陵》詩:“豎儒瞻拜舊山陵,落日平蕪百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