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存中

吳存中

吳存中(1578—1609),字致之,吳百朋孫。好學上進,擅長書法,可惜英年早逝,年僅32歲。

人物關係


人物背景


明萬曆六年(1578),吳存中生於京城。時祖父吳百朋病重,臨終前對其子吳大纘說:“我昨晚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棵大梨樹,且已枯朽,但旁邊橫斜的一枝頗顯生機。梨者,離也,我命當休。枝者,孫支也,你們要好好養育存中兒,此子長大必有出息!”
吳存中生得眉清目秀,聰慧早熟,非常招人喜歡,吳氏一族把他視為掌上明珠。
吳存中好學上進,尤其對陸機和王維的詩文情有獨鍾。此外,他還酷愛書法藝術,刻苦用功,每天除讀書、接待來訪客人外,總騰出大量時間研墨習字。日積月累,功夫不負苦心人,他的書法在當時頗有聲望,登門求墨寶者紛至沓來、應接不暇。為了總結提高,他還結合自己學書的心得體會,著《書論》l卷、《字學》10卷。
萬曆二十八年(1600),吳存中23歲,入南京太學。當時,南京太學由禮部侍郎葉向高主持,他學識淵博,為人方正,待人接物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有一天,吳存中攜自己的幾篇讀書心得登門拜謁,此時天寒,葉向高正擁爐而坐,展讀未畢,遂整衣肅立,急忙吩咐侍者道:“快請吳家公子,當具賓主之禮相待,別以師生禮相見。”。暮燈時分,吳存中告辭,葉向高執手相送,勉勵道:“君乃高才,實非等閑之輩,當前程遠大!”
當時,吳存中與屠隆、曹學荃、張維樞、周廷侍等意氣相投,經常在一起切磋學問,交流學習心得,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談到人生理想方面,吳存中自有一番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先賢們憂國憂民,捨生忘死,為國家建功立業,垂名於後世,人們將永遠懷念他們。作為後來者要立足當前,放眼未來,多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切忌紙上談兵好高騖遠。
後來,吳存中作《萬曆紀元三大征頌》,文章汪洋恣肆,氣勢磅礴,又兼文辭清麗秀逸,更為人們所推崇,並廣為流傳。李維禎讀後,嘉嘆再三,對身邊的學生說:“吳君之才,我之所不及!”於是贈詩一首云:孟堅美世勛,相如托典諭。之子僑肸流,清英嗣遐譽。皇代非勤遠,實以綏民故。淵默啟孫謀,天心應神慮。萬國熙鼓歌,三方安足固。曠聽析商角,鐘琴協韶蓮。庶幾歲暮心,輪近合清悟。
萬曆三十年(1609),吳存中赴北京應試,名列乙榜。有心栽花花不發,他鬱鬱寡歡,不久病故。吳存中英年早逝,拋下4個未成年的兒子:之器、之識、之文、之藝。
吳存中生前,朝廷曾擬授他為都事,可惜未任先亡,但後人仍稱他為“都事公”。

成就


吳存中除《書論》、《字學》外,還著有《抱瓮園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