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過洞庭的結果 展開

過洞庭

鄧中夏五言律詩

1920年3月,鄧中夏加入了李大釗領導秘密成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正式確立了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和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不久,他寫了一首詩《過洞庭》,高歌自己的信仰與奮鬥目標。

在詩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封建時代士大夫們得志與不得志的意境,來形容兩個不同的世界,以此表達了他堅決與黑暗勢力鬥爭的氣概以及追求真理嚮往光明的心態。

詩詞原文


莽莽洞庭湖,五日兩飛渡。雪浪拍長空,陰森疑鬼怒。
問今為何世?豺虎滿道路。禽獮殲除之,我行適我素。
莽莽洞庭湖,五日兩飛渡。秋水含落暉,彩霞如赤炷。
問將為何世?共產均貧富。慘淡經營之,我行適我素。

註釋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
禽——即豺虎
我行我素——《禮記·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我行我素”,即自行其是,不管人家怎樣,只顧按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慘淡經營——即苦心經營。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1920年秋。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鄧中夏,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樹立了共產主義的世界觀。這一年他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組建馬克思主義社團而忙碌著,3月,他與李大釗等人組織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0月,又參加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他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當時他因革命工作奔走於長沙、漢口之間,目睹洞庭湖景色,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過洞庭》。

詩詞鑒賞


詩分成上下兩段,從洞庭湖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由此引發出兩種感慨。上段的洞庭湖,狂風怒吼,烏雲密布,陰森可怕,好像有無數的惡鬼在嚎叫。“雪浪拍長空,陰森疑鬼怒。”這是什麼世道啊?接下去作者就自問自答,“問今為何世?豺虎滿道路。”這是一個豺狼當道的世界,軍閥橫行,中國社會一片黑暗,作者引用洞庭湖的自然景色,形象地揭露了這個當今黑暗世界,表達了他的憤懣之情。怎麼辦?作者寫道:“禽你殲除之,我行適我素。”凡一切黑暗的。邪惡的東西,統統把他們一掃光,絕不姑息養奸,我就是要做我應該做的事情。
下段則是洞庭湖另一番景色,“秋水含落暉,彩霞如赤炷。”這是多美的一幅圖畫,秋水映照著夕陽,彩霞如火,天地一片紅通通。身在這幅美麗的畫中,不禁遐想,這將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啊,“共產均貧富”,作者當時想象的共產主義社會就是這麼一幅如畫的景色。“慘淡經營之,我行適我素。”為實現這個理想要慘淡經營,努力奮鬥。
層次分明,對比強烈,是這首詩的鮮明特徵。讀了這首詩,我們不禁想起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他也描寫了洞庭湖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及“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以此來刻畫封建時代士大夫們得志與不得志的心情,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這兩種意境,來形容兩個不同的世界,以此表達了他堅決與黑暗勢力鬥爭的氣概以及追求真理嚮往光明的心態。
用詞樸實,通俗易懂,頭尾連貫,前後呼應,是這首詩的另一特徵。這首詩分為上、下兩段,每段的開首結尾相呼應,不但能琅琅上口,而且加深讀者對作者思想的理解。“莽莽洞庭湖,五日兩飛渡。”樸實的詞句,包含著豐富的內容,言盡了空間的廣大和時間的迅速。“我行適我素”一句表達了他堅定的信念,尤其是“適”字,更顯示了作者不受外來環境的影響,不畏艱巨、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作者簡介


鄧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在五四運動中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初,發起和參加了北京的共產主義小組。1922年,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書記。1923年,任上海大學校務長。1925年,參加領導上海工人二月大罷工以及省港大罷工。在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同年9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