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醴陵縣誌
民國醴陵縣誌
《民國醴陵縣誌》是200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謙。該書主要記敘了湖北省各縣區在民國期間的一系列大事件。
民國醴陵縣誌
民國醴陵縣誌
民國《醴陵縣誌》肇始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由縣長賀笠青倡修。旋因抗日戰爭爆發,經費困難,采編工作時斷時續。其間經過九任縣長(主修),歷時十三年,一部由縣長陳鯤主修,劉謙總纂之醴陵縣誌,方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鋁印成書。該志分圖、記、志3大類,表、傳則散見於各專志中。全書共設16門70目。輿圖、大事記之後,列十三個專志,而以《醴陵淪陷紀事本末》殿其後。13個專志依次為:建置志、地理志、交通志、賦役志、政治志、教育志、禮俗志、食貨志、氏族志、人物誌、宗教志、方言志、藝文志。該志輿圖“悉根諸專家實測”,採用現代科學方法繪製,加色套印,故於全縣疆域之廣袤,山丘之高度,河流之徑流,與夫市鎮村落之位置,地層物產之分佈,均能一目了然。大事記紀事起於西漢高后四年(公元前184),止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13個專志除文字記載外,復系以各類表格,故“全邑掌故,無不備載”。書凡10卷,計168萬字,實為縣誌中鴻篇鉅制。該志於志料之採集與內容輯錄方面,亦有其獨到之處。力矯舊志重人文輕經濟之弊,關注國計民生。舉凡全縣之農礦工商諸業,無不述其歷史,祥其現狀,條其得失,以利興革。經濟諸志外,該書之方言志亦頗具特色。志中對語言區域、源流之辨析,方隅口語之考證極為精詳。尤其是其中所作聲、韻表,以明古音、國音、方音之差異,其音符則采趙元任之國際音標。這些,自然是舊時其他方誌作者所不能望其項背,即晚近所成諸志,亦多所不及。另,氏族志中之氏族表,著錄全縣318個族姓之始遷人名及其源籍和落業地點,始遷時間及現有人口等,亦為他志所不經見,而為後之治人口學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大事記較詳地記述了太平軍在縣境之活動,萍、瀏、醴起義,北洋軍閥之禍湘殃醴,北伐軍在醴陵之勝利進軍等史事,以及書末專撰之《醴陵淪陷紀事本末》,這些,均為湖南近、現代史之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寶貴史料。
民國醴陵縣誌
民國醴陵縣誌
序
序
目錄
輿圖
總圖
地形圖
地質圖
醴陵縣分圖
表鄉
西鄉
南鄉
北鄉
交通物產圃
市區圖
淥口市圖
大事記
起漠高后四年訖民國三十六年
建置志
置縣 醴陵縣地歷代沿革表城廂
公署
自治區域
公所
祠廟
坊塔
樓閣亭園
地理志
經緯度氣候
疆域 山系
水道
勝跡
地質
交通志
道路
橋樑
津渡
驛站
郵政
電話
電報
賦役志
賦稅
田賦
土地稅
產銷稅 營業稅
屠宰稅 所得稅 利得稅 遺產稅 印花稅 契稅 房捐
牙稅 膏稅 土硝稅 礦稅 煙酒稅 營業 牌照稅 使用牌照稅 筵席及娛樂稅 鹽稅
歷年稅捐收入統計表 徵收機關
徭役
兵役
工役
政治志
戶籍
職官
政績綠
財政
救濟
衛生行政
團防
議會
黨務
教育志
學學校教育
前代學制 學宮
書院
社學羲學
科目
近代學制 教育行政機關
教育會 初等教育
幼兒園
中等教育
學校表
高等教育
專門學籍表
國外留學生表
大學教授表
醴陵縣各鄉鎮現住人口教育程度統計表
社會教育
圖書綰
縣立民泉教育館
劇場報社射圃國術館公共體育場
講演台公園
學產
禮俗志
禮儀
秩祀
婚嫁 喪葬
祀祖 相見禮
風俗
生活
習慣歲時
娛樂
食貸志
農林
襄宜
農占 農田
水利
肥料
農具
農作物
稻
雜糧 植物油
工藝原料
茶煙 蔬菜
森林
園藝
果
花卉
畜產
野生動物
葯產
農業經濟
農政農會倉儲
磧產
金 重要砂金礦區
鉛鋅銻
煤
瓷土
螢石耐火土及石材《灰岩》
工商
輸出與輸入
物價
市鎮
縣城 淥口
東鄉市鎮
南鄉市鎮
西鄉市鎮 北鄉市鎮
墟場
瓷業
編爆業
夏布業
其它行業
陶業 沙壺棠 石灰業 茶業
紡織業 染業 漂業 彈棉機製造業
綢布業 油鹽花紗業
針織業 縫紉業 綉業 制帽業 靴鞋業
洗染 業 傘業 南貨業 酒醬業
機面業
包妊業 屠業 豆豉業 豆腐業 米業
榨油業 國菜業 西菜業 書紙印刷業
筆墨業 對聯業
錢紙業 銀樓業 照相業 鐘錶眼鏡業
旅業 酒席業 百貨業 土貨業山貨世 香業
燭業 秤棠 刨煙業 紙煙業 棕繩業 攤擔 業 理髮業 電氣業 鐵器業 冶鍋業 銅器業
洋鐵器業 石器業 篾業 泥木業 漆業 油漆工業 杉棚 硝業 肥皂業 轎
……
氏族志
人物誌(上)
人物誌(下)
宗教志
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