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蘇東坡紀念館

杭州蘇東坡紀念館

杭州西湖蘇東坡紀念館位於杭州西湖蘇堤南端的映波橋旁,毗鄰雷峰塔凈寺花港觀魚,與章太炎紀念館、張蒼水祠、太子灣公園隔路相望。佔地面積42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0平方米,建成於1988年12月28日。2004年重整開放。紀念館是開放式的。

簡介


蘇東坡紀念館
蘇東坡紀念館
西湖蘇東坡紀念館是一座襟湖傍堤的名人紀念館,位於聞名遐邇的 西湖蘇堤南隅,毗鄰雷峰塔、凈寺、花港觀魚,與章太炎紀念館、張蒼水祠、太子灣公園隔路相望。紀念館於1989年建成開放,佔地42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0平方米,由主樓展廳、碑廊、百坡亭、酹月軒等組成,粉牆黛瓦、玲瓏可人。館區曲徑通幽,竹影婆娑,一尊蘇東坡石雕像,立於蘇堤入口左側,衣袂飄然,昂首雲外,彷彿還在與杭城百姓訴說著眷眷情愫。

人物生平


蘇東坡
蘇東坡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眉州(今四川 省眉山市)人。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第一次走出四川到京城考試,第二年和弟弟蘇轍考中同榜進士,深受當時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嘉祐六年(1061年),被授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蘇軾幼年深受其父蘇洵的熏陶,“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後來,父親蘇洵在汴京病故,他請假扶喪回歸故里。熙寧二年(1069年),回到朝中任職,由於不認同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所以請求外調,自熙寧四年(1071年)至元豐初期,先後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元豐二年(1079年)因詩文誹謗朝廷而獲罪下獄,后僥倖獲釋,被貶到黃州。後來,因哲宗親政大量啟用*,蘇軾被一貶再貶,最終到了海南。宋徽宗登基后,大赦天下,蘇軾得以返回京城,但在經過常州時逝世,享年66歲。生前著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著作。
蘇軾與歐陽修並稱為“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力求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其次,他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
蘇軾一生創作了大量詩篇,流傳於後世的有2700多首。他的詩有一個最突出的主題:同情人民、關心生產。蘇軾的寫景詩和理趣詩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如《游金山寺》、《望湖樓醉書》、《望海樓晚景》、《飲湖上初晴后雨》等,就細緻地描繪了長江的夜色、江南的晴雨和西湖的勝景。《百步洪》、《登常山絕頂廣麗亭》、《登州海市》等作品則逼真地描寫了江北的地方風物和名勝。他不但善於觀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特點,還能寫出農村環境的清新樸厚。如:他在嶺南寫的農村景物詩就充分體現出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關係。

展館


館區由主樓展廳、碑廊、百坡亭、酹月軒等組成。紀念館主建築為一幢翹角飛檐的二
層仿清樓閣式建築。紅窗白牆,清凌方正。樓前廣場玉蘭樹下屹立著蘇東坡的全身塑像,高3米,用花崗岩雕刻而成。蘇東坡紀念館由庭院、兩層樓展廳、東坡世苑三部分組成。一樓展出了蘇東坡家譜、年表和生平介紹,突出反映了蘇東坡兩次來杭擔任地方官的政績及其在杭的文學藝術成就;二樓展出了蘇東坡的詩文著作、書畫手跡複製品及當代書畫名家以蘇東坡詩為題材而創作的書畫作品等。整座展廳融書畫、楹聯、像碑為一體、並配以古箏彈唱。後院的東坡藝苑內,陳列著蘇東坡書畫的拓片、複製品及詩意畫等,可供遊人參觀與選購。碑廊中陳列了他那首著名的《赤壁賦》和《游虎跑泉水》等40件書法精品,還有《三蘇圖》,《修竹圖》,《自畫像》三件作品。
2004年,蘇東坡紀念館進行了全面改內容包括陳列改造、建築整修、館區綠化調整等,改造后的蘇東坡紀念館成為西湖風景名勝區新十五景的一個亮點。紀念館主樓展廳分上下兩層,一樓陳列蘇東坡生平事迹,主要是在杭的政績和逸事。二樓主要陳列蘇東坡在杭期間的文學藝術創作成就。同時增設戶外樓梯引導遊人前往碑廊欣賞蘇東坡各個時期各種書體的書法碑刻精品。在陳列上,突破一般人物紀念館圖片加文字的模式,引進全新的高科技手法,採用了水墨動畫、動態燈箱、配樂詩朗誦等一系列動態陳列方式,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旅遊交通


杭州蘇東坡紀念館
杭州蘇東坡紀念館
景點票價:免費 景點開放時間:上午8:30-下午4:30
景點交通路線: K4、游1線、315、K504、游2線、游3線、假日9線、822/K822、K808、假日5線、游7線、游9線、游6線、514/K514(區間)、夜遊1線、夜遊2線;到達站點:蘇堤
貼士:周二、周四的上午10:00~11:00,觀眾5人以上開始免費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