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湯帖

東晉王獻之創作的書法作品

《地黃湯帖》,又名《新婦地黃湯帖》《新婦帖》,是東晉王獻之徠創作的書法作品。

此帖縱25.3厘米,橫24厘米。6行,44字。此帖文字中,談到“新婦”服地黃湯藥后病情有所緩解,但睡眠飲食仍不佳,還不能讓人放心。隨後又談到謝玄反覆上書請求去職一事,認為不可理解,將要去信詢問緣由。

作品內容


內容簡介

地黃湯帖
地黃湯帖
此帖文字中,談到,新婦服用地黃湯以來,病情似乎有所減輕,但睡眠和飲食仍然不好,我的憂慮無法消除。你們先前所討論之事,想必已經談到了。謝生沒有回來,這是為何?他進退無常,實在令人費解,我要寫信去詢問他。

釋文

新婦服地黃湯①來,似減。眠食②尚未佳。憂懸不去心。君等前所論事,想必及。謝生未還,可爾。進退不可解,吾當書問也。
地黃
地黃

註釋

①地黃湯乃一中藥名,這是有關藥物的尺牘,與王獻之《鴨頭丸帖》同。
②眠食:睡眠和飲食。亦概指生活起居。《南史·陸澄傳》:“行坐眠食,手不釋卷。”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未審入秋來眠食何似,伏維萬福!”

作品鑒賞


王獻之真跡未能傳承至今,作為模本墨跡有數種傳世,其中之一,即《地黃湯帖》。全篇書風柔韌兼備,沉著軒昂,一氣呵成。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地黃湯帖》用筆外拓,筆畫圓腴而縱逸。整幅字富有節奏感,開頭“新婦”兩個字是行書剛落筆速度較慢,寫得凝重端穩,“服”字以後,漸漸放開,到第二行用筆已經很灑脫,筆畫連綿宛曲,提按自然,輕重變化,充滿韻律感,墨色濃淡、枯潤相間,使得全帖具有散朗舒展的特點。
《地黃湯帖》首行“新婦服地黃湯”六字為行楷,用的是內擫筆法,體勢較工整豐腴。自第二行起筆法轉入外展,縱放自如,直到任情而書,不拘一則。王羲之的內擫法重骨氣,比較含蓄謹嚴;王獻之的外拓法重筋骨,多放縱。兩法的運用都源於較強的腕力。由傾向內擫法轉為外拓法,是基於內擫法的必然發展。“二王”筆法的聯繫與區別,由此可以看出。王獻之在行筆委曲取勢處和回鋒轉折處,比起王羲之來更加簡便。因此,其字形與體態圓美、流麗、開放,便於抒發性情。由於王獻之書法符合“寫心、寫意、寫志、寫情”的藝術要求,因而直到今天仍受到人們的喜愛、讚賞。
此帖是很規範的行書作品。其筆法方圓兼備,短小的筆畫多圓曲,顧盼有情,俯仰生姿,得獻之筆意。筆法由內斂漸外展,體勢由圓美豐腴,漸入縱放自如,收放頗耐人尋味,這是獻之不為其父筆致緊斂所約束而達到體勢風流的一下證明。其章法自然,不失俊雅。其結體以方形為主,給人以端莊之感。此帖通篇節奏變化很豐富,第一行以獨立簡潔的行書起勢,最初入筆時,速度較緩而稍矜持,“服”字以後,用筆漸見放縱,至第二行用筆已極灑脫,長畫多頓筆,蓄勢后再放筆而行,如“眠”字豎鉤,“食”字長撇,“尚”字第三、四畫,“憂”字第一橫與橫鉤、“前、所”二字的長橫都有此特點。最後一行前三字都是出鋒收筆,“書問”漸緊,至“也”字戛然而止。
《地黃湯帖》點畫精謹,技巧動作一絲不苟。雖然是行書,但字字穩健,饒有楷法。此帖書法較之《中秋帖》一筆書又規整了一些。整體看去勻整、圓美、流麗、開拓,敢於抒發心性,追求自然,是大令法書中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遞藏


文彭跋徠
文彭跋徠
原珍藏於宋內府,高宗趙構題籤。《淳化閣帖》卷第十收刻。經賈似道,明代文徵明、王寵、文彭,清代孫承澤、吳榮光、羅振玉遞藏后,於1911年(日本明治四十四年)12月3日,通過文求堂歸中村不折(1866-1943年)所有。卷未有文彭、常生、成親王、英和等六家觀記題跋。吳榮光獲此帖時,模刻於所輯集帖《筠清館帖》。

作者簡介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