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格萊美獎的結果 展開

格萊美獎

美國音樂獎項

格萊美獎(Grammy Awards,簡稱Grammys),美國錄音界與世界音樂界最重要的音樂獎項之一,由國家錄音藝術與科學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Recording Arts and Sciences,NARAS)頒發。學院由錄音業的專業人士所組成,目的在於獎勵過去一年中業界岀色的成就。格萊美獎是美國四個主要音樂獎之一(另三個為公告牌音樂獎全美音樂獎搖滾名人堂收錄典禮)。格萊美獎每年2月頒發。第1屆格萊美獎頒獎典禮於1959年5月4日舉行。

格萊美獎涵蓋流行、搖滾、R&B、說唱、鄉村、福音、爵士、拉丁、古典等音樂類型,由專業人士投票決定獎項獲得者。格萊美獎最重要的獎項為四大通類(綜合類)獎項:年度專輯獎、年度製作獎、年度歌曲獎和最佳新人獎。

美國時間2020年1月26日,第62屆格萊美獎在美國斯台普斯中心舉行。11月25日凌晨,第63屆格萊美獎公布提名名單。其中,碧昂絲獲得9項提名領跑。

2021年1月6日,格萊美官網發布消息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1年格萊美頒獎禮將延期至3月14日舉行,此前頒獎禮原定於1月31日舉辦。

獎項背景


格萊美,美國每年年度大型音樂評獎大獎,由美國國家與科學學會舉辦。
“格萊美”(GRAMMY)是英文Gramophone(留聲機)的變異諧音。以它命名的音樂獎迄今已有50年歷史,其獎盃形狀如一架老式的留聲機。
1957年,美國洛杉磯一批音樂人和唱片公司管理人員倡議成立一個代表音樂製品藝術和科學的機構,並通過這個機構鼓勵有才華的音樂家、歌手及幕後音樂製作人員。美國國家錄音藝術與科學學會(簡稱錄音學會)及名為格萊美的音樂獎因此誕生。首屆格萊美音樂獎於1958年頒發,以後錄音學會每年舉行一次頒獎儀式,獎項也由最初時的26項增加到28大類共101項。美國當地時間2011年4月6日,美國錄音藝術科學院宣布,2012年起將把格萊美音樂獎(Grammy Awards)獎項從原本的109個減為78個。格萊美 是世界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大獎之一,被譽為“音樂界的奧斯卡”,由美國國家錄音與科學學會舉行的一個年度大型音樂評獎活動。
1957年,成立美國國家科學院錄音藝術與科學學院。
1958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錄音藝術與科學學院創立該獎。
1959年,舉行首屆格萊美獎的頒獎典禮。
1971年,舉行第13屆格萊美獎的頒獎典禮,該屆頒獎典禮起由美國廣播公司(ABC)負責轉播。
1973年,舉行第15屆格萊美獎的頒獎典禮,該屆頒獎典禮起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負責轉播。
1999年,舉行第41屆格萊美獎的頒獎典禮,由北京音樂台FM97.4將現場實況首次轉播到中國。
2008年,舉行第50屆格萊美獎的頒獎典禮。該屆頒獎典禮開始縮減獎項數量,且獎項設置不再區別男女。同時,現場頒獎模式發生調整,只挑小部分的重要獎項在頒獎禮現場揭曉,其他獎項安排在頒獎禮舉行前頒完。

獎項地位


格萊美所以能夠為世界音樂人津津樂道,除了美國一直是全球流行音樂的中心、代表了流行音樂最高水平外,還有以下三個原因:
權威性(authority)
美國錄音學會是一個由眾多資深音樂人組成的機構,已在美國各地設置了12個地區分會和一個製作人與工程師分會,會員超過萬人。歌唱家、演奏家、詞作者、作曲家、指揮、攝影、解說詞作者以及音樂錄像片製作人等15類專業人員均可申請擔任評委,但只有那些至少已有6件作品出版發行的人才有資格擔任此職。沒有真才實學和對音樂事業缺乏執著追求的人一般是進不了評委會的。由如此眾多資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委會理所當然地會受到音樂愛好者的信任。
公正性(justice)
格萊美音樂獎的評選有一套十分嚴格的制度和程序。被推薦的作品必需選自當年。作品推薦上來后,首先要經過來自音樂界各領域的150多名專家篩選和資格確認,而後進行分類。除需由特別提名委員會投票的作品外,初選合格的作品要全部送交評委進行第一輪投票。但每個評委只能從其中挑選自己專精的9項進行投票,當然他們還要投票選出當年的年度唱片、年度專輯、年度歌曲和年度新人4個獎項。初評后的名單再交評委進行第二輪投票,每個評委的投票權除4個基本獎外,只能選擇8個獎項進行投票。這些嚴格的措施有效地保證了評選的公正性。
廣泛的影響性(influence)
格萊美獎問世之初並沒有多大名氣,電視幫了不少忙。電視不僅將格萊美原本刻板的頒獎儀式變成了豐富多彩的音樂節目,還通過向全球直播極大地提高了格萊美音樂獎的國際知名度。大量歐美歌壇巨星登台獻藝,加上美國人擅長運用的舞台藝術和技術手段,更使格萊美的頒獎儀式成了風靡世界的娛樂活動。第44屆格萊美頒獎晚會就吸引了全球170個國家的約17億觀眾收看。格萊美頒獎儀式走向世界,為格萊美音樂獎成為全世界音樂人廣泛接受的一個獎項立下了汗馬功勞。
格萊美獲獎作品顯然不是少數人炒作或唱片公司自吹自擂的產物,而是經過專家和嚴格程序評選出來的。這些作品本身的高質量加上電視的渲染在使獲獎者走紅、唱片熱賣的同時,也實實在在地起到了領導音樂潮流的作用。另一方面,評委們也是消費者,自然也會受到市場的影響,熱賣唱片、走紅歌手、流行電影歌曲當然也最容易走進他們的視野。
除格萊美音樂獎外,美國錄音學會還先後設立了終身成就獎、董事會獎及格萊美榮譽殿堂,以表彰有傑出成就和長久歷史價值的人物和作品,其中也包括那些不在格萊美評選範圍內的人士和被歷史埋沒了的人物,比如黑人歌唱家羅伯遜就在他逝世22年後於1998年獲得了終身成就獎。美國錄音學會還積極參與諸如唱片商標立法、知識產權保護、打擊盜版、數碼音樂下載訴訟等涉及唱片企業和個人權益的事業,並積極倡導藝術交流和音樂教育,格萊美基金會還為有困難的音樂人提供幫助,支持年輕人加入音樂人行列。格萊美的所有獎項每年都由錄音學會選舉出的代表頒發給那些在錄音藝術和技術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格萊美大獎的和其他獎項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的所有獎項的評比都不受銷售和排行榜的影響,而是完全取決於在技術和藝術方面的貢獻。
一年一度的格萊美大獎也可以算是一次盛會,它吸引了全世界所有最優秀的音樂和唱片界專業人士。除了傳統的格萊美大獎之外,唱片學會同時還頒發其他的補充獎項。這些獎項彌補了格萊美大獎的一些空缺,但同樣,雖然有一些補充的味道在裡面,但能夠獲得這些獎項的無不都是位唱片事業和音樂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這些獎項包括終身成就獎、最佳格萊美技術獎以及格萊美傳奇獎等。
格萊美獎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擁有一個龐大的評選委員組織,且所有的成員都是音樂從業者,評審眾多可免於少數人的主觀,專業度也提升了格萊美的可信度,格萊美選出優勝者需要經過繁瑣的步驟。
創辦以來每年都會吸引全球數億樂迷的關注,格萊美音樂獎雖然是美國唱片行業中的獎項,但它如今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大獎之一。音樂界的格萊美就如同電影界的奧斯卡一樣,雖然毫無疑問地打上了美國文化的印記,但世界各地的多數音樂人仍以能夠捧得這架老留聲機為榮。獎盃介紹
它的外形類似留聲機,每年在科羅拉多州里奇韋的比林斯藝術工作室由工人全手工打造。在1990年,它改變了傳統的軟鉛材質,採用了合金獎盃,新的獎盃更不容易損壞,而且外形也更加漂亮。獲獎人的名字刻在獎盃上,而獲獎人的名字只有到頒獎的那天才會揭曉。

評選程序


Grammy
Grammy
一、提名 由所有的成員推薦在規定年度(前年九月到翌年九月)內優秀的錄音出版品(包括音樂錄影帶),可是因為每年的唱片發行數量實在太大,為免除遺珠之撼,所以各唱片公司在提名階段也可推薦一些旗下藝人被忽略的作品給格萊美,前幾年瓊安·奧斯朋的《Relish》就是在唱片公司力保之下,才受到廣泛的注意。
二、審查 此階段是根據提名作品不同的音樂屬性加以分門別類,如搖滾、鄉村、拉丁、古典等,此時並不能做任何藝術與技術層面的判斷,只是純粹給提名作品找個家而已,格萊美的分類標準非常適合對音樂派別的區分方式有疑問的樂迷參考。
三、入圍 分類處理過的提名名單,除了特殊技術項目另交給由各分會推選的特別委員會決定入圍外,其餘的項目都交給學院成員進行第一輪票選,而且為了保證票選的品質,成員只能從22個類別中挑出自己專精的9個來投票。當然,四個一般類的項目(“年度專輯”、“年度唱片”、“年度歌曲”、“年度新人”),是需要所有成員一起決定的。
四、決選 第二輪票選中,九千多位成員將從27個類別中挑出8個(另加上四個一般類的項目),並就各項的五位入圍者進行投票,選票以郵寄的方式交由Deloitte & Touche LLP會計事務所統計。
五、得獎 得獎名單將由Deloitte & Touche LLP會計事務所保管,並保密至頒獎典禮當天才能公布。
1.評獎範圍:格萊美設立的全部獎項所評選的對象是所有自前年10月1日到次年9月30日間在全美國發行的唱片。以第46屆格萊美頒獎典禮為例,所評選的唱片的發行日期全部是2002年10月1日到2003年9月30日之間。
2.如何提名:這些被評委們提名並指手畫腳的音像製品是由各家唱片公司一起推薦的,當然,從原則上講,藝術家們毛遂自薦也是可以的。
徠3.獎項數量:每一屆的格萊美獎項設置都不盡相同,除了幾個比較重要的獎項(比如“年度最佳唱片”、“年度最佳專輯”等)年年都有例外,小的獎項總是略有不同,如今的格萊美總共有28類(包括流行、搖滾、鄉村等)104個獎項。
4.評選方法:進行第一輪投票時,每個評委可以將組委會寄到自己手裡的選票投向自己認為應該獲獎的任何一位歌手或藝術家或樂隊或唱片製作人……,即他們可以參與評選每一個該屆格萊美獎所設立的獎項。但在第一輪投票之後,這些評委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行使投票的權利將受到限制。同理,在第二輪投票時,所有評委也都可以給普通類別的獎項投票,但他們在各自專業領域內的投票權利還是要受到限制。
5.評委資格:格萊美唱片獎是由美國錄音藝術與科學學會(National Academy of Recording Arts and Sciences,簡稱NARAS)創立的,那麼如何才能成為該學會的評委呢?按規定,你的名字要作為創作者或者技術人員至少在公開出版的發行物(也許有一天也會有“地下格萊美”呢)上出現過6次,那意味著評委可以是歌手、製作人、詞曲創作者、樂隊經理甚至音響工程師等等等等。理論上講,只要你努力奮鬥就有可能,但運氣如何就另說別論了!
6.提名數量:所有的投票全部被記錄在案,每個獎項可以有5個提名。
7.保密情況:最終的獲獎者名單事先只有Deloitte & Touche會計師事務所負責管理信封的工作人員有機會知道。直到頒獎典禮上信封被打開的那一刻,結果才會大白於天下。也正因為保密措施如此嚴密,才會讓格萊美更有懸念,更有盼頭——獲獎名單公布前有那麼多的人緊張地坐立不安,在知道自己獲獎后滿場都是喜極而泣的主也就不足為奇了!
獲獎條件
凡正是符合評審時間規定範圍內的歌曲和唱片都有提名獲獎的可能性。如果一張唱片獲得過了專輯類獎項,那麼這張專輯裡面的單曲在下一年就只能再次報名在以下兩個獎,其他的獎都不允許入圍。這兩個獎是:年度唱片和最佳短片音樂錄影帶。

獎項文化


獎項名稱
格萊美獎最初叫留聲機獎,因為英文名稱“Gramophone”諧音為“Grammy”,所以中文名稱為格萊美獎。
獎盃獎座
格萊美獎的獎盃是一座小型的鍍金留聲機塑像,由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比靈斯工藝公司設計製作。1990年,為了加固獎盃、使其不易損壞,主辦方加大了獎盃的尺寸,並將獎盃的鍍金材料改成了合金材料。同時,為了保證公正,主辦方還規定,在公布獲獎者名單后,才在獎盃上刻錄獲獎者的獎項和名字。

獎項設置


綜合(General)
Grammy
Grammy
年度製作(Record of the Year)
年度專輯(Album of the Year)
年度歌曲(Song of the Year)
最佳新人(Best New Artist)
流行音樂(Pop)
最佳流行歌手(Best Pop Solo Performance)
最佳流行對唱/組合(Best Pop Duo/Group Performance)
最佳流行演唱專輯(Best Pop Vocal Album)
最佳傳統流行演唱專輯(Best Traditional Pop Vocal Album)
舞曲/電子音樂(Dance/Electronic)
最佳舞曲製作(Best Dance Recording)
最佳舞曲/電子專輯(Best Dance/Electronic Album)
當代器樂(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最佳當代器樂演奏專輯(Best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Album)
搖滾樂(Rock)
最佳搖滾歌手(Best Rock Performance)
最佳金屬樂演奏(Best Metal Performance)
最佳搖滾歌曲(Best Rock Song)
最佳搖滾專輯(Best Rock Album)
另類音樂(Alternative)
最佳另類音樂專輯(Best Alternative Music Album)
節奏布魯斯(R&B)
最佳R&B歌手(Best R&B Performance)
最佳傳統R&B歌手(Best Traditional R&B Performance)
最佳R&B歌曲(Best R&B Song)
最佳當代城市專輯(Best Urban Contemporary Album)
最佳R&B專輯(Best R&B Album)
說唱音樂(Rap)
最佳說唱歌手(Best Rap Performance)
最佳說唱合作(Best Rap/Sung Collaboration)
最佳說唱歌曲(Best Rap Song)
最佳說唱專輯(Best Rap Album)
鄉村音樂(Country)
最佳鄉村歌手(Best Country Solo Performance)
最佳鄉村組合(Best Country Duo/Group Performance)
最佳鄉村歌曲(Best Country Song)
最佳鄉村專輯(Best Country Album)
新世紀音樂(New age)
最佳新世紀專輯(Best New Age Album)
爵士音樂(Jazz)
最佳爵士樂器獨奏(Best Improvised Jazz Solo)
最佳爵士演唱專輯(Best Jazz Vocal Album)
最佳爵士演奏專輯(Best Jazz Instrumental Album)
最佳大爵士樂團專輯(Best Large Jazz Ensemble Album)
最佳拉丁爵士專輯(Best Latin Jazz Album)
福音音樂/當代基督教音樂(Gospel/Contemporary Christian Music)
最佳福音演奏/歌曲(Best Gospel Performance/Song)
最佳當代基督教音樂演奏/歌曲(Best Contemporary Christian Music Performance/Song)
最佳福音專輯(Best Gospel Album)
最佳當代基督教音樂專輯(Best Contemporary Christian Music Album)
最佳本土福音專輯(Best Roots Gospel Album)
拉丁音樂(Latin)
最佳拉丁流行專輯(Best Latin Pop Album)
最佳拉丁搖滾/拉丁城市/拉丁另類專輯(Best Latin Rock, Urban or Alternative Album)
最佳墨西哥/特加諾專輯(Best Regional Mexican Music Album (Including Tejano))
最佳熱帶拉丁專輯(Best Tropical Latin Album)
美國根源音樂(American Roots)
最佳美國本土音樂演奏(Best American Roots Song)
最佳美國本土歌曲(Best American Roots Song)
最佳美國本土專輯(Best Americana Album)
最佳藍草專輯(Best Bluegrass Album)
雷鬼音樂(Reggae)
最佳雷鬼專輯(Best Reggae Album)
世界音樂(World Music)
最佳世界音樂專輯(Best World Music Album)
兒童(Childrens)
最佳兒童音樂專輯(Best Children's Album)
誦讀(Spoken Word)
最佳誦讀專輯(Best Spoken Word Album (Includes Poetry, Audio Books & Storytelling))
喜劇(Comedy)
最佳喜劇專輯(Best Comedy Album)
音樂劇(Musical Theatre)
最佳音樂劇專輯(Best Musical Theater Album)
影視音樂(Music for Visual Media)
最佳改編影視歌曲合輯(Best Compilation Soundtrack For Visual Media)
最佳原創影視音樂專輯(Best Score Soundtrack For Visual Media)
最佳影視歌曲(Best Song Written For Visual Media)
作曲(Composing)
最佳器樂作曲(Best Instrumental Composition)
編曲(Arranging)
最佳器樂編排(Best Arrangement, Instrumental Or A Cappella)
最佳器樂編曲伴唱(Best Arrangement, Instruments And Vocals)
包裝(Packaging)
最佳唱片包裝(Best Recording Package)
最佳盒裝/限量發行版包裝(Best Boxed Or Special Limited Edition Package)
專輯註解(Notes)
最佳專輯註解(Best Album Notes)
歷史(Historical)
最佳歷史專輯(Best Historical Album)
製作(Engineered Album)
最佳非古典類工程專輯(Best Engineered Album, Non-Classical)
最佳古典類工程專輯(Best Engineered Album, Classical)
製作人(Producer)
年度非古典類製作人(Producer of the Year, Non-Classical)
年度古典類製作人(Producer of the Year, Classical)
混音人(Remixer)
最佳非古典類混音唱片(Best Remixed Recording, Non-Classical)
環繞音響(Surround Sound)
最佳環繞音響專輯(Best Surround Sound Album)
古典音樂(Classical)
最佳管弦樂團(Best Orchestral Performance)
最佳歌劇唱片(Best Opera Recording)
最佳合唱團(Best Choral Performance)
最佳室內樂/小樂團演奏(Best Chamber Music/Small Ensemble Performance)
最佳古典器樂獨奏(Best Classical Instrumental Solo)
最佳古典獨唱(Best Classical Vocal Solo)
最佳古典音樂彙編(Best Classical Compendium)
最佳當代古典音樂作曲獎(Best Contemporary Classical Composition)
音樂錄像帶/音樂電影(Music Video/Film)
最佳音樂錄像帶(Best Music Video)
最佳音樂電影(Best Music Film

歷屆時間


舉辦時間頒獎典禮名稱舉辦時間頒獎典禮名稱
美國時間1959年5月4日第1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59年11月29日第2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61年4月13日第3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62年5月29日第4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63年5月15日第5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64年5月12日第6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65年4月13日第7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66年3月15日第8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67年3月2日第9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68年2月29日第10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69年3月12日第11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70年3月11日第12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71年3月16日第13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72年3月14日第14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73年3月3日第15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74年3月2日第16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75年3月1日第17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76年2月28日第18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77年2月19日第19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78年2月23日第20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79年2月15日第21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80年2月27日第22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81年2月25日第23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82年2月24日第24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83年2月23日第25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84年2月28日第26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85年2月26日第27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86年2月25日第28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87年2月24日第29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88年2月2日第30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89年2月22日第31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90年2月21日第32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91年2月20日第33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92年2月25日第34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93年2月24日第35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94年3月1日第36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95年3月1日第37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96年2月28日第38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97年2月26日第39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1998年2月25日第40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1999年2月24日第41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2000年2月23日第42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2001年2月21日第43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2002年2月27日第44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2003年2月23日第45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2004年2月8日第46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2005年2月13日第47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2006年2月8日第48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2007年2月11日第49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2008年2月10日第50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2009年2月8日第51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2010年1月30日第52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2011年2月13日第53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2012年2月12日第54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2013年2月10日第55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2014年1月26日第56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2015年2月8日第57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2016年2月15日第58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2017年1月12日第59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2018年1月28日第60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2019年2月10日第61屆格萊美獎美國時間2020年1月26日第62屆格萊美獎
美國時間2021年3月14日第63屆格萊美獎

獲獎記錄


華人與格萊美(少數)
序號姓名信息
00杭天琪1999格萊美獎評委會主席頒發的終生藝術成就獎。
01馬友友
格萊美獎最佳室內樂演奏:1996、1993、1992、1987、1986。
格萊美獎最佳樂器獨奏獎(與交響樂團合奏):1998、1995、1993、1990。
格萊美獎最佳樂器獨奏獎(無交響樂團):1985。
格萊美獎最佳古典音樂當代作曲獎:1995。
格萊美獎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1998。
格萊美獎最佳古典混合音樂專輯獎:2009、2004、2001、1999。
02譚盾1999因歌劇《馬可·波羅》獲得格萊美作曲大獎。
03郎朗2008最佳樂器獨奏獎提名,並在第56屆格萊美頒獎典禮演奏鋼琴。
04宋祖英第49屆格萊美為“最佳古典混合音樂專輯”提名(專輯《百年留聲》,2006)。
05吳彤第51屆格萊美“Songs of joy and peace”(馬友友-最佳古典跨界專輯獎)中人聲演唱兼樂器演奏,2009。
06張靚穎2010第52屆格萊美憑藉主唱喜多郎專輯《印象西湖》獲第52屆格萊美獎最佳New Age音樂專輯獎提名;並於2010年和2011年連續兩次受邀出席並與喜多郎一同亮相格萊美紅毯,這也是華人歌手第一次亮相格萊美紅毯。
07田志仁2011第53屆格萊美獎,專輯《Calling all Dawns(呼喚黎明)》獲“最佳古典跨界專輯”與“最佳配器伴奏”兩項大獎。田志仁是繼2006年大提琴家馬友友獲得“最佳古典跨界專輯獎”后,登上國際舞台的又一位華裔音樂家。
08央金拉姆2011第53屆格萊美獎,參與美國保羅·溫特樂隊作品《Miho: Journey To The Mountain》榮獲“最佳新世紀專輯”獎,首位捧起格萊美獎盃的華人歌唱家。
09蕭亞軒2011第53屆格萊美獎,蕭亞軒應奧斯卡影帝及格萊美得主吉米·福克斯之邀走上紅毯。
10女子十二樂坊憑藉首張在北美地區發行的專輯《Eastern Energy》的銷量成績,榮獲第47屆格萊美綜合類最佳新人獎及世界音樂類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的兩項提名候選。
11薩頂頂享譽全球的華人女歌手薩頂頂是首位入圍格萊美獎的華人女歌手,她於第51界格萊美獎中入圍最佳世界音樂專輯,遺憾的是並未獲得提名。
12陸曉幸2001年世界最佳錄音藝術與科技獎。
13孫楠格萊美主席榮譽獎

獎項評析


格萊美獎對唱片產業的專註,使得它從眾多的音樂獎項中脫穎而出。格萊美獎的評選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和程序,這些措施有效地保證了獎項評選的公正性。電視轉播將格萊美原本刻板的頒獎儀式變成了豐富多彩的音樂節目,全球直播則提高了格萊美獎的國際知名度。歐美歌壇歌手們登台獻藝,加上美國人擅長運用的舞台藝術和技術手段,使格萊美獎成了風靡世界的娛樂活動。(《南方都市報》《信息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