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傑書
惠順親王祜塞之子
愛新覺羅·傑書(1645年—1697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將領,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禮烈親王代善之孫、惠順親王祜塞第三子,清代六大親王之一。
順治六年(1649年),襲封多羅郡王。順治八年(1651年),封號為康。順治十六年(1659年),追論伯父巽親王滿達海前罪,剝奪謚法及碑文,降爵為貝勒。禮親王世襲鐵帽子親王爵位,由滿達海之子常阿岱轉由傑書承襲,改封康親王。三藩之亂起,拜正白旗都統,授征南大將軍。康熙十三年(1674年),率軍前往浙江,圍剿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年),平定浙江,直搗福州。耿精忠大勢已去,親自前往投誠,平定耿精忠叛亂。同時,台灣鄭經令部將許耀率軍萬兵攻打福州,為傑書所敗。康熙十九年(1680年),台灣鄭經潰敗后,清軍收復沿海廈門、金門、銅山等地。鄭經兵敗,率領殘部逃回台澎地區。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傑書逝世,謚號為良。
大事件
1645
出生
1645年出生於北京。
1649
襲封多羅郡王
1649年,襲封多羅郡王。
1659
改封為康親王
1659年,祜塞的兄長滿達海被追論以前的罪過,削其謚號,降爵為貝勒。禮親王一系由滿達海之子常阿岱轉由祜塞的兒子傑書承襲,並改封為康親王。
1674
平定耿精忠叛亂並擊敗鄭經
1674年,康熙帝命傑書為大將軍,率軍前往浙江,圍剿耿精忠。1676年,平定浙江,直搗福州。耿精忠大勢已去,親自前往投誠,平定耿精忠叛亂。同時,台灣鄭經令部將許耀率軍萬兵攻打福州,為傑書所敗。
1697
去世
1697年,逝世,謚號為良。
順治二年(1645年),傑書出生。他是惠順親王愛新覺羅·祜塞的第三子。祜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禮烈親王代善的第八子。傑書起初承襲了郡王。順治十年(1653年),朝廷追封傑書的父親祜塞為郡王。
順治十六年(1659年),祜塞的兄長滿達海被追論以前的罪過,削其謚號,降爵為貝勒。禮親王一系由滿達海之子常阿岱轉由祜塞的兒子傑書承襲,並改封為康親王(因傑書襲爵前為康郡王)。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康熙帝命傑書為大將軍,率領大軍南下討伐耿精忠的軍隊。大軍到達浙江金華的時候,溫州、處州兩地已經陷落了。耿精忠的大將徐尚朝率領五萬人進犯金華,傑書命令都統巴雅爾、副都統瑪哈達迎擊徐尚朝,大破叛軍。徐尚朝不甘失敗,再次來進犯,巴雅爾和總兵陳世凱一起攻破了叛軍在積道山的大營,殲敵兩萬餘人,克複永康、縉雲兩地。耿精忠的大將沙有祥盤踞在桃花嶺,控制著處州的要道,瑪哈達率軍攻擊他,沙有祥潰敗而逃。
康熙十四年(1675年),傑書克複處州和仙居。徐尚朝等人仍然佔據著宣平、松陽,多次想要攻打處州。都統拉哈達和諸位將領一起防禦他,在石塘大、石佛嶺、大王嶺以東的隴隘口上套寨、下五塘等地大破叛軍。康熙帝下詔寧海將軍傅喇塔從黃岩進取溫州,讓傑書從衢州進入,傑書上書說:“處州敵人非常機警,我們兵力單薄不能貿然進入。”康熙帝對他說:“你駐守金華,馬上就接近兩年了,單單與敵軍書信往來,而你自己不親自率兵進剿,叛軍什麼時候才能剿滅啊?你應該馬上就去進剿。”
康熙十五年(1676年),傑書率大軍從金華轉移到衢州,耿精忠的大將馬九玉在大溪灘屯守軍隊抗拒清軍的進入。傑書都督諸將的兵馬奮力進攻他,叛軍的伏兵四起,與清軍遭遇惡戰。傑書坐鎮古廟的一旁指揮大軍,古廟被叛軍的火器所穿,傑書的衛兵將門窗蓋在身上作為隱蔽,唯獨傑書談笑自若,坐鎮指揮,所以各路的清軍都士氣旺盛,奮力攻擊。耿精忠的軍隊大敗,溪水都被染成了紅色的。傑書下令偃旗息鼓,一日夜行數百里,乘著晚上攻克了江山,進而克複常山,逼近閩浙交界的仙霞關。耿精忠的大將金應虎收集船舶轉移到隔岸的位置,使得清軍無法渡河。傑書下令要大軍沿著河灘向西行進,找到水淺的地方渡過了河。耿精忠的軍隊看到清軍過了河,立馬陷入崩潰的境地,金應虎不戰而降。傑書一鼓作氣攻佔浦城,下檄書敦促耿精忠投降。然後大軍繼續前進,攻克了建陽,並且平定了建寧、延平二府。耿精忠派遣他的兒子耿顯祚迎擊清軍的進攻,傑書向耿精忠許諾赦免其死罪,耿精忠請求投降清軍。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傑書的大軍進入福州,耿精忠請求跟從清軍討伐鄭經以贖其死罪,傑書同意了他的要求。鄭經的大將許耀率領三萬人駐紮在烏龍江以南的小門山、真鳳山,傑書派遣拉哈達等人擊退了他們。並且上書康熙帝說:“耿精忠跟從大軍征討鄭經,他的兩個弟弟耿昭忠、耿聚忠,應該留下一個鎮守福州,管轄他的屬民。”又上書說:“福建的軍隊數量已經設置了合適的數量,耿精忠管轄的軍隊不少於此數,左右兩鎮的兵馬應該一併裁撤。溫州總兵祖弘勛、藩下總兵曾養性兩部兵馬,應該轉移到別處。”康熙帝命耿昭忠為鎮平將軍,駐福州,其他的都聽從了傑書的建議。傑書派遣擊敗鄭經的大將吳淑駐紮在浦塘,進取邵武。清軍再次進入,泰寧、汀州及所屬諸縣都被攻下。
鄭經對大陸的侵襲
奏捷的奏章到了京師,康熙帝下詔褒獎傑書的功勛。傑書令拉哈達等人率兵與耿精忠一起率軍進取潮州,謀划進入廣東。鄭經的兵馬攻陷平和,逼近海澄,清軍副都統穆赫林等人守護這裡將近七年,清軍援兵遲遲不到來,所以海澄與長泰一起陷落。因此傑書上書康熙帝請罪,康熙帝下旨等到大軍回師的時候再議論罪責。鄭經的兵馬又攻破了同安、惠安,傑書派遣大軍進攻鄭經並且恢復了這些地方,一起克服了長泰,在柯鏗山、萬松關等地大敗敵軍,又派遣大軍攻破江東橋、石衛寨。
康熙十八年(1679年),傑書率軍在郭塘、歐溪頭與鄭經的軍隊大戰,屢次擊敗鄭經的軍隊。敵軍進犯江東橋,傑書率軍擊退了他們。清軍副都統吉勒塔布在鰲頭山大敗鄭經的軍隊,沃申收復了東石城。
康熙十九年(1680年),沃申平定了大定、小定、玉洲、石馬等地,攻克了海澄。清軍水軍提督萬正色攻克海壇,拉哈達等人攻克廈門、金門,都統賚塔攻克銅山。鄭經只能率領殘部回到台灣。
耿精忠投降清朝之後,再次懷有異志,傑書上書康熙帝請求逮捕耿精忠。康熙帝令傑書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耿精忠讓他入見康熙帝,同時召傑書的大軍回京,留下三千八旗兵分別守衛福州、泉州、漳州。十月,傑書率大軍回到京師,康熙帝率諸王大臣到盧溝橋迎接並且慰勞他們。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追論傑書在金華不肯主動進軍打擊叛軍以及遲遲不肯救援海澄導致失守的罪過,奪其軍功,並且罰俸一年。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蒙古噶爾丹的勢力越來越大,威脅清朝的統治。傑書再次受命領兵西出張家口,將大軍屯守在歸化城,以防備愈加跋扈的噶爾丹的入侵。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閏三月,傑書逝世,朝廷給予傑書謚號“良”。
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率軍前往浙江,剿耿精忠,隨軍有固山貝子傅喇塔,將軍賴塔、副都統喇哈、紀爾他布參贊軍務。同年九月,傑書抵浙江金華,耿精忠已攻佔浙江南部溫州、處州等地。不久,耿部下都督徐尚朝率五萬大軍攻金華,進犯浙江腹地。傑書命都統巴雅爾、副都統馬哈達迎拒,殺吳榮先,殲敵二萬。十二月,徐尚朝率五萬兵進攻金華城南十二里庄,巴雅爾與總兵陳世凱拒戰,破敵於積道山,收復永康、縉雲二縣。傑書於上虞縣敗方懋功;於義烏、武義敗馮公輔,並收復二縣。
康熙十四年(1675年),傑書遣副都統馬哈達、總兵官李榮於桃花嶺擊敗沙有祥,收復處州。又遣副都統穆和林等收復仙居城。康熙十五年(1676年),傑書兵進浙江,直搗福建,此時鄭經佔據漳州、泉州,耿軍糧餉不足。同年九月,收復建陽,招降建寧、延平二府。耿精忠大勢已去,派兒子耿顯祚見傑書,告知願降之意。不久,耿精忠親自到傑書軍前投誠。十月,傑書進入福州,平定耿精忠叛亂。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鄭經部將許耀率三萬兵攻福州。傑書派都統拉哈達率兵大敗鄭軍,收復寧化、清流、長汀等七縣。
康熙十六年(1677年)正月,拉哈達、賴塔等在白茅山、太平山等地連敗鄭軍,收復興化府。二月,收復泉州、漳州二府,福建大部平定。四月,傑書沿用“剿撫並用”方針,修書一封,招撫退守廈門的鄭經。鄭不歸降,傑書準備進剿,又薦漢軍旗人姚啟聖為福建總督。康熙十九年(1680年),鄭軍潰敗,廈門、金門、銅山先後被清兵收復,鄭經率殘部逃回台灣。
關係 | 人物 | 備註 |
曾祖 | 清太祖努爾哈赤 | —— |
祖父 | 禮烈親王代善 | —— |
父親 | 惠順親王祜塞 | —— |
伯父 | 巽親王滿達海 | —— |
嫡福晉 | 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 | 額森台吉之女,明安台吉孫女。 |
繼福晉 | 董鄂氏 | 馬塞之女。 |
庶福晉 | 薩克達氏 | 華塞之女(乾隆三年七月奏准追封側福晉)。 |
庶福晉 | 舒穆祿氏 | 西穆布祿之女。 |
庶福晉 | 納喇氏 | 西哈納之女。 |
庶福晉 | 李氏 | 李崇第之女。 |
庶福晉 | 赫舍里氏 | 納爾泰之女。 |
庶福晉 | 王佳氏 | 查爾護之女。 |
庶福晉 | 李佳氏 | 費揚古之女。 |
庶福晉 | 赫舍里氏 | 赫塞之女。 |
庶福晉 | 納喇氏 | 納岱之女。 |
庶福晉 | 紐鈷祿氏 | 齊穆布之女。 |
庶福晉 | 蘇氏 | 蘇嘉新之女。 |
庶福晉 | 相氏 | 相松之女。 |
妾 | 劉氏 | 劉四之女。 |
妾 | 楊氏 | 楊四之女。 |
長子 | 已革輔國將軍尼塔哈。 | —— |
次子 | 燕泰 | —— |
三子 | 輔國將軍扎爾圖 | —— |
四子 | 和碩康簡親王巴爾圖 | —— |
五子 | 和碩康悼親王椿泰 | —— |
八女郡主 | 諱淑慎 | 生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一月十五日卒,年二十六歲。嫁宰相明珠之子揆方,婿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正月十四日,婿年二十九歲。 |
《清史稿·卷二百十六·列傳三》
清朝禮親王在西山有三處墳地。第一塊在海淀區門頭村。第二處位於石景山區金頂山。第三處則位於石景山區福壽嶺。康親王傑書死後葬於北京門頭村禮親王祖墳。石碑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七月十七日立。
康親王傑書在浙、閩地區轉戰六年,至此時才算大功告成。傑書凱旋之時,康熙帝親自到盧溝橋迎接,榮譽達到極點。康親王靠自己的智慧與勇氣,平定了耿精忠的叛亂,使大清得以繼續穩定地發展下去。康親王的豐功偉績無愧於清代親王的美譽。
康熙帝:朕丕纂鴻業,誼篤天潢,敦念本支,每優眷禮,其在宗英茂德,茅土早膺,用命疆場,勤勞懋著。生既邀夫寵錫,歿宜被以隆施。爾和碩康親王,乃和碩禮親王之孫,蒙世祖章皇帝推恩屬籍,授以多羅郡王之爵,尋進親王,纘乃祖服,后參議政之列,得備機務之詢。命將戡除三逆,敕為奉命大將軍,指授方略。俾帥師由浙取閩,王仰承廟算,剿撫寇賊。岩疆既奠,振旅還朝,圭組雍容,恪勤罔替。朕彌嘉乃勞績,王益持以小心。方期荷茲寵光,永享多福,而遐齡未究,一旦溘亡,軫憶生平,用深凄惻,爰遵憲典,載錫誄章,賜葬易名,以光泉壤。嗚呼!勛留竹帛,尚思宣力之懿親;澤沛宗藩,懋展飾終之令典。勒垂琬琰,式賁松楸。
•蔣良騏:傑書罷庸,怠忽軍紀;宜並參贊大臣嚴行處分。但見在出征破賊,俟師旋察議。海澄被困之處,應令儘力救援。
•天嘏便:傑書傅喇塔由浙赴閩,以冀指日成功。迨清軍直搗延平,閩軍望風瓦解。耿精忠乃不知所為,遽投誠。
傑書在多部文學著作中皆被提及,包括:
•二月河歷史小說《康熙皇帝》
•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
•蔡東藩歷史小說《清史演義》
影視 | 演員 |
《施琅大將軍》 | 張文藝 |
《一代廉吏于成龍》 | 沈保平 |
2008年《鹿鼎記》 | 薛中銳 |
2014年《鹿鼎記》 | 聞傑 |
2017年《于成龍》 | 王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