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

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

世界上最偉大的壯舉,莫過於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徠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於都這塊紅色的土地就是中央紅軍的集結地和出發地。

簡介


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
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
二000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在第五次反“圍剿”期間,由於黨內“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領導和國民黨反動軍隊的重兵“圍剿”及經濟封鎖,中央紅軍在根據地內英勇苦戰一年,仍然沒有打破敵人的“圍剿”,根據地日益縮小,紅軍被迫轉移。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已經全部集中在江西南部於都附近時,長征的命令才發下來。根據中革軍委的命令,由中革軍委、紅軍總司令部、總政治部及各直屬機關組成第一野戰縱隊(也稱紅星縱隊)以葉劍英為司令員兼政委;中共中央蘇維埃政府及總工會、團中央等機關和衛生部、供給部、紅軍大學、軍委二局組成第二野戰縱隊(也稱紅章縱隊)以李維漢為司令員兼政委;中央紅軍的一、三、五、八、九軍團移交防務、隱蔽撤離戰場,到於都地域集結。
10月8日,紅一軍團一、二師從興國竹壩、洪門開始向集中地域移動,於11日到達第一集結地——于都縣東北之段屋、寬田地區。紅十五師從石城出發,於12日到達集中地域,軍團部駐在段屋銅鑼灣,全軍團在此休整補充,接收了江西補充第二團和於都補充第八團兵員,軍團部在銅鑼灣的劉氏祠堂召開了排長以上幹部會議,進行思想動員、部署戰略轉移的具體事項。
10月9日,紅八軍團撤離戰場,10日夜到達於都的橋頭、銀坑地域,11日夜則全部到達孟口集結,進行休整與補充,接受了於都補充第六團兵員。
10月10日,中革軍委、中央機關從瑞金梅坑出發,12日到達其第一集結區域——于都縣城北古田地區,休整期間,在古田窯塘朱屋子召開了軍委直屬縱隊及各軍團之代號,並將各補充團正式給各軍團,同時對紅軍第五軍團撤離興國后的地方堅壁清野工作、群眾性的游擊戰爭作出了具體指示。同日,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從瑞金田心圩出發,12日到達其第一集中地域於都城北大嶺下,進行休整,為戰略轉移做準備。
10月14日,紅三軍團四、五師從寧都興國高興圩附近出發到達於都車溪進行休整補給,接收了江西補充第三、第四團兵員。渡於都河前,全軍團在於都縣城東門沙壩召開大會,軍團長彭德懷在會上告誡戰士們渡河時要鎮靜,不要擁擠,並要戰士們寫信回家告知父老鄉親“紅軍一定會回來”。
10月15日,中革軍委三局在古田村召開排長以上幹部大會和支部大會。傳達貫徹中革軍委指示,研究部署戰略轉移有關事宜。
10月17日,紅五軍團十三、三十四師先後撤離戰場,從興國出發經社富和於都的倉前來到羅坳,分別在步前鯉魚休整補充,接收了補充第五團兵員,召開了紅五軍團十三師營長以上幹部會議,中央黨代表陳雲到會做了目前形勢與任務的報告。
於都河(即貢江)是中央紅軍長征首先要過的第一條大河,當時河寬600多米,水流深湍,除少數渡口插上河標可以涉水渡河外,大部分只有架設浮橋渡河。為了保證紅軍順利渡河,在贛南省委、省蘇維埃政府領導下,於都人民無私奉獻,大力支援紅軍,當時沿河所有的民船全部停運,共彙集了800多條大小船隻,有的用作架設浮橋,有的用作擺渡,為避免國民黨的飛機轟炸、隱蔽紅軍的戰略意圖、架設浮橋都在夜間進行。一到傍晚,有組織的群眾湧向架橋工地,有的打火把,有的送茶送飯,還有的送門板木材,僅4天時間,就在於都縣30公里的河面上架設了5座浮橋和布設眾多擺渡和涉河點。
10月16日至19日傍晚,中革軍委、紅軍總司令部和中央政府所屬機關和紅一、三、五、八、九軍團8.6萬人分別從於都梓山的山峰壩、花橋、縣城的東門、南門、西門、羅坳孟口、鯉魚、中埠和靖石漁翁埠等渡口渡過於都河,踏上漫漫的長征路。中革軍委、紅軍總部、中央直屬機關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聞天、博古就是從這裡(縣城東門渡口)渡過於都河開始長征的。渡於都河前,於都人民男女老幼從四面八方湧上橋頭、湧向渡口,送上一杯杯茶水、一頂頂斗笠,送不盡對紅軍的無限情意,紅軍戰士凝望根據地的山山水水,依依惜別送行的戰友和鄉親們。
為了緬懷先輩偉業,于都縣人民政府拔專款於1996年在此興建了佔地3。5畝的紀念碑園,紀念碑高為10.18米寓中央機關、紅軍總部及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同志於10月18日傍晚在此渡河長征之意;該碑身為雙帆造型,寓中央紅軍由此揚帆出征之意底座寬大厚實,象徵中央紅軍出征腳步堅實有力、一往無前、充滿希望之意;四周現有柵欄環繞,籍以圍護花草樹木,以使環境優美、四季如春,象徵長征精神萬古長青。碑座左邊為陸定一手書《長征歌》第一首“十月里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於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是中央紅軍夜渡於都河長征出發的真實寫照。右邊為葉劍英1962年建軍節為緬懷當年贛南省軍區政沼部主任劉伯堅寫的詩“紅軍抗日事長征,夜渡於都濺濺鳴。樑上伯堅來擊築,荊卿豪氣漸離情。”,詩中引用秦朝燕國高漸離擊築高歌送別壯士荊卿刺殺秦王的歷史故事,追憶葉劍英當年長征夜渡於都河時,劉伯堅同志為他送行的壯烈場面和動人情景,抒發了對先烈的無限懷念和崇敬之情及對後來者的激勵和鞭策。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中央紅軍簡介


中央紅軍:紅軍長征時間:從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至1936年10月22日紅二、紅一方面軍會師結束。紅軍長征歷時兩年零五天。
按長征時的行政區劃和習慣稱謂,紅軍長征經過的省為14個: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原為四川一部分。
1928年9月國民黨中央全會決議西康特別區正式建為行省。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員會。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徠、湖北、甘肅、陝西。按現在行政區劃為15個: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重慶、雲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肅、寧夏、陝西。
各路紅軍長征總里程約為六萬五千餘里。
其中: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歷時11個月零3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二萬餘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年零7個月,途經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行程一萬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近萬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