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邊界

中國與朝鮮兩國之間的邊界

中朝邊界,指中國與朝鮮兩國之間的邊界,總長約1420公里。中國丹東是中朝邊境上的最大城市,也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

中朝邊界歷史上經歷過多次較大變更,現在的邊界大體形成於明代,具體定型於20世紀6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簽訂的中朝邊界條約。

概述


中朝邊界長1420公里,是全部朝鮮邊界線中最長的一條。中朝邊界比朝韓非軍事區(三八線)(250公里)長1170公里,比俄羅斯與朝鮮兩國之間的邊界(17公里)長1403公里。中朝邊界佔全部朝鮮邊界長度的84%。
中朝邊界主要依圖們江、長白山鴨綠江等地勢劃分。總長521公里的圖們江則只有河流未端的17公里不是中朝邊界,佔有中朝邊界總長度的37%。而總長795公里的鴨綠江皆作為中朝邊界,佔有中朝邊界總長度的56%。而剩下來的7%,即107公里,便是由長白山組成,是中朝邊界中唯一一段不是由河流組成的邊界。中朝邊界的地勢起伏,由西至東組成中朝邊界的河流或山脈分別為鴨綠江、長白山和圖們江。中朝邊界以西南面鴨綠江的入海處作為起點,一直延伸至鴨綠江源頭。而長白山一段的中朝邊界海拔都超過2000米。到了圖們江一段,自圖們江源頭到最接近日本海的17公里河段為止,中朝邊界的海拔都是漸漸下降的。中朝邊界的東北終點為中俄邊界和朝俄邊界的起點。
中朝邊界與俄朝邊界及作為朝韓邊界的朝韓非軍事區非常不同,中朝邊界的防守相比起這兩個國界少得多。因此,相對於前二者,朝鮮與中國的商人亦能較自由的穿梭於朝鮮與中國之間。而不少朝鮮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亦是經中朝邊界中最大的城市丹東進行的,丹東亦擁有很多中國與朝鮮合營的企業。紐約時報曾稱中朝邊界是朝鮮“通往外界的生命線”(lifeline to the outside world)。
彼得·海斯勒到訪丹東期間,他發現在中朝邊界居住的中國新婚夫婦會“乘坐租用的船、把救生衣穿在他們的婚禮服裝上,併到朝鮮拍下婚姻照片”。中朝友誼橋是一條連接中國丹東市和朝鮮新義州市的橋。此橋橫跨鴨綠江,並且成為了中朝邊界中其中一個最特別的景點。而鴨綠江斷橋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現今被用作觀賞台。

歷史


從左至右:新羅、高麗、朝鮮
從左至右:新羅、高麗、朝鮮
朝鮮半島形成統一國家算起:
大體上,新羅全盛時疆域北至大同江下游。高麗全盛時將西北疆域擴至鴨綠江下游。朝鮮(朝鮮王朝)全盛時疆域北至鴨綠江、圖們江。
194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屢屢要求中國將長白山和天池的一部分割予朝鮮。1962年,周恩來來到平壤與朝鮮政府簽訂《中朝邊界條約》,將部份長白山和天池割予朝鮮,形成了今天的中朝邊界。

難民問題


中朝邊界亦成為了不少欲離開朝鮮的難民的一個出口。因此,中國政府便於2003年將邊界的管理權由警方轉移至軍隊手中。而中國亦不斷管理來自朝鮮的難民流,以免朝鮮局勢不穩。於2006年,中國政府發現難民北逃的事態嚴重,因此於鴨綠江河岸較低或河道較窄的地方建立了一堵圍欄。該圍欄高2.5米,並且是由裝上刺鋼絲的T字形混凝土桿構成。雖然解放軍的守衛並不森嚴,但它們已成了千萬由朝鮮北逃至中國的難民的一個障礙。於2007年11月,一名美國官員指出中國正在建造更多“位於主要邊界前哨的圍欄”。於2010年11月,中國政府更將圍欄增高至4米。
於朝鮮方面,朝鮮在2007年8月便開始建設自己的圍欄,以防朝鮮公民逃離朝鮮。朝鮮的圍欄長10千米(6.2英里),並且是沿著一條狹窄的鴨綠江支流建造的。朝鮮政府亦於此處建築了一條道路,以便軍方巡邏。但是,這些斷斷續續的圍欄之間卻連一堵鐵絲網也沒有。
中國的行動電話通訊服務最多覆蓋距離中朝邊界10公里的範圍。因為朝鮮是禁止撥打國際長途電話的,而人們為了能與外界聯絡,便有意購入中國行動電話。所以,在接近中朝邊界的朝鮮部份便興起不少出售中國行動電話的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