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寺

威海草廟子鎮的寺廟

金井寺位於山東省威海市臨港區草廟子鎮北黃山村永樂山。

北宋康定元年(1041年)重修太平院碑記載,普通元年(520年)梁武帝派著名雕刻家司馬達前往日本進行佛像雕塑和經教推廣,司馬達沿秦時古官道東渡日本路經竇家頭村(今西、北黃山村之間),見村東四野開闊,後有靠山前有照山,遂協助雲遊僧侶修建寺廟,並親自雕塑佛像,取寺名為井寺,後來在寺內打井打出金色土質,更名為金井寺。

總體工程


金井寺建設項目,位於中國威海臨港區北黃山中部。
金井寺
金井寺
金井寺背靠北黃山主峰,面向臨港中心區,整體布局坐北朝南,方正規整、端嚴雄渾。地勢北高南低,自山門依次而上,正面等差約50米。寺廟總體建築風格選用仿唐建築法式,青瓦黃牆,在彰顯唐代寺廟布局的莊嚴風貌同時,著重體現“教在天台,歸在凈土”的修行法門,突出觀世音菩薩正法道場的主體地位,可謂古今融合、功能明確,層次瞭然、錯落有致。
項目秉持常心法師“傳承聖教,弘法利生”的根本理念和目標方向,講求實用、規避耗費,重在發展教育、創新慈善,規劃面積約2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3000平方米。總體工程建設分為三期,工期約為三年。其中,一期工程為圓通寶殿、念佛堂、法物流通處;二期工程為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配殿、齋堂客堂、寮房;三期工程為藏經樓、講經堂、修學院、禪堂法堂、方丈院、退居寮。
圓通寶殿作為金井寺的核心建築,工期一年。建築面積約1300㎡,建築總高26米,進深31米,格局偉大、氣勢恢宏——重檐廡殿頂屋面,最高規制的九開間,前有月台提升勢能,兩側迴廊是金井寺開展重大活動和法事的主道場。

開山祖師


上融下光長老,1924年出生於佛教世家,1940年在綏化地藏寺出家,1942年在長春受三壇具足戒,1943年就讀於哈爾濱觀音寺佛學院。
上融下光長老系天台宗嫡傳弟子、正統法脈,也是天台宗惟一在世的最高輩分長老。老和尚集七十年僧臘,堅持“教演天台、行歸凈土”,弘揚念佛法門,辦道修行、弘法利生,修寺廟、收徒眾、荷擔如來家業,常使正法久住。
上融下光長老長期擔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黑龍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發起成立牡丹江市佛教協會並擔任會長,同時任牡丹江圓通講寺方丈。他所領導的圓通講寺被黑龍江省評為“五好寺院”、“優秀宗教固定活動場所”,他本人被評為“全國模範優秀僧人”,在當今佛教界德高望重、富有盛名,乃一代大德高僧。
上融下光長老與本煥、傳印、永惺、明哲、元山、星雲、聖嚴、凈良等當代高僧大德交往甚密,多次受邀參加世界佛教論壇和重大法會。
上融下光長老,業已於威海立下宏願,願在有生之年立足威海,不惜身命,誓將‘金井寺’打造成為山東省乃至全國信仰堅定、戒律嚴謹、道風純正、香火鼎盛、信眾擁護的佛教聖地
上融下光長老的宏願,得到了海內外各界的熱烈響應,在諸多高僧大德的大力支持和推廣下,金井寺的美名遠播四海。

住持法師


常心法師,威海市佛教協會會員,金井寺住持,金井寺籌建委員會常務副主任。1986年4月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普通佛化家庭之中,童年時姥姥即出家為尼,使法師對佛教自幼便頗有熏習和認知。2002年6月,16歲的法師體悟世間皆苦,因此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圓通講寺禮根善法師剃度出家,同年即在東北各大寺院參悟學習。
2009年8月,福建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閩院)本科畢業的法師,被閩院推薦到佛國斯里蘭卡攻讀研究生,就讀於國際社會大學佛學系。2014博士畢業,歸國報答師恩,回到牡丹江圓通講寺。同年,由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圓通講寺退居方丈上融下光長老,帶到山東威海,開始協助金井寺籌建工作。
金井寺
金井寺
常心法師多年來潛心致力於弘法利生事業,先後在黑龍江省大慶市凈覺禪寺、牡丹江市圓通講寺、哈爾濱居士林宣講《了生脫死之門徑》、《心經的人生意義》、《彌陀大願》、《在家居士備覽》、《三寶的現代含義》、《心目中的八關齋戒》等實修教義,建樹頗多。來到威海后,先後弘法於廣福寺、慈聖寺、佛教居士林和一些慈善團體之中,主授《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凈土宗概要》、《佛學入門》、《釋迦牟尼佛傳》等家喻戶曉的課程,深受威海信眾的喜愛。
常心法師夙懷深宏誓願,早將身心奉塵剎,惟願盡形壽:
以佛教正法的教育傳承為根本為主旨,以全力創建一流的綜合型佛學教育基地為目標,以培育佛學精英師資和專業慈善人才為導向,致力於當代佛法興盛,並為眾生真實利益增福增慧!
常心法師的悲智雙運、菩提行願,可謂大雄勢力、龍天護佑,已為金井寺感召一批專業人士為核心的居士團隊,正在為金井寺各項事業的發展共襄盛舉。
在常心法師領導下,金井寺這一千年古寺必將弘揚光大,正法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