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川鄉
錦繡川鄉
錦繡川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距濟南市區25公里,轄三個辦事處,36個行政村,2萬餘人,全鄉土地總面積74.9平方公里,氣候為溫帶季風氣候。
山泉眾多且水質優良,不僅是當地群眾的飲用水源,下滲后成為濟南泉群的水源之一,具有眾多的風景區,其中金象山樂園、紅葉谷、千佛崖較為有名。
據《歷城縣誌》記載:“清湍溶溶,四時不竭,川水兩岸,峭壁雲峰,儼若畫屏;松柏掩映,生於石隙;禽鳥飛鳴,如在鏡中;春澗野花,秋林紅葉,望之如錦,故名錦繡川”。
錦繡川鄉有耕地945公頃。1986年全鄉有效灌溉面積260公頃,糧食總產5942噸,農業總產值731萬元,種植作物有小麥、玉米、紅薯、穀子、大豆等。鄉黨委、政府在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制定了以發展林果生產和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主線的兩個五年規劃。 10年中,投資114萬元,興建提水站17處,修防滲渠2210米,鋪設地下防滲管道3.91萬米,打大口井9眼,鑽深井5眼,完成機井配套13眼,修建水池32個。 1993~1995年,投資1 9萬元,完成了東商水庫擴建工程,增容7.7萬立方米,使其成為小二型水庫,擴大灌溉面積15公頃。1995年,投資7.5萬元,修復了1994年汛期衝垮的2680米錦繡川河渠。當年全鄉有效灌溉面積達360公頃,糧食總產4751噸,農業總產值3175萬元。以市場為導向,對傳統農業種植結構進行調整。為發展優勢產業--林果生產,鄉黨委、政府提出了“擴大栽植規模,優化品種結構,實行科學化管理、系列化服務,向規模型、產業化方向發展”的思路,使林果生產迅速發展。 1995年有果園面積196公頃,果品產量5226噸,比1986年增加1988噸,商品率達95%,比1986年提高23%。畜牧業有了較快發展。1995年,有大牲畜1300頭,生豬存欄1.75萬頭,畜牧業產值達1219萬元,分別比1986年增加1143頭、1.21萬頭、1068萬元。農業機械總動力達6806千瓦,比1986年增加2781千瓦。
錦繡川鄉
錦繡川鄉
錦繡川鄉
下轄村: | |||||||||||||||||||||||||||||||||||
雲河村 | 九曲村 | 車川村 | 北坡村 | 潘家場村 | 金剛纂村 | 石門村 | 黃錢峪村 | 白雲村 | 西南峪村 | 毛家峪村 | 涼水泉村 | 槐家峪村 | 老莊村 | 北崖村 | 東崖村 | 大佛寺村 | 小佛寺村 | 道溝村 | 楊家窪村 | 西尚家莊村 | 東尚家莊村 | 廒爾村 | 大泉村 | 富家峪村 | 黃崖村 | 團瓢村 | 后溝村 | 牛家村 | 艾家村 | 仁里村 | 北峪村 | 大水井南村 | 大水井北村 | 槲疃村 | 十八盤村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8436 |
男 | 9500 |
女 | 8936 |
家庭戶戶數 | 5611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8281 |
家庭戶男 | 9390 |
家庭戶女 | 8891 |
0-14歲(總) | 3591 |
0-14歲男 | 1888 |
0-14歲女 | 1703 |
15-64歲(總) | 12910 |
15-64歲男 | 6653 |
15-64歲女 | 6257 |
65歲及以上(總) | 1935 |
65歲及以上男 | 959 |
65歲及以上女 | 97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7834 |
錦繡川鄉
濟南市歷城區錦繡川鄉中心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錦繡川鄉中心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錦繡川鄉雲河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錦繡川鄉大水井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錦繡川鄉牛家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錦繡川鄉西南峪小學
濟南市歷城區錦繡川鄉黃錢小學
錦繡川鄉
春賞百花、夏觀瀑布、秋醉紅葉、四季常青,四季有果,沿327線欣賞一路山光水色,瓜果飄香,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錦繡川鄉
錦繡川鄉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人傑地靈,物產豐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華秋實,四季宜人,是你投資及休閑旅遊的理想樂園。
錦繡川鄉
秀豐梨:是錦繡川鄉選育並開發的新品種,面積6000畝,年產量500萬斤,該品種具有早實、豐產、大果、優質、早熟等特性,且能在一年中多次開花、多次結果,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被國內著名果樹專家譽為“梨中珍品”。該品種7月上中旬成熟,是目前梨中成熟期最早的品種,平均單果重198克,最大果460克,核小、肉白、汁細、耐貯運、是國內外客商搶購的焦點產品。
杏屬薔微科,落葉喬木。錦繡川鄉有杏樹6000餘畝,年產量300萬斤,主要品種有:紅玉杏、紅荷包、濟麗紅、紅豐、新世紀、金太陽等優良品種。
紅玉杏:又稱“漢帝杏”是本地特產,早在西漢時期就作為貢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也是目前最好的杏樹品種,我鄉現有紅玉杏4000畝,年產優質紅玉杏200萬斤,產品主要銷往華北,東北各省,銷路一直很好。
紅荷包:是我國早熟杏中的珍品,也是本地特產,5月中旬成熟,個大、色艷、汁多、肉細、味香、被農業部列為名、優特品種。
杏果肉中含有豐富的糖分、蛋白質、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適於食用,有助消化、增強食慾、強健體質。
山楂,屬薔蔽科落葉喬木。錦繡川鄉的山楂屬於“大果山碴”。果實近圓形,肩部稍肥大,果頂略瘦,大型,單果10克左右,深紅色,具果粉,果點黃色。
山楂果實中富含糖分和維生素C,入口品嘗,酸甜適度,吃后回味無窮,能夠消食健胃、活血散瘋。山楂中含有“牡荊素”,具有較強抗癌作用,山果中的珍品。
錦繡川鄉現有蘋果1.5萬畝,年產優質蘋果1500萬斤,主要品種有紅富士、紅將軍、金冠、嘎啦、騰木一、新喬納金、新世界以及各類優質富士。錦繡川鄉遠離城市及公路主幹線,無工業污染和生活,醫療廢物及汽車尾氣污染,並採取綠色無公害果品生產技術管理,生產出的綠色無公害果品暢銷全國。
全鄉栽植上千畝,總產可達30萬斤。種植品種有:巨峰、紅提等。巨峰:歐美雜交種、樹勢強,果穗圓錐形,平均重450克,果粒橢圓形,粒平均重9.3克,完全成熟時呈黑紫色,含糖量15%以上,品質中上。八月中下旬成熟
該品種要加強地下管理和夏季管理工作。保持樹勢中庸健壯,有利提高坐果率。紅提葡葡多為引進產品,現已發展成多個品種,並大面積栽培。果穗多圓錐型,果粒圓形或卵形,平均粒重12?14克,大的可達22克,每穗果粒著生鬆緊適度,果皮中厚,不裂果,果柄粗而長,著生極牢固,不脫粒,特耐儲藏和運輸。
錦繡川的花椒已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由於這裡地處丘陵山區,氣候和光照非常適合花椒的生長,因此這裡出產的花椒也特出名。
花椒屬芸香科,花椒果實,圓形,果面密生突起腺點,開裂成兩半球連生,種子黑色;成熟花椒外果皮黃色為紅色、鮮紅色或紫紅色,內果皮黃白色、(白沙椒等色澤稍淺)。成熟花椒果實適時採收后,經曬制果皮開裂脫出的種子,散發出揮發性的香味和麻辣味;椒粒大小整齊,無污漬、污物附著和無雜質滲入,就是上等的花椒。該鄉東部地區適合種植花椒。全鄉有12個村以花椒收入為主,每年能生產30萬斤花椒。
全鄉已建成1000畝的花椒示範園(村),並通過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
1986年有鄉辦中學2所,在校生772人,教職工51人;小學7所,在校生1730人,教職工103人;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589人,教職工25人。學校布局不盡合理,校舍破舊;中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低,中學教師達標率27%,小學教師達標率59%。 10年來,該鄉從調整學校布局,改善辦學條件入手,投資280.3萬元,對中小學校舍全部進行了更新改造。修建、新建校舍340間,新建校舍面積2000平方米。 1990年建起600平方米的中學實驗樓和180平方米的成教中心,硬化校園路面2600平方米,購置電教、文體器材400件套,新添桌凳500套。1995年,投資1.3萬元,完善了成教中心教學配套設施;中學教學樓於1995年9月3日開工,投資54萬元,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1996年9月1日投入使用。1987年中小學完成校舍“六配套”。到1995年,全鄉有鄉辦中學1所,在校生827人,教職工52人;小學8所,在校生2039人,教職工106人;幼兒園22所,在園幼兒575人,教職工34人;中、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達到66%和93%;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殘疾兒童入學率90%,初中入學率100%;初中生、小學生鞏固率分別為96%和100%;中小學生畢業率為100%。 10年中初中向高中、中專學校輸送學生1432人。1995年已全面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被評為“全省學前教育先進集體”。有科技機構9個,科技人員470人,農民技術員438人;成立了鄉科協,下設36個分會,會員510人;1995年成立科技智囊團。10年中,舉辦科技培訓班140期,培訓5萬人次;有148人獲中央農業廣播學校、函大和業大畢業證書;圍繞發展“兩高一優”農業,推廣新技術40項,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53項,獲市科技進步獎3項,區科技星火獎、進步獎3項。
自1986年以來,建起鄉文化站、廣播站,村文化大院8處;舉辦民間剪紙藝術展3次,煙花晚會4次,春節電影晚會8次,朱老庵紅葉觀賞會6次。1995年,全鄉放映電影112場次,安裝有線電視接收器30台,收看10個頻道的電視節目。 1986年,鄉衛生院有64張床位,職工43人。1985年10月與省精神衛生中心建立醫療聯合體--錦繡川康復醫院。隨後,衛生院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規模不斷擴大,門診樓、病房樓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1995年有職工110人,其中有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20人;床位150張,5個病房,其中3個精神科病房,1個老年病病房, 1個腦血管病房;先後購置了生化、200毫安X光機、心電圖機、腦誘發電位儀等醫療設備,實現了水電暖配套和有線電視聯網。1993年6月,籌建了集治療、康復、娛樂遊玩、托老於一體的老年人醫院,原省委書記譚啟龍、梁步庭參加剪綵並題字祝賀。1995年,門診(軀體疾病)1萬人次,年住院精神病人500人次。1989、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薩托瑞斯等兩次來考察社區康復工作。到1995年底,固定資產增加到250萬元,實現收入147萬元。1985~1991年保持市級文明單位稱號;199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並連續保持四年;1994年經市驗收評審達到一級甲等醫院標準。
錦繡川鄉
“一點”--鄉政府駐地周邊。鄉政府駐地周邊切實貫徹了“重視細節、體現節約”的精神,重點落實了凈化、綠化,重新簡單整修了垃圾存放點,門前大道兩側拔除了雜草,補栽了綠化樹木,有關標語、口號也進行了補刷。
“五線”--紅葉谷線、黃金路線(黃錢村至金剛纂村)、大佛路線、港九路線、省道327線。“五線”是錦繡川鄉的容貌線、旅遊線、致富線,主要落實了四點:清除違規廣告、拆除違規建築;清除雜草、加強綠化;告別舊貌、粉刷牆壁;遮擋陋室、美化視野。
粗略統計,“一水”、“一點”、“五線”的“拆、清、刷、綠、擋”工程效果顯著。“拆”,共有30多處違規廣告牌、可視範圍的石料廠以及無證經營的石料廠被拆除。“清”,重點清理了西商、麻池、大水井市場,理順了市場秩序,清除了佔道經營,並對紅葉谷、水庫、齊魯第一大佛等處景點的追尾兜售、亂停亂放、載人拉客進行了徹底清理。“刷”,共粉刷牆壁2萬餘平米,包括道路兩側,商業街、鄉政府駐地等,並創意使用多色搭配的彩色粉刷。“綠”,已在“五線”兩側栽植喬木、灌木等耐活、耐旱林木2萬餘株。“擋”,已遮擋有礙觀瞻的建築30多處。
為全面貫徹落實張解決三農問題的精神,促進歷城區南部生態經濟區的生態建設,切實解決山區農民致富問題,錦繡川鄉黨委政府把發展農家樂旅遊項目作為山區農民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引導農民發展農家樂旅遊項目,先後投資20多萬元建設了黃金石屋民俗旅遊度假村,集旅遊、住宿、休閑、採摘、餐飲於一體,使遊客在“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干農家活”的同時,享受到農家樂旅遊所帶來的無窮樂趣。同時,該鄉以紅葉谷景區、大佛景區、金象山滑雪場等為依託,在槐家峪村、小佛村等村共發展農家樂業戶近50戶,構築了綉川一日游的格局,改變了過去遊客“來得了,留不下”的格局。為切實加強對農家樂經營業戶的管理,我鄉於2001年成立了旅遊開發管理辦公室,專門負責對全鄉農家樂經營業戶、旅遊定點飯店的管理,引導業戶自律,保證遊客放心遊玩。對我鄉境內省道327線等主要交通幹道兩側進行統一整理,清理垃圾、粉刷建築物牆壁、栽植花草灌木,營造了乾淨舒適的旅遊環境。大力開展雨季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植綠養山,山綠民富,大搞荒山綜合治理,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綠色生態屏障的成功建設,是綉川成為都市人休閑度假的理想去處。加大對農家樂旅遊項目的宣傳推介,先後參加了全區組織的旅遊及綠色農產品展示會,把綉川農家樂品牌推向省內外,接待人數和綜合收入不斷增加。
錦繡川鄉位於濟南市南部山區,從濟南出發,沿002線、327線南行約60華里可達。全鄉面積75平方公里,2萬餘口人,是濟南市有名的林果專業鄉,生產的果品以“個大、色艷、味甘、口感好”而享譽泉城,而且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景點多,可以說看山山有色,聽水水有聲,人在山中行,如在畫中游。
錦繡川鄉著眼未來,大力發展旅遊業,已形成“四點一線”的旅遊格局,即春賞梨花,夏看瀑布,秋觀紅葉,冬季滑雪,四季游大佛。錦繡川水庫可謂是一顆晶瑩奪目的綠寶石鑲嵌在錦繡川之上,一池碧池可與明湖水相媲美,水庫建於一九六六年,為漿砌石溢重大壩,有十個自流孔,落差48米,每逢雨水季節,水滿自溢,從十個橋孔中飛流直下,濺起千層水花,蔚為壯觀。
人人皆知北京香山紅葉,而錦繡川鄉的“紅葉谷”萬畝紅葉林的風采,其美妙絕倫之處絕不亞於香山,每年遊覽的遊客不下50萬人。錦繡川大佛號稱“齊魯第一大佛”位於錦繡川鄉老莊村北一千五百米處青銅山南側的懸崖上,佛像為唐代開鑿,石窟高九點五米多,雄偉壯觀,而且關於大佛還流傳著許多美好的傳說。旅遊業的發展帶動著第三產業的發展,餐飲娛樂,休閑度假等服務行業與當地文化內涵溶為一體。沿327線欣賞一路山光水色,品嘗瓜果甘甜,體會豐收的喜悅。同時,加快和提高服務業的建設,已適應了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可提供吃、住、玩一條龍全方位的服務。
境內有江北最大的生態文化、科普示範旅遊區之稱的紅葉谷;省級重點保護文物隋唐時期開鑿的山東第一大佛石窟造像;齊魯最大、濟南首家金象山滑雪場。目前正在開發建設中的鳳凰山自然風景區、山東省公安廳駕駛培訓中心、大泉山水度假村、槐家峪山水度假村、九久紅休閑娛樂中心、山東鄉村家園俱樂部、濟南首家高標準梨種植基地;有明真觀、柳泉觀、林泉觀,柳泉觀前流淌首清洌甘甜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柳泉;錦繡川水庫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群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