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絲麵

一種簡單而美味的特色麵食

雞絲麵,是一種簡單而美味的特色麵食,製作原料主要有雞蛋面、雞脯肉、雪裡紅等,色香味,麵筋味美,適用於虛損羸瘦,病後體弱乏力等。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食材用量
麵條200g
雞胸肉100g
苦苣[可換其他青菜]適量
鮮蘑適量
西紅柿半個
干辣椒適量
紅辣椒適量
大蒜四瓣
香菜少許
小蔥少許
濃湯寶[雞湯]一個
少許
食用油少許
郫縣豆瓣醬少許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備好材料。蒜切末 蔥 香菜 辣椒切小段。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把麵條煮好,待用。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熱鍋入油,放入蒜末和干辣椒炒香。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炒香后,蒜呈金黃色后,放入豆瓣醬炒香。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加入清水,濃湯寶,少許鹽煮開。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煮開后加入西紅柿 雞絲 鮮蘑,再煮開一次。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加入煮好的麵條,出鍋前加入苦苣。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撒上香菜 蔥花 紅辣椒即可。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可根據個人口味淋入香油和陳醋。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非常好吃哦

做法二

用料
食材用量
福臨門高筋雞蛋面1小捆
鮮香菇4朵
海鮮菇50克
雞胸脯肉100克
香蔥2根
太太樂雞汁5克
澱粉1勺
料酒1勺
適量
蒜片2瓣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準備食材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處理食材:香菇洗凈切成片。海鮮菇洗凈摘成小條。雞胸脯肉切成細絲,加入料酒、澱粉靜置10分鐘。大蒜去皮切片,香蔥切蔥花。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起鍋熱油,加入雞絲滑炒至斷生變色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加入蒜片和一半蔥花炒出香味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加入香菇和海鮮菇翻炒片刻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加入少許清水、太太樂鮮雞汁,煮開後轉小火煮5分鐘。煮好后,開蓋加入適量鹽調味拌勻后盛出備用。整個湯底超級鮮美,菌菇加雞汁這碗面足以鮮掉眉毛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現在另起鍋注入水燒開,水開後下入福臨門高筋雞蛋面。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轉中小火將挂面煮熟。這款挂面採用潔凈水源,仿手工和面,低溫烘乾工藝,麵條不掉條不糊湯,爽滑帶勁。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煮好撈出放入之前做好的菌菇雞絲湯中撒上香蔥花即可。菌菇中所含的多糖能提高人體免疫力,而且香菇還有抗病毒的效果。這碗面不只是鮮美,而且更加營養。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成品圖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成品圖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成品圖

做法三

用料
食材用量
挂面兩紮
雞腿
雞胸肉一塊
胡蘿蔔半根
油菜5.6棵
少許
蚝油少許
花椒粒10粒左右
薑片2片
料酒少許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挂面兩紮,雞腿一個,雞胸肉一塊,胡蘿蔔半根,油菜5.6棵,鹽4克,料酒,蚝油少許,花椒10來粒,薑片兩片。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購買新鮮的雞胸肉,去掉邊角的脂肪,可以用剪刀很輕鬆的剪下來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鍋里加清水,雞胸肉冷水下鍋,倒入少許的料酒,撒點花椒粒,起到去腥的作用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再把雞胸肉和雞腿一起放入高壓鍋內,加少許的鹽,選擇熬湯功能,燜壓15分鐘即可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油菜洗凈,胡蘿蔔洗凈擦成細絲備用,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青菜,黃瓜,菠菜等等都行。
步驟六
步驟六
步驟六
用雞腿熬點雞湯,也可以用整隻雞,味道更好。熬好的雞湯撇去油沫,用來煮麵條
步驟七
步驟七
步驟七
雞胸肉微微涼一下,手撕成細細的肉絲,越細越好。
步驟八
步驟八
步驟八
雞湯倒入鍋內,燒開後放入挂面,用挂面會更加的細滑,吃著柔軟,根據個人喜好也可以選擇吃手擀麵,切面等。
步驟九
步驟九
步驟九
煮兩個開鍋後放入胡蘿蔔和油菜,在煮開鍋一下。
步驟十
步驟十
步驟十
最後看到菜都熟了,變色,麵條也煮熟了就好了,撒點雞精就可以出鍋了。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步驟十一
把麵條盛到碗里,撒上雞胸肉絲,在來點蚝油,超級美味的雞絲麵就可以開吃了。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步驟十二
這樣一碗面有肉,有菜,還有雞湯,真的特別營養滋補,老少皆宜的面,做法也簡單,秋分時節吃更有去燥滋陰的功效。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步驟十三
特別香的一碗雞絲麵,我忍不住要吃兩碗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步驟十四
喜歡吃的親們可以試試這樣做哦!

原料


麵線300克,湯頭1200毫升,鹽1/2茶匙,蔥(切粒)2根,油蔥酥2大匙,胡椒粉1/2茶匙。

營養價值


雞絲麵除了面,還有輔料雞絲,雞是指雉科動物家雞的肉。雞絲即雞肉,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鎂、鉀、鈉、維生素A、B1、B2、C、E和煙酸等成分。脂肪含量較少,其中含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另含膽固醇,組氨酸。
用於虛損羸瘦,病後體弱乏力;脾胃虛弱,食少反胃,腹瀉;氣血不足,頭暈心悸,或產後乳汁缺乏;腎虛所致的小便頻數,遺精,耳鳴耳聾,月經不調;脾虛水腫;瘡瘍久不癒合等。

由來


清末民初,丁西鑾、丁西保、丁西繁弟兄仨是蕭縣享有盛名的廚師,其技藝以老大丁西鑾最佳。他們家住縣城南邊許堂,在縣城開了一家餐館,生意十分紅火。就在此時,蕭縣出了一位范司令,官階晉至中將。范司令名樂田,號藍溪,本來也家道貧寒,粗識文字。18歲時,聽說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投奔受訓。袁世凱見范年壯力強,相貌非凡,提到身邊當勤務員。一日三餐,侍候左右。袁官升京城,把范報送到保定陸軍學堂學習。學習期滿,回北京任袁的副官。袁世凱任大總統時,提升范為總統府幕僚兼護衛司令,官階初為少將,后升任中將。此時,范權勢顯赫,各省督軍及大小官員晉見袁,都須經過范准許或上報后始能放行。就在這時,袁想找些名廚製作美味佳肴。范遂想起了家鄉老友丁西鑾。丁西鑾應召赴京。據清宮遺老回憶,袁世凱的膳食標準,超過溥儀皇帝。袁世凱當了83天洪憲皇帝,丁西鑾也在御膳房躬逢其盛,學會了各類御膳的烹調方法。但是時間不長,袁世凱垮台,范司令也退居北京安福衚衕閑住。名廚丁西鑾回到蕭縣,在著名的餐館——合升館掌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