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

詞牌名

眼兒媚,詞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闌干”“東風寒”等。以阮閱(一作左譽)《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為正體,雙調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五句兩平韻。另有 雙調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五句兩平;雙調四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變體。代表作品有宋徽宗趙佶《眼兒媚·玉京曾憶昔繁華》等。

體裁沿革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云:“按,此調名《秋波媚》,即《眼兒媚》也。”南唐後主李煜《菩薩蠻》詞有“眼兒暗相鉤,秋波橫欲流”之句,形容美女流盼的目光,可為調名的註腳。調名本意即詠美女顧盼流動的目光。
北宋中期新聲,創調之詞為阮閱之作。阮閱為元豐八年(1085)進士。《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一,記敘此詞乃阮閱為錢塘幕官時曾眷戀一位營妓,罷官之後作詞寄之。此詞或誤為左譽作,固為宋詞名篇。此調為重頭曲,每段由一個七字句、一個五字句、三個四字句組成,音節極為柔婉,宋人多用以寫戀情。前後段各三個四字句,極難處理,須語意貫串,意象優美,富於詩情畫意。宋徽宗趙佶於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俘獲北去,懷念故都,以此調作詞甚為凄婉:“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句春夢繞胡沙。家山何在,忍聽羌笛,吹徹梅花。”王雱(一作無名氏)一首亦為此調名篇:“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體裁特徵


正體,雙調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五句兩平韻。以阮閱《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為代表。此調以阮詞、賀詞為正體,若趙詞之換頭句多押一韻,乃變格也。左詞前段起句拗體,如王雱詞之“楊柳絲絲弄輕柔”、曾覿詞之“花近清明晚風寒”、尹煥詞之“裊裊垂楊蘸清漪”皆是,故兩詞俱采,其兩起句之平仄不可相通,任填者自擇一體宗之。前段第三句,黃公度詞“如今憔悴”,“如”字、“憔”字俱平聲。後段第一、二句,王雱詞“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而”字平聲,“往”字仄聲,“歸”字平聲。第三句,黃機詞“離愁多在”,“多”字平聲。第四句,薛夢桂詞“雁飛不到”,“雁”字、“不”字俱仄聲。
變體一,雙調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韻,後段五句兩平韻。以賀鑄《眼兒媚·蕭蕭江上荻花秋》為代表。此與左詞同,惟前段起句不作拗體,如盧祖皋之“玉鉤清曉上簾衣”、史達祖詞之“兒家七十二鴛鴦”皆是。以下可平可仄即同左詞。
變體二,雙調四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以趙長卿《眼兒媚·南枝消息杳然間》為代表。此即賀詞體,惟換頭句多押一韻異。

體裁格式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
平仄平平仄平 平,中仄仄平 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 平。
樓上黃昏杏花寒,斜月小闌干。一雙燕子,兩行征雁,畫角聲殘。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 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 平。
綺窗人在東風裡,灑淚對春閑。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眼兒媚·蕭蕭江上荻花秋》
中平中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平。
惜分長怕君先去,且待醉時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後日眉頭。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眼兒媚·南枝消息杳然間》
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
南枝消息杳然間,寂寞倚雕闌。紫腰艷艷,青腰裊裊,風月俱閑。
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句,仄平 平。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代表作品


宋·阮閱《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
宋·王雱《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宋·賀鑄《眼兒媚·蕭蕭江上荻花秋》
宋·趙佶《眼兒媚·玉京曾憶昔繁華》
宋·范成大《眼兒媚·萍鄉道中乍晴卧輿中困甚小憩柳塘》
宋·朱淑真《眼兒媚·遲遲春日弄輕柔》
明·劉基《眼兒媚·萋萋煙草小樓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