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三元鄉的結果 展開
- 四川營山縣三元鄉
- 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三元鄉
- 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三元鎮
- 四川鹽亭縣三元鄉
- 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三元鄉
- 湖南龍山縣三元鄉
三元鄉
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三元鄉
苦竹寺位於長寧縣三元鄉大溝村的紫竹山上。據1937年版的《長寧縣誌》記載:苦竹寺,始建於13世紀末的元代大德年間,當時是由官府出資修建的佛教寺廟,距今有700多年歷史。苦竹寺原名龍泉寺,因山門處有泉井,終年不竭不溢,名曰龍泉,故名龍泉寺。苦竹寺在元、明、清時期香火旺盛,清代的乾隆、嘉慶、咸豐年間都進行了擴建,特別是在乾隆6年、14年、46年、54年共進行了4次擴建,時有兩重大殿、東西廂房、東西廳樓及其附屬建築,寺廟遍及整個山峰;清朝末年毀於一場大火,后眾僧重修寺廟,鑒於周圍多苦竹,因此更名苦竹寺,也言其重修之苦。苦竹寺1982年經批准對外開放。
龍泉寺過去規模宏大,有許多辦黌(音hong,古代的學校)場所。從明代永樂帝(1404年)至弘治帝(1505年)的100餘年間,龍泉寺學堂學生中考中進士的就有8人,其中的周洪謨、李永通還及第榜眼;周洪謨明正統十年(1445年)進士及第,殿試榜眼,並授翰林院編修,歷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左侍郎、禮部尚書,后加任加封太子少保、資政大夫。尤其是該地的一家兄弟3人,都先後考中解元(鄉試第一名),故此地地名為三元。
三元鄉地處長寧縣西北部,距縣城15公里,境內308道公路穿鄉而過。全鄉幅員面積34平方公里,為淺丘地區,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7.8℃,年降雨量1100毫米,境內土地肥沃。
全鄉共有12個行政村和1個街村,102個生產小組,總人口17180人,耕地面積13131畝(其中水田面積11688畝),是一個純農業鄉,2001年全鄉人均純收入2429元。
境內有小(一)型水庫天泉湖,蓄水量256萬方。湖邊山上為蜀南竹海唯一的對外開放宗教勝地苦竹寺。是國家級風景區蜀南竹海的重要景點,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
幾年來,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調整結構爭一流,集鎮建設樹形象,財政增收保吃飯,黨的建設強保障”的工作思路,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在結構調整等方面有新的建樹,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有力地推進了全鄉兩個文明建設。
三元鄉轄1社區居民委員會12村民委員會。三元鄉人民政府駐三元鄉三元社區。
511524205001 三元社區
511524205201 大村社區
511524205202 胡村
511524205203 天堂村
511524205204 大池村
511524205205 熊家村
511524205206 大明村
511524205207 壩頭村
511524205208 佛岩村
511524205209 新星村
511524205210 其林村
511524205211 雙龍村
511524205212 大溝村
全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集鎮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社會事業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鄉內交通方便,有李沙(李端—沙河)、三井(三元—井江)路,東西、南北橫貫該鄉腹地,至2002年,全鄉鄉級公路總長134公里,實現98%的社通車。三元鄉具有悠久的養鴨、魚、蠶的歷史,是長寧縣的畜禽基地和宜賓市蠶桑基地,鄉域經濟的支柱產業為畜禽、蠶桑、水果。1995年以來,鄉黨委、政府以市場為導向,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已建成2000畝優質枇杷、2000畝小桑園、年出欄優質竹海肉鴨35萬隻、三元雜交豬1.8萬頭為主的三大基地,年產值達2000萬元。新興特種水產養殖“竹海田螺”已達1600畝規模,遠銷省內外。
三元鄉[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三元鄉]
三元枇杷,不同於傳統的土枇杷,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良種枇杷,三元枇杷顆粒飽滿,肉多,味道正,在四川宜賓一帶遠近聞名,51節前後是吃三元枇杷的季節,三元的街道上,公路兩旁,都堆滿了枇杷,過往行人車輛,都停住品嘗爭相購買!
隨著人們飲食的變化,被稱為綠色食品的炒田螺已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三元鄉根據市場需求,從重慶引進優質田螺,由鄉幹部和農技人員在基層干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創造了竹海田螺品牌,三元鄉將竹海田螺上網,引來了四川成都、瀘州、內江、資陽、簡陽、珙縣、江安和重慶、雲南的眾多客商,養殖戶。已銷售竹海田螺螺種1.5萬多公斤。500多畝產量達15萬公斤、產值達60多萬元的商品螺供不應求。三元鄉有16000多人,僅銷售竹海田螺一項,人均可增收45元左右。暢銷四方的竹海田螺,調動了農民群眾養螺的積極性。養殖規模在1~2畝的有70多戶,專業大戶27戶。鄉政府計劃擴大1000畝,增加產量30萬公斤、產值120萬元,還要發動農民群眾利用冬閑田養螺,以滿足市場需求,幫助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