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奈山
西奈山
西奈山意即“月亮山”,根據古代閃米特民族神話中的月亮老人辛(Sin)而命名。希伯來語作Har Sinai。漢文《聖經》或作西乃山。亦稱何烈山(Mount Hareh)或摩西之山(Mountain of Moses,阿拉伯語作Jabal Musa)。
埃及西奈半島中南部的花崗岩山峰。位於西奈南方省境內。在猶太歷史中此山是上帝發出啟示的主要地點,根據《聖經》,上帝在此向摩西顯靈,並賜給他十誡(《出埃及記》第20章;《申命記》第5章),該山因此而著名。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傳說中也是聖地。因為學者們關於古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道路意見不同,並且按基督教《聖經》中敘述的地名,不能確定現在的地點,所以難以確定《聖經》上的西乃山是否即為此山。然而這座山峰長期被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視為聖地。西奈山海拔2,285公尺(7,497呎),從1967年的六日戰爭直到1979年歸還埃及時,一直在以色列管轄下。現已成為重要的朝聖地和旅遊地。
西奈山又叫摩西山(Mount Moses),位於西奈半島中部,海拔2285米,是基督教的聖山,基督教的信徒們虔誠地稱其為“神峰”(The Holy Peak)。
據聖經記載,上帝的僕人、以色列領導人神人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走出埃及,過紅海,到西奈,在西奈山上,上帝親授摩西“十條誡命”的石板,即上帝子民必須遵守的十條戒律,包括不殺人、不姦淫、不偷竊、不貪圖他人財產等。西奈山上建有紀念摩西接受上帝戒命的聖殿(Temple of God),聖殿始建於公元532年,后多次毀壞,又多次重建,現存的聖殿建於1934年,但石料仍是公元532年初建時的石料。山腳下坐落著世界上最著名的修道院——聖凱瑟琳修道院(St.Catherine Monastery),這座距今1400年的修道院,儘管遠離塵世,仍宗教氣息濃厚,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信徒和遊客到這裡來朝聖、遊覽。
到西奈山朝聖有一種開始於6世紀時的形式:凌晨時分從Dahab出發,1.5小時後到達山腳下的聖凱瑟琳修道院,開始攀登聖山,攀登西奈山的路程隨山坡蜿蜒而上,修建於19世紀的山路共8公里長,有3750級台階。登上山頂后再朝拜聖殿、觀賞日出。
西奈半島Sinai位於非洲和亞洲交界處,北望地中海,東西各臨亞喀巴灣Aqaba和蘇伊士灣Suez,南面就是紅海。由於西奈半島一直被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教徒視為心中的聖地,所以它的歸屬問題一度使它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處於戰火烽飛的困擾,直到1982年的“戴維營條約”,以色列人才平和地將這片土地的掌管權交給埃及。
據聖經記載,上帝揀選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過紅海,到西奈,在西奈山上,上帝親授摩西“十誡”,即上帝子民必須遵守的十條戒律,包括不殺人、不姦淫、不偷竊、不貪圖他人財產等。西奈山上建有紀念摩西接受上帝誡命的聖殿(Temple of God),聖殿始建於公元532年,后多次毀壞,又多次重建,現存的廟宇建於1934年,但石料仍是公元532年初建時的石料。山腳下坐落著世界上最著名的修道院——聖凱瑟琳修道院(St.Catherine Monastery),這座距今1400年的修道院,儘管遠離塵世,仍宗教氣息濃厚,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信徒和遊客到這裡來朝聖、遊覽。西奈山位於西奈半島南部,海拔2285米,山路崎嶇,山上氣候十分寒冷,到西奈山參拜日出也就成為許多聖徒效仿摩西、磨練意志的心愿。
西奈山
西奈山高達2285米的西奈山(在阿拉伯語中稱為“蓋布爾穆薩”,即“摩西之山”)聳立在聖凱瑟琳隱修院的後面。它就是《聖經》中的何烈山,摩西在這裡停留了40天,接受記錄著上帝“十誡”的法版。儘管人們對聖經提及的西奈山的正確位置仍有爭議,過去多個世紀以來,朝聖者對這個地方趨之若鶩,一心要造訪這座他們心目中的名山。早在公元3世紀,有些苦行者為了遁世絕俗,潛心修行,選擇在這兒定居下來。到了公元6世紀,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命人建築一座像堡壘般的修道院,好保護這些苦行者,並確保附近一帶仍有羅馬人居住。這所坐落在西奈山盆地附近的修道院,現稱為聖凱瑟琳隱修院。何不隨我一起,遊覽一下這個宗教勝地呢?
西奈山
歷史原因使得抄本流落四國
“西奈山抄本”版《聖經》是用古希臘文手抄在羊皮紙上,成書年代約為公元4世紀,距今約1600年。1844年,德國學者康斯坦丁·蒂斯琴多夫在埃及西奈山的聖凱瑟琳修道院點火用的廢紙堆里,偶然發現了殘存的800多頁“西奈山抄本”。但之後,抄本的大部分原件流入俄羅斯。1933年,大英圖書館向當時的蘇聯購買了其中的347頁,俄羅斯國家圖書館僅收藏了其餘6份殘片。此外,德國萊比錫大學圖書館收藏了另外的43頁。1975年,抄本的另外12頁和40份殘片無意中在聖凱瑟琳修道院一間密室里被發現。至此,完整版的“西奈山抄本”流散在四個國家。學者們相信整套的“西奈山抄本”應該有1400多頁。
據介紹,這份抄本大約於公元331年用漂亮的希臘文書寫在上等羊皮紙上。大英圖書館負責西方抄本的司各特·麥克肯迪里克說:“這套已有1600年歷史的作品猶如一把鑰匙,讓我們更加了解早期基督教的發展史以及《聖經》一代代傳承的第一手資料。”“西奈山抄本”項目負責人胡安·格蕾絲表示,將抄本內容搬到網上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胡安·格蕾絲表示,另外一部與“西奈山抄本”相近年代完成的《聖經》手稿現在收藏於梵蒂岡,但後者缺失《新約》中部分篇章。胡安·格蕾絲還介紹,經過高精度圖像研究,“西奈山抄本”可能由4位抄寫員共同完成,而不是之前宣稱的3位。“西奈山抄本”網路版使用的是該抄本頁面的高解析度數碼照片。研究者還發現,“西奈山抄本”在歷史上曾被嚴重修改,而且它還收入了一些現在不列在《新約》中的篇章,比如《巴拿巴書》和《黑馬牧人傳》。
儘管這是一份人類文明的瑰寶,但“西奈山抄本”之前分別由英國、德國、埃及和俄羅斯四國的相關機構收藏,所以只有極個別人看過這一最古老《聖經》的完整面貌,也只有很少的專家曾經看過抄本屈指可數的幾頁。
2005年,大英圖書館發起“西奈山抄本”復原和數字化工程。英國、德國、俄羅斯和埃及四國前後耗資100萬英鎊,把之前分散在大英圖書館、德國、俄羅斯和埃及等地的手抄本重新組合起來,並順利進行了數字化處理。2004年7月,大英圖書館把其中的25%內容搬到了網上,引起全世界轟動,由於大批網民湧入觀看一度導致計算機系統癱瘓。而這次,大英圖書館把全部的內容放到了網際網路上,給相關研究者送上了一份大禮。
西奈山
艱苦卓絕的沙漠跋涉使摩西的隊伍出現動搖、懷疑。由於經常性的缺水和飢餓,又看不到前途,隊伍里的一些人開始失去信心,他們不停地朝摩西嚷嚷:是你把我們帶出來的,自由?見鬼去吧!他們寧可回到那個費盡周折才逃脫的那個地方去重新當奴隸,也不願再忍受這沒完沒了的車馬勞頓之苦。事情就是這麼奇怪,剛剛獲得自由,就有人開始留戀做奴隸的生活,他們感覺新的生活比奴隸主的鞭子更可怕。摩西看著失魂落魄的人們,不免憂心忡忡。他知道,長期處在暴君的統治下,以色列人已經失去了信仰和獨立自尊的意識,此時還沒有恢復勇氣和信心。所以,他不停地鼓勵族人們繼續向前,不讓他們回去做繼續奴隸。可以說,如果沒有摩西永不屈服的毅力,也許這些從埃及逃出來的奴隸們不到一年便走回頭路了。
但這還不夠,此時這個即將在內憂外困中分崩離析的共同體最需要的,是一位具有崇高威望的精神領袖,他要站出來,用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召、鼓舞人們,把大家團結在一種不可動搖的思想旗幟下面。摩西懂得,神的啟示和保護能夠使這些對命運失去信心的人得到安慰和勇氣。約公元前1250年的一天,在浩瀚的沙漠中顛沛流離多年的猶太人,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西奈山下。偉大的事件將在這裡發生。
摩西在西奈山
1、除了我,不可信仰別的神;
2、不可雕刻和崇拜任何偶像;
3、不可褻瀆耶和華上帝的名;
4、謹守安息日為聖日;
5、當孝敬自己的父母;
6、不可謀殺人;
7、不可姦淫;
8、不可偷盜;
9、不做偽證陷害他人;
10、不可貪婪別人的一切。
西奈山抄本
有了信仰,以色列人就有了不可動搖的精神支柱,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就此誕生。在世界文明史上,從多神教到一神教是個質的飛躍。多少個世紀以來,它維繫著猶太民族的生存,創造了蔚為奇觀的3000年的“流而不散”,“散而不亡”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不僅孕育了希伯來文化,而且與古老的希臘文化一起,澆灌出了璀璨的歐洲文明之花。
埃及的西奈山上帝為什麼選擇立約的方式處理神、人關係,是個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人應該擁有自由,但人又是一種非常不確定的存在,有可能行善,但也有可能作惡。人在上帝之下,卻在萬物之上,被定位為萬物的治理者,人一旦作惡,將給這個世界帶來很大的危險。因此,必須對人的自由進行約束,結束人的完全自然的狀態。這是《出埃及記》包含的兩層含義:自由的尋求和自由的約束。
埃及的西奈山日出前
西奈山抄本
西奈山
埃及的西奈山地圖由於猶太的整個民族、民族的每一個成員作為獨立的個體“都與上帝簽了約”,遵守以上帝的誡命就成為每一個成員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一個民族形成強大合力的重要因素。而“十誡”則使猶太人具備了共同的社會道德認知標準,從此,猶太民族成為一個具有世界上最強大向心力、創造力和發展動力的民族。由於是整個民族共同與上帝立約,作為踐約的個體而言,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眾生平等,因而成為猶太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徵。猶太人認為,上帝是基於平等的觀念來塑造人、要求人的。人與人之間雖然存在著智能、職位、出身、遺傳、貧富等差異,但人在本質上是平等的生靈,任何人不得凌駕於他人之上,不可壓迫他人,不可實行專制。人即使當了國王,也必須遵循神的律法,向人間播撒上帝的愛心與公義,成為民眾的公僕。由於神、人關係是以“約”的形式出現的,上帝也就對人承擔了義務。相信這一點非常重要,由此,人可以獲得他所必須的精神依靠和心理慰藉,從而不斷生髮出在逆境中掙扎、抗爭和奮鬥的力量。上帝與猶太人的契約關係是極其神聖的,它打破了人神關係中長期以來把人置於絕對被動地位的宿命觀。既然是立約,就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關係,上帝放棄了剝奪人的自由和生命的權利,一退一進,人也就同時獲得了這樣的權利。從此,擁有生命與自由便成為人的一種不可剝奪的權利。所謂“天賦人權”,就是這個意思。既然連上帝都放棄了,那誰還有剝奪人的自由和生命的權力?誰的權力能比上帝還大?既然上帝都對自己的權力都進行了約束,那麼,誰的權力還能神聖到不受限制的地步?必須指出,國內出版的《聖經》文本存在著嚴重的誤譯現象,也反映在只有十條的“十誡”中。例如,“不可殺人”,顯然是翻譯錯了。希伯來文Lo tirzakh的意思本來很清楚,是不能謀殺人。殺人和謀殺有本質的區別,怎麼能混用呢?第三誡“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的上帝的名”也翻譯得不對,沒有準確表達出希伯來文Lo tissa er shem Ha—shem Elokeikhalz—shav的本意,即個人行為不能假借上帝的名義。理由也很簡單,一個人作惡,他只能玷污他自己的名譽,不能玷污上帝和信仰。比較準確的譯文應該是“不可褻瀆上帝的名字”。還有國內有學者人將“信仰”譯為“叩拜”(見錢乘旦主編、張倩紅著的《困頓於再生——猶太文化的現代化》),有人認為是不妥的。猶太人與上帝建立的是一種人、神之間的契約關係,猶太教以至後來的基督教都沒有偶像崇拜,談不到東方式的對神五體投地的“叩拜”問題。埃及的西奈山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十誡中最容易觸犯的就是偶像崇拜,古來多少帝王假借神的名義奴役、屠殺人民,而又有多少人對濫用權力的帝王頂禮膜拜,五體投地,心甘情願地依附於極權制度。而猶太人的上帝則不同,他存在,但無形,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假借神的名義愚弄人民,虐待人民,屠殺人民。如果把這種神、人之間的立約視為“荒唐”、“迷信”那就太缺乏悟性了。既然任何權力都必須自我約束,即使是上帝的權力,這就為隨後以立約的方式約束和限制世俗的權力和人的自由提供了一種示範。依據它,人與人、人與政府之間的關係,就都可以藉助立約的方式來加以調整和處理。
西奈山
40年前,他們還是一群因久經壓迫而意志萎靡、一盤散沙般的奴隸,40年後,他們已經是擁有堅固凝聚力和鋼鐵意志的堅強戰士。從此之後,不管遭遇多少艱難困苦和生存危機,他們都不再受“奴役心理”的禁錮,能夠以坦然的心態去面臨任何考驗而不改其志。摩西是猶太民族的立國之父,他遵照上帝的旨意帶領猶太人擺脫奴役,追求自由,逃離埃及,並使本民族重新建立對上帝的信仰。在西奈山,他領會了上帝對人世間的律法,把它傳給了雅各的子孫,並一直流傳至今。這位猶太民族當之無愧的偉大領袖,至死都牢牢地信守著他對上帝——人民的承諾和義務,在歷盡一生的艱辛之後,他終於把自己的同胞帶回到故鄉的大門口。他說到了,也做到了。
隨著年事漸高,他指定約書亞,而不是他過於蒼老、衰弱的哥哥亞倫做自己的繼承人。然後,吃力地登上了位於死海東岸的比斯迦山的頂峰。在他的腳下,就是波光粼粼的死海和約旦河谷,而那片肥沃的“新月形地帶”迦南故鄉,已赫然展現在眼前。他當時一定是微笑了,然後,他倒在地上,就這樣孤獨地死去。歷史記載的這一年,是公元前1237年。沒有人知道他葬在何處。
西奈山的日出
如果投宿在聖卡特琳娜的鎮上,早上3點開始登山,觀賞日出,然後下山。少說往返也要4個小時。這是非常辛苦的,雖說應該從修道院的側面開始攀登,但如果覺得辛苦,可以花20美元租一頭駱駝代步。
這種形式的朝拜開始於5-6世紀。下山途中可以看見聖艾利耶禮拜堂。山頂上一到冬天會有積雪,非常寒冷,即使在夏天夜裡也很冷,一年中有時還會有大風。因此有必要準備好禦寒用品。山頂上有建於1930年的小禮拜堂和並排修建的清真寺。日出的景色很壯觀。
西奈山的日出相傳,古猶太人的政治和宗教領袖摩西就是在這裡被上帝傳召接受十誡。於是,這座被視為“聖山”的奇峰,便更名為摩西山而聲名遠揚。位於山麓的聖凱瑟琳修道院則自6世紀以來,就一直是東正教的修道中心。
由於修道院周一至周四和周六早晨才對公眾開放,如果你想同時看西奈山的日出和日落的話,可以早晨參觀修道院,下午開始爬山,看完日落後,在山上宿營,凌晨看完日出後下山。
由於沙漠地區的夜晚非常寒冷,而且西奈山的日出更壯觀,所以我的計劃是從達哈伯Dahab出發,乘長途汽車2小時,去聖凱瑟琳娜保護區,然後投宿在Fox Camp或者修道院的客房,午夜步行至山腳下,開始爬山,日出后,下山參觀修道院。
有二條道可以通向西奈山頂,一條叫“駱駝徑”,顧名思義可以騎駱駝上去,它是一條盤旋而山的山路,比較平緩,中間有幾個食品補給站,自然價格巨貴,全程約須2個小時左右。另一條則稱為“懺悔的階梯”,是以前的一名修道士為了贖罪,苦行出來的,一共有3750級台階,全部是從石壁中鑿出來,比較險峻。對於看日出的人們通常會選擇駱駝徑上,天亮后,階梯路下。
西奈山
氣候:由於沙漠的原因,氣候乾燥,溫差較大。埃及的平均氣溫很低,開羅1月平均氣溫14攝氏度,要特別注意早晚的溫差相當大。建議,冬季穿毛紡衣服,夏季穿薄棉布衣服,同時衣服的顏色盡量選擇淺色系,這樣可以反射陽光,而且洗后容易晾乾。遊客最好是穿旅遊鞋和過膝長褲,襯衫遮住肩膀和上肩最佳。
飲食:阿拉伯風味,穆斯林食品,沒有豬肉。如果你想吃豬肉製品,可以選擇到中國餐廳。
著名節日:宰牲節又稱古爾邦節。節慶時間:伊斯蘭曆的12月10日活動項目:各家都要宰羊,並將羊肉的三分之一分給窮人,三分之一分給親友、三分之一自用。
最佳旅遊時間:冬天。
西奈山/摩西山(Mount Moses)
西奈山——曠野里的寶石
第一次看到聞名已久的西奈山時那種興奮雀躍的感覺,實在叫人畢生難忘。坐著計程車,在埃及西奈半島熱氣騰騰、沙塵滾滾的土地上穿梭之際,遽然來到遼闊空曠的拉卡平原上,而矗立在這兒的西奈山頓時映入眼帘,令人懍然生畏,儼如荒漠里的一塊寶石。單是想到摩西可能在這山上接獲上帝頒布的律法,就已教人心潮澎湃、振奮不已!
西奈山曠野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