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趣,漢語詞語,拼音:yìqù,釋義為意味和情趣;思想與旨趣;意向。
《宋書·胡藩傳》:“
桓玄 意趣不常,每怏怏於失職,節下崇待太過,非將來之計也。”
金 張建 《韓信廟》詩:“一檄風馳萬壘降,當時意趣已難量。”
清
袁枚 《
隨園詩話》卷七:“﹝ 尹元孚 ﹞督學
江南,好教人讀《小學》,宗 程 朱。余時宰 江寧,意趣不合。”
瞿秋白 《
赤都心史》三:“我們就提出問題請教:最近教育上的設施和東方文化的意趣。”
⒉ 意味,情趣。
宋
歐陽修 《
真州東園記》:“若乃升於高,以望江山之遠近;嬉於水,而逐
魚鳥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臨之樂,覽者各自得焉。”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廉夫題<風雨歸牧圖>》:“楊廉夫 題曰:‘
牧牛值風雨,箬笠幾去手,不在風雨前,不在風雨後。’為妄人改‘手’為‘首’,幸墨跡濃淡,隱隱可見,不識古人用字之意趣耳。”
阿英 《<現代名家隨筆叢選>序記》:“
夏丏尊 的《
文藝隨筆》,系從一九二八的《一般》上鈔出,雖少而很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