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荔城鎮的結果 展開

荔城鎮

廣西桂林市荔浦市荔城鎮

荔城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荔浦市下轄鎮,是荔浦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荔浦市中部,東與東昌鎮新坪鎮兩鎮接壤,南臨杜莫鎮,西與青山鎮、大塘鎮兩鎮毗鄰,北與雙江鎮馬嶺鎮兩鎮相連,行政區域面積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3150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有壯、瑤、苗、回等少數民族。

荔城鎮前身為城廂鎮。民國三十年(1941年),始稱荔城鎮及鎮南鄉至解放后1950年。1984年8月,城關公社併入荔城復稱荔城鎮。截至2019年末,荔城鎮下轄10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濱江南路7號。

徠2018年,荔城鎮完成工業總產值45.73億元,同比增長11.26%,其中規模工業完成43.58億元,同比增長7.835%;完成工業投入24321萬元;完成工業稅收入庫13662.54萬元,同比增收1857.93萬元,增長15.73%;其中國稅完成9017.46萬元,地稅完成3265.18萬元,第三產業稅收完成1379.9萬元。

2005年,荔城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等六部委授予“全國重點鎮”稱號。

簡介


荔城鎮
荔城鎮
荔城鎮地處荔浦市境中部,為荔浦市市區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國道321、323線貫穿全鎮,是通往桂林、柳州、梧州、賀州三市一地的公路交通樞紐。有20個行政村(居),全年實現財政收入2260萬元。境內地勢平坦,氣候宜人,盛產馳名中外的荔浦芋及享譽區內外的馬蹄、夏橙、蘑菇等。

建置沿革


荔城鎮前身為城廂鎮。
民國三十年(1941年),始稱荔城鎮及鎮南鄉至解放后1950年。
1951年11月,為第五區。
1952年11月,隸屬城廂區
1954年4月,復稱荔城鎮。
1958年,改稱荔城公社。
1962年,復稱荔城鎮,同時設城關區。
1963年6月,隸屬城關區(為鄉級鎮)。
1968年11月,分設荔城公社和城關公社。
1984年8月,城關公社併入荔城復稱荔城鎮,鎮人民政府駐中山街老電影院對面,1993年移至桂平路中段。原荔城公社轄區為縣城(城區),原城關公社轄區為城郊。自明景泰七年(1456年)縣治由今縣城東南古城村遷至今荔城鎮城區后一直為縣治所在地。
1991年,城區設城東、城西、城南、城北4個街道,設居民委員會,設沙洞、簍園2個村公所;城郊設金雷、安疆、五里、古城、南雄、沙街、寨腳、嶺松田嶺、黃寨、橋富等11個村公所,有164個自然村。
1995年,村公所改稱村民委員會。
2002年7月,城區的4個街道、2個村委會調整為城東、沿江、城南、城西、中山、城北、建新簍園、沙洞等9個社區,設社區居民委員會;城郊仍為金雷、安疆、五里、古城、南雄、沙街、寨腳、嶺松、黃寨、橋富、田嶺等11個村委會。

人口


截至2018年末,荔城鎮總戶數23087戶,總人口78382人,有壯、瑤、苗、回等少數民族。
2021年6月30日,荔浦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荔城鎮常住人口103150人。

經濟建設


荔城鎮
荔城鎮
全鎮總面積95平方公里,有耕地22632畝,其中水田面積18696畝;有20個行政村(居),總人口7.2萬人,全年實現財政收入2260萬元,全年人均收入4860元。荔城鎮堅持“組織、引導、示範、服務”的方針發展農業,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品牌戰略和精品戰略。通過示範樣板,推動全鎮農業發展。食用菌示範點,形成沒有淡季之分,沒有氣候因素影響,常年生產的食用菌模式,食用菌生產基地達50萬平方米。荔浦芋通過對種子提純複壯,種植面積達1500多畝,馬蹄2000多畝,夏橙2000多畝,商品蔬菜4000多畝,農業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新格局。2018年,荔城鎮完成工業總產值45.73億元,同比增長11.26%,其中規模工業完成43.58億元,同比增長7.835%;完成工業投入24321萬元;完成工業稅收入庫13662.54萬元,同比增收1857.93萬元,增長15.73%;其中國稅完成9017.46萬元,地稅完成3265.18萬元,第三產業稅收完成1379.9萬元。

投資環境


荔浦市區位於荔城鎮中部、荔江河畔,是荔浦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約2平方公里,荔江自西向南環城蜿蜒流往東北。市區東南有荔浦文塔,始建於南宋,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文物古迹還有迎熏門、江西會館、福建會館、粵東會館、湖南會館等。縣城城區街道寬闊,商業繁榮,有文化街、荔柳路、荔桂路、荔平路、三十米街、五十米街等六條主要商業大街,另有工商大樓、農貿大樓、中心商場等商貿大樓,實為經商發財之寶地。受技術、資金、管理經驗等因素影響和制約,農村農業現代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不易。荔浦市荔城鎮不少農民採用優勢互補等方式投資合股辦園、辦場,一個個頗具規模的“股份莊園”成了荔城鎮農業綜合開發的一道亮麗風景。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荔城鎮農民追求規模種植和機械化生產的熱情高漲,一些土地、資金短缺但又想上項目的農民就這樣走上尋找合作夥伴之路。
荔城鎮
荔城鎮
他們把小規模的資金、土地聚合起來,使之形成規模,之後以分工協作為基礎,合夥經營,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的競爭力。該鎮黃寨村的5位農民看準了本地的一個小水庫。他們投資10多萬元,合夥承包了村裡的10多公頃漁場。荔城鎮老馬嶺屯韋麗英和賴春華的“股份莊園”合作更具特色:她們一人出技術、資金,一人出勞力和土地,辦起了一個50多畝的水果莊園……目前,該鎮像這樣入股投資搞農業開發的農民近100人,投資項目涉及水果、漁業、土特產、蔬菜等方面。農民“股份莊園”的出現,既彌補了一些農民在農業資金、種植技術、管理銷售等方面的不足,增強了農業生產中的抗風險能力。

旅遊業發展


荔浦文塔

荔浦文塔
荔浦文塔
荔浦文塔,位於荔浦市區東南濱江石磯上。底部佔地88.9平方米,底座直徑10.64米。塔為八角七層磚木結構,高33.4米,冠葫蘆寶頂。塔檐彩繪壁畫,上下鑲嵌有色琉璃瓦,每層塔角均有彩塑獅子、麒麟,正門柱襯托雙龍搶珠圖案,八面均有風門,門上端書有塔文,塔身以青磚疊砌,表層以清水勾縫,塔基為天然石磯,構築工藝精湛。據史志記載,荔浦塔原稱文塔,南宋時這裡曾建有魁星樓。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年)貢生張憲為祀文昌在此建魁星閣,后因雷雨侵襲魁星閣傾塌,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此修文昌塔,共五層,上層為魁星閣,塑有魁星神像。光緒五年(1879年)知縣周望增建兩層,是為七層文塔。同時,在長生嶺上另建一七層塔,與文塔隔江相峙,合成文筆一對。長生嶺寶塔於1943年建中學時被拆除,荔浦塔因年久失修又遭雷擊,塔身崩裂。1957年縣人民政府撥專款修復。“文革”期間,荔浦塔遭受人為的破壞。1981年8月該塔公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隨即又對荔浦塔進行了全面的整修。

鵝翎寺

鵝翎寺位於荔浦市區南2公里處。該寺群山懷抱,一水來朝,洞穴幽深,風景優美,為該縣名勝之冠。鵝翎禪歷史悠久,始建於唐朝,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據民國三年的荔浦縣誌載,宋朝紹興三十二年夏天,久旱無雨,田禾枯焦,於是有民眾到鵝翎禪寺求雨,果然菩薩靈應,當時正是紅日炎炎,夢完香后,天空雲集,雷聲大震,一場大雨傾盆而下,遍及全縣四面八方,從此禾苗得救,起死回生。結果早早喜獲豐收。“鵝翎應禱”的事一直流傳到今。縣誌還有記載,唐朝禪宗領袖六祖慧能大師曾來荔浦縣隱行傳經多年。鵝翎禪寺因得享此佛根,加上鵝翎應禱的故事流傳,從此名聲大震。古往今來,鵝翎禪寺素以風影優雅,諸佛靈應而聞名於世。多少名人雅士慕名前來觀光遊覽,多少信男善女從四面八方到來虔誠朝佛。七十年代后,鵝翎禪寺經過數年修建,現已煥然一新,絢麗的佛教殿堂,宏偉壯觀。一尊尊慈祥端莊、精美殊妙的諸佛金身聖像栩栩如生。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來的名聯佳詩,現仍保存多處,供遊客觀賞。還有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出米洞,石壁上還保留有一小孔,傳說在許多年前,白白的大米,就是從這個小孔里流出來的。流出的數量剛好夠寺內的僧尼們吃,並無剩餘。后被一位俗人發現,他起了歹心,一天晚上深夜,他偷偷地把小洞鑿寬,幻想讓大白米不斷流出來,趁此發大財,誰知小孔被鑿寬后,從此白白的的大米再也不流出來了。遊人看了寺內的故事傳說,又看了歷代名聯佳詩和風光美景后,令人讚嘆不已。
鵝翎寺
鵝翎寺
鵝翎寺自一九八七年經縣委、縣府批准恢復佛教活動以來,由釋凈法師住持,晨鐘暮鼓開展法務活動,弘揚佛法。四海前來觀光敬香的信眾和遊人絡繹不絕,實為旅遊勝地。鵝翎寺分上下兩層。第一尊大佛就是彌勒佛(大肚和尚)他袒胸露腹,安詳而坐,他笑口常開,無憂無慮,他好像對大家說但願眾生都放下煩惱,放聲大笑吧。遊人再上數級階梯,便是地藏王殿。再往上就是大雄寶殿,觀音菩薩正坐中間,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渡眾生,她的崇高品德深受世人崇敬與愛戴。大雄寶殿還有書馱和關羽兩大名將,寶殿兩旁坐的是十八羅漢,他們各有不同的姿態和不同的面孔。十八羅漢兩旁還有青龍和白虎伴隨。最上層是新建的玉佛殿供奉釋迦牟尼和觀音大士,龍洞內塑有達摩、慧能和林濟宗師三尊聖像。鵝翎寺為荔浦古八景之一。

行政區劃


2005年,荔城鎮轄9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有99個自然村。
2徠018年,荔城鎮下轄10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
截至2019年末,荔城鎮下轄10和社區和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濱江南路7號。
社區城北社區、城南社區、城東社區、城西社區、中山社區、沿江社區、建新社區、沙洞社區、簍園社區、沙街社區
行政村五里村、金雷村、黃寨村、橋富村、安疆村、古城村、南雄村、田嶺村、嶺松村、寨腳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荔城鎮是荔浦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荔浦市中部,東與東昌鎮、新坪鎮兩鎮接壤,南臨杜莫鎮,西與青山鎮、大塘鎮兩鎮毗鄰,北與雙江鎮、馬嶺鎮兩鎮相連,行政區域面積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荔城鎮地域略呈梯形。

土地資源

荔城鎮有耕地面積2.41萬畝。

交通運輸


荔城鎮 3張
荔城鎮
荔城鎮有國道321、323橫貫全鎮,是通往桂林、柳州、梧州、賀州四市的公路交通樞紐。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05年末,荔城鎮有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15所,教學點3個,幼兒園13所,在校中小學生5748人;有教職工454人,其中專任教師378人;市屬荔浦中學、荔浦市第二中學、民族中學及特殊教育學校位於轄區內。

文化事業

2005年,荔城鎮組建了業餘彩調隊、舞龍隊、舞獅隊、腰鼓隊。

醫療衛生

截至2005年末,荔城鎮有鎮轄荔城醫院,有醫務人員60人;有街道、農村衛生室33個,醫務人員88人;城區內有市管人民醫院、中醫院、中醫骨科醫院、婦幼保健院、防疫站、協和醫院。

精準扶貧

2018年,荔城鎮未脫貧81戶213人,涉及13個村居;2018年貧困戶發展養殖產業55戶,種植產業48戶,申請財政專項結對幫扶資金59戶17.7萬元,以獎代補38戶7.96萬元,實現轉移就業77戶。危房改造共11戶,已全部完成。低保、五保、殘補、高齡、養老、優撫、計生、貸款貼息、結對幫扶、產業以獎代補等政策補助已全部落實到位。

榮譽稱號


2005年,荔城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等六部委授予“全國重點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