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1923年秋,國共合作建立的上海大學設立了社會學系,首任系主任瞿秋白,第二、三任系主任分別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施存統、彭述之,以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為主,著力於勞動問題、農民問題、婦女問題的研究。為中國革命培養出很多優秀人才。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后,社會學系隨上海大學的解散而終結。
1980年4月,經上海市高教局批准,國家教育部同意,上海大學文學院前身復旦大學分校建立了社會學系。這是1979年中國大陸社會學學科恢復后成立的第一個社會學系。首任系主任袁輯輝教授。袁華音、沈關寶、龐樹奇、吳聖苓、鄧偉志、仇立平等教授先後擔任系主任。2011年7月,社會學系獨立建院,成立社會學院,下設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所,張文宏教授任院長。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於建系之初就設立了社會學本科專業,1996年獲得社會學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得社會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人類學、民俗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和社會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5年獲得人類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設立社會工作本科專業,2009年獲得全國第一批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形成了從本科到碩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2007年,社會學二級學科入選國家重點學科,成為全國4個社會學國家重點學科之一;2012年,社會學一級學科入選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建設計劃。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今天的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前身為上海大學文學院社會學系。1980年4月,經上海市高教局批准,國家教育部同意,上海大學文學院前身復旦大學分校恢復重建社會學系。這是1979年中國大陸恢復社會學學科后成立的第一個社會學系。袁輯輝教授任第一任系主任,袁華音、沈關寶、龐樹奇、吳聖苓、鄧偉志、仇立平等教授先後擔任過系主任職務。1981年,社會學系創辦《社會》雜誌。2011年7月,社會學系獨立建院,成立社會學院(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下設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所,張文宏教授任院長。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於建系之初就設立了社會學本科專業,1996年獲得社會學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得社會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人類學、民俗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和社會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5年獲得人類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設立社會工作本科專業,2009年獲得全國第一批社會工作碩士(MSW)專業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形成了從本科到碩士(包括專業碩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2009年,李友梅教授領銜的社會學基礎教學團隊先後被遴選為上海市級和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並躋身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陣營。
1986年,社會學學科被遴選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從1996年開始,社會學一級學科連續被列為國家“211工程”第一、二、三期重點建設學科;2003年,上海市教委在上海大學設立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成為首批上海市6家E-研究院之一;2005年,“都市社會研究”被評選為上海市優勢重點學科;2007年,社會學二級學科躋身國家重點學科行列,成為全國4個社會學國家重點學科之一;同年,上海大學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成為上海市教委設置的首批10個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2008年,上海大學掛靠社會學系建立了上海社會科學調查研究中心,2009年,上海市政府掛靠該中心,成立了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分中心;2010年,與上海市社工黨委、上海市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合作,成立上海大學社會建設研究院;2011年,由社會學院牽頭、整合全校文理工各學科力量組建的跨學科平台“智慧城市與社會發展”被確定為上海市教委“0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12年,社會學一級學科入選上海市一流學科(B類)建設計劃。
社會工作教學實訓基地揭牌
1983年~2011年:上海大學文學院社會學系
2011年:上海大學社會學院
截至2020年6月,社會學院下設2學系2研究所,開設有2個本科專業。
據2018年學院官網顯示,社會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8名,其中東方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1人,霍英東青年教師獎1人,上海市領軍人才2人、浦江人才10人、曙光人才2人、晨光人才1人。另有特聘教授2人。在專任教師隊伍中,50歲以上教師佔17%,49-40歲的教師佔40%,39-30歲的教師佔30%,29歲以上教師佔13%;教授比例為50%,副教授比例為16%,講師比例為34%;具有博士以上學歷的比例為93%;40%的教師畢業於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地區的著名學府。近5年來,社會學院教師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3項,教育部重大招標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課題、青年課題13項,教育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課題6項,上海市哲社、上海市決策諮詢課題26項,省部級以上課題總計49項,在《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社會學研究》、《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SSCI源刊發表學術論文31篇,出版專著30餘部;獲得省部級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和內部探討優秀成果獎5項,三等獎和網路宣傳獎7項;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也有研究成果已經轉化為地方政府的具體政策。
社會學院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構建了各種旨在促進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學術活動的平台,具體包括:開辦“費孝通學術論壇”和各種讀書班;設立“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國家重點學科獎學金”,並與費孝通先生家人共同出資設立上海大學“費孝通獎學金”;在上海市的浦東新區、九亭鎮、康健街道,江蘇省的開弦弓村、盛澤鎮、崑山市,浙江省的寧波市、長興縣、南潯鎮等地建立34個社會調查和實習基地。
支持學生成立群學社、知行社、藍絲帶等學習型和公益型社團,創辦《泮溪學步》、《社會·人》等雜誌。
2011年獲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一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
2013年獲十二屆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特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實現了上海大學在該項目特等獎上零的突破;
2015年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一項。
2017年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一等獎一項。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建有上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上海大學老年社會學研究所(上海市老年社會學研究所)、上海大學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所、上海大學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上海大學中國城市新移民問題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庫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上海政黨研究中心、上海大學費孝通學術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公共政策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上海大學社會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婦女研究中心、上海大學移民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數據科學與都市研究中心、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地方政府治理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上海大學社會學院越南研究中心、上海大學人口研究所(上海大學亞洲人口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
據2018年1月學院官網顯示,教師名錄如下:
社會學系-陳蒙、鄧偉志、顧駿、黃蘇萍、黃曉春、計迎春、紀鶯鶯、賈文娟、金橋、金相文、李友梅、劉春燕、劉玉照、陸小聰、馬磊、沈瑞英、盛智明、孫秀林、湯艷文、汪丹、汪慶華、王建平、翁定軍、肖瑛、徐冰、嚴俊、楊紅偉、楊松、袁浩、張敦福、張海東、張文宏、張鍾汝、甄志宏、仇立平
社會工作系-陳彩霞、程明明、范明林、華紅琴、彭善民、陽方、楊鋥
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所-陳志勤、耿敬、馬丹丹、張江華、張佩國、張亦農
人口學研究所-GUY JONATHAN ABEL、 KC SAMIR KUMAR、李貞、蔣耒文、卓帥和
建設成果
近5年來,社會學院教師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3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一般課題、青年課題14項,各類省部級以上課題總計50餘項,在《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社會學研究》、《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SSCI源刊發表學術論文51篇,並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PNAS上發表論文2篇;出版學術著作60餘部;獲得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2項,各類上海市級社會科學成果獎26項;一些研究成果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也有研究成果已經轉化為地方政府的具體政策。
研究機構
上海大學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建有上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上海大學老年社會學研究所(上海市老年社會學研究所)、上海大學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所、上海大學中國社會轉型與社會組織研究中心、上海大學中國城市新移民問題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社會學E-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庫基層治理創新研究中心、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上海大學上海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上海政黨研究中心、上海大學費孝通學術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公共政策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上海大學社會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婦女研究中心、上海大學移民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數據科學與都市研究中心、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地方政府治理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上海大學社會學院越南研究中心、上海大學人口研究所(上海大學亞洲人口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
學術交流
社會學院堅持國際化辦學方向,同美國杜克大學、密歇根大學、明尼蘇達大學、紐約城市大學、田納西大學、懷俄明大學,英國利茲大學,韓國首爾大學、釜山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建立了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和互換生制度。每年有5-6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分赴國外大學作一學期或一學年的學習與進修。
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社會》(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雜誌創辦於1981年,是1979年大陸恢復社會學后創辦的第一份社會學專業期刊。刊物自2005年改版以來,秉承理論與探討與經驗研究並重的辦刊方向,關注中國社會發展與學術研究中提出的“新問題”,積極投入規範性學術制度的建設,搭建中外社會學家學術對話的平台。《社會》先後被收錄為CSSCI源刊、劍橋科學文摘(CSA)源刊、美國EBSCO host資料庫源刊。2011年,《社會》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提名獎,並躋身教育部第三批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2015年,《社會》入選中國“百強社科期刊”;2017年,《社會》躋身知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社會工作教學實訓基地揭牌(2張)
2015年6月《社會》英文刊(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簡稱CJS)首發,李友梅教授擔任CJS編委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密歇根大學終身教授謝宇擔任CJS海外主編。
職務 | 名單 |
---|---|
黨委書記 | 沈藝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張文宏 |
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 張乃琴 |
副院長 | 袁浩、黃曉春、楊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