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人
社會活動家、生物學家
周建人(1888年11月12日-1984年7月29日),男,生於浙江紹興都昌坊口,初名松壽,乳名阿松,后改名建人,字喬峰,浙江紹興人。筆名克士、高山、李正、孫鯁等,魯迅三弟。(即《風箏徠》中的小弟。)是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現代著名社會活動家、生物學家、魯迅研究專家和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之一。
1984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關係
周建人一家
1909年以後參加其兄魯迅組織的各種進步活動,並加入文學團體越社。先後任教於紹興小學、紹興明道女校、成章女校。
1920年入北京大學旁聽攻讀哲學。
1921年至上海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輯。
23年潛心研究生物學,並從事著譯工作。
1923年應瞿秋白邀請,在上海大學講授進化論,上海暨南大學、安徽大學任教授。
1932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籌備工作,任該盟中央調查員。
北平解放后,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周建人任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副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
新中國成立后,周建人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高等教育部副部長、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浙江省省長等職。
五四運動以後,繼續倡導男女平等,力主婦女應有與男子同樣的平等權利,是我國現代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之一,1920年與胡愈之、周作人等發起組織婦女問題研究會,並在北京《晨報》副刊上發表《婦女問題研究宣言》,闡述婦女爭取政治、經濟自由與爭取獨立解放之間的關係,成為五四以來我國婦女運動的著名文獻。
抗日戰爭時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同進步文化界人士一起,多次簽名發表反對國民黨投降政策的救亡宣言。他在上海和文化教育界愛國知識分子中組織馬列主義讀書會,團結進步人士堅持民族解放鬥爭。
抗戰勝利后,周建人任生活書店、新知識書店編輯。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撰文抨擊當局賣國、獨裁、內戰的政策,力主“科學中國化,中國科學化,社會民主化”。此外,他還撰寫了大量有關魯迅的文章,為研究魯迅、弘揚魯迅的戰鬥精神起了積極作用。
1946年5月,當選為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理事。
1949年9月,周建人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以及政府組織法草案整理委員會。
曾先後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9-11屆中央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和第3-5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和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長期擔任中國民主促進會的領導工作,歷任民進第一、二屆理事會理事,第三屆中央常務理事。1954年12月被增選為第三屆民進中央副主席,並歷任第四、五屆民進中央副主席,1966年7月任代理主席,並連任第六、七屆民進中央主席,對民進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4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周建人
他在《北京晚報》上發表了《計劃生育與傳宗接代》一文,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不僅是對計劃生育的一種支持和宣傳,也是對舊觀念的一種批判,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周建人與毛澤東
周建人與芳子結婚後,感情尚好。1915年2月,他們的第一個孩子(男)誕生。魯迅日記1915年3月1日記有:“得二弟及三弟信。言三弟婦於二月二十五日丑時生男,舊曆為正月十二日也,信二十六日發。”魯迅記得如此詳細,表明魯迅對三弟和三弟婦及其孩子的關心。孩子名沖,不幸於一歲余夭折。
周建人與羽太芳子的第二個孩子(女)於1917年11月誕生,取名鞠子,又名馬理。1919年5月第三個孩子(男)降世,取名沛,又名豐二,家人取綽號“土步”(沙塘鱧)。1922年2月第四個孩子誕生,即豐三。周建人和羽太芳子結婚以來,應該說是和諧的。
周建人與羽太芳子於1919年12月,隨同全家,住進北京八道灣周宅。周建人到京后沒有工作,在北京大學旁聽,間或寫些生物學和民俗學方面的文字,在《新青年》等處發表。這樣生活了將近兩年,由周作人請胡適幫助,在上海商務印書館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資六十元。
周建人1921年9月離京時,芳子已懷孕。1922年2月芳子生下兒子豐三。周建人曾多次寫信給芳子,有次甚至回北京親自去說服芳子,要她帶著孩子到上海和他共同生活,但芳子捨不得離開八道灣,捨不得離開姐姐和親屬,捨不得八道灣富裕的生活,堅決不去上海。
大約從1925年或更早一些時間,周建人和往日在紹興的學生王蘊如,在上海同居。1926年生女兒周曄,1927年生女兒周瑾,1932年生女兒周蕖。周建人和王蘊如同居並有了孩子后,繼續向北京八道灣寄錢,生活十分拮据。
1936年10月,魯迅逝世,這給了周建人沉重的打擊,也給在北京的母親以沉重的打擊。幾個月後,1937年春節,母親八十歲。為了給正在喪子之痛中的母親一些安慰,周建人攜王蘊如及孩子們去北京,為母親拜壽。壽慶期間,芳子、信子與周建人、王蘊如大吵一場。豐二是站在親生母親一邊的。以後雙方又書信爭執,經常為魯迅母親代寫家信的宋琳1937年2月25日給許廣平信中說及:“三師母及奉二頗有不直三先生之意”;“豐二函三先生有所要挾,或以馬理回平責豐二過分,謂三先生將答報不認他為子”;“三先生來信責備豐二”,等等。周作人也於這年2月9日寫信給周建人,指責他遺棄羽太芳子而和王蘊如同居:“王女士在你看得甚高,但別人自只能作妾看,你所說的自由戀愛只能應用於女子能獨立生活之社會裡,在中國倒還是上海男女工人搿姘頭勉強可以拉來相比,若在女子靠男人蓄養的社會則仍是蓄妾,無論有什麼理論作根據。”經過這場大吵,周建人就不再向八道灣寄錢。查周作人1962年11月28日給鮑耀明的信,其中說及:“內人之女弟為我之弟婦,亦見遺棄。(以系帝國主義分子之故。)現依其子在京。其子以抗議故,亦為其父所不承認。”
不久,芳子這邊又發生了一件突發的事:1941年3月24日,她的小兒子豐三,在家裡用周作人警衛的手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開槍自殺。有人說,這是因為豐三在輔仁大學附中的同學,為了保全周作人一生清白,前去行刺周作人,不料這反而促使周作人落水,因而思想上很苦悶,遂自殺。這說法是不可取的。倪墨炎君的《中國的叛徒與隱士:周作人》中亦已否定了此說。我以為:豐三的自殺很可能是家庭糾紛造成的。父親與母親脫離關係,又聲明不承認兒子,這對他無疑是重大的打擊。豐三當時十九歲,正是又懂事又不甚懂事的年齡里,經受不住家庭變故的打擊。
羽太芳子以後一直生活在北京八道灣,與孩子相依為命。新中國成立后,也是如此。她於1964年逝世。女兒周鞠子(馬理),於 1976年逝世。兒子豐二在北京有自己的工作崗位,早已是退休老人。《周作人年譜》編著者之一張鐵榮君曾去訪他,問及關於周作人及其他的事,他表示無可奉告。
主要著作
《梭羅古勃》周建人譯著
《花鳥魚蟲及其他》
周建人《回憶魯迅》
變化的原因,研究自然不用書,科學信仰與迷信,迷信由來淺討,關於自然科學與迷信的幾個問題,都是些讓讀者感興趣的話題,讀來很是親切。
主要譯作
1989年,民進中央宣傳部選編周建人在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93篇,出版了《周建人文選》。
紹興籍作者謝德銑撰的《周建人傳》為其唯一的傳記。
2018年11月12日,紀念周建人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出席會議並講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