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草灣之戰

西草灣之戰

西草灣之戰是發生在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在廣東西草灣明水師與佛朗機海軍的一場海戰。1511年,葡萄牙已經有海員越過非洲到達滿剌加,並對當時的大明廣東布政使司的屯門軍鎮(今香港的屯門一帶)虎視眈眈,渴求佔領該地,屯門海戰以明水師勝利告終,但葡人又以五艘艦船組成的艦隊入寇西草灣,再次被明軍擊敗。

此役,明軍生擒包括別都盧在內的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人,俘獲被葡軍擄掠的男女共十人。此後,葡萄牙逐漸放棄武力侵略屯門之野心。1553年(明嘉靖32年),葡萄牙人終於獲得了在澳門居留權,澳門成為葡萄牙在中國的第二個落腳點。

戰爭背景


葡萄牙的遠航及殖民東方
葡萄牙的遠航及殖民東方
1511年,葡萄牙名將阿爾布柯爾克帶領一支由17艘戰船和1800人組 成的遠征軍,進攻位於南洋地區的貿易重鎮馬六甲。此後,葡萄牙人計劃繼續從海陸探索中國沿海。
屯門海戰
屯門海戰
1517年,葡萄牙國王派出使臣皮雷斯(Pirez),以“佛郎機國”特使要求朝覲“中國國王”為名,駛船入虎門,闖到廣州城下,並佔據屯門島。次年,明廷因與葡萄牙(“佛郎機”)無朝貢關係,加之葡萄牙使者缺少可信文書,遂令其回國。但葡萄牙並未退出屯門。後來,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使者進京,但由於葡萄牙人在東南亞 的殖民活動以及在中國沿海的不法活動,明廷仍對葡萄牙加以防備。
不久,明武宗去世,明廷再令葡萄牙使者回國,並布置收復屯門島之戰,驅逐以西芒·德·安德拉德(Simão de Andrade)為首的殖民者。在汪鋐的指揮下,明軍雖一度受挫,但最終取得了屯門海戰的勝利(西芒下落存在爭議)。儘管如此,葡萄牙並未停止其在中國沿海的活動。

戰爭起因


西草灣之戰中明朝的主力戰艦廣船
西草灣之戰中明朝的主力戰艦廣船
1522年4月,葡官方組織一支由五艘船隻組成的艦隊,其中包 括四艘武裝商船和一艘中式船隻。由葡王命末兒丁·甫思·多·滅兒(有簡譯為哥丁霍,Martim Affonsio de Mello Coutinho)任艦隊長,率其兩個兄弟和迪奧戈·多·滅兒(Diogo de Mello)及別都盧·奧門(Pedro Homen),載著三百人和貨物,於1522年7月10日離開滿剌加來中國。同來者有上年屯門戰役敗回的科埃略和雷戈兩人,顯然有報復企圖。雖然聲稱來與中國訂立“和平條約”,卻要求在“屯門島或其它合適處建堡壘”。
雙方就戰爭起因存在不同說法。一說,在哥丁霍到達滿剌加的時候,獲悉屯門船隊與中國關係惡化,但仍打算冒險前行。哥丁霍的性格不像西芒那樣暴躁,他勸告"部下力避衝突行為,於入港投錨后,急上岸求見廣東地方長官,請求許其和平貿易。廣東地方長官置之不理,不得已,由屯門港退出,然已遭中國艦隊之追擊"。《明實錄》則記載是葡軍倚仗船堅炮利,主動進犯。

戰爭經過


當葡軍進犯至西草灣時,備倭指揮柯榮、百戶王應恩率軍抵禦。激戰中,潘丁苟率先登上葡軍戰艦,明軍齊進,生擒包括別都盧在內的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人,俘獲被葡軍擄掠的男女共十人,並俘獲葡軍船隻兩艘。但葡軍殘餘三艦又發動反攻,將明軍所俘戰艦焚毀,王應恩戰死,葡軍殘部逃走。
此後,明廷將所俘葡軍處死,並梟首示眾。

戰爭影響


佛郎機火器及明軍火銃
佛郎機火器及明軍火銃
明朝嘉靖元年(1521年),在西草灣之戰中,明朝繳獲了20 門葡萄牙人的佛郎機火炮、西洋火繩槍,並將之大量仿製。此類型火炮從此成為了明朝軍隊中的制勝利器,替大明王朝又把守了幾十年海疆。對於葡萄牙人的這種火炮,明朝上下讚不絕口。明朝水師甚至找到曾經在葡人船上幫工的華人,在他們的指導下仿造了葡萄牙人的將帆船戰艦,因兩側眾多木槳,命名為蜈蚣船。不過最後因為覺得太耗費木料而不再建造。1548年,又在繳捕侵擾我國沿海雙嶼的倭寇時,繳獲了日本的火繩槍(鐵炮)。明王朝的兵仗局,很重視仿製火繩槍,製成了鳥銃
由於屯門之戰和隨後的新會縣西草灣之戰,葡萄牙人被驅逐出廣東沿海,於是向浙江寧波和福建漳州等地進發,最後亦被明政府驅趕。1537年,葡萄牙人再轉回廣東的屯門,後移於台山縣的上川島。1544年,明政府封閉上川島,僅留浪白澳(Lampacao 今珠海市斗門縣南水)作為臨時對外貿易港。1553年,葡萄牙人終於利用包括向廣州地方官行賄在內的各種手段,取得了澳門的留居權。西方近代在中國沿海的第一個長期據點,這才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