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曲
美國1940年ames Algar執導迪斯尼動畫作品
《幻想曲》是華特·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動畫電影,由薩謬·阿姆斯特朗、詹姆斯·阿爾格、比爾·羅伯茨等執導,華特·迪士尼等人參與配音,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等人蔘演,於1940年11月13日在美國首映。
《幻想曲》共八段落,《魔法師的學徒》講述米奇因擅用魔法幹活而釀禍,《春之祭》講述生物形成到恐龍滅絕的過程,《時光之舞》講述動物共舞,《荒山之夜》和《聖母頌》講述魔王召集魑魅魍魎,其它段落則表現影像與音樂的配合。
《幻想曲》共包括八個段落,這八個段落分別對應八首不同的樂曲。
劇照
1.《托卡塔和D小調賦格曲》(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本段從開場的交響樂隊表演逐漸轉變成迪士尼的首段抽象動畫。這段動畫受到奧斯卡·費欽格的作品影響,費欽格也短期參與了本片的製作。
2.《胡桃夾子組曲》(The Nut cracker Suite):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本段展現了蘑菇、精靈以及花朵如何隨著四季更迭翩翩起舞。
3.《魔法師的學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保羅·杜卡斯。米老鼠在這一段中化身成見習魔法師,他試圖利用師父的魔法幫自己幹活,卻沒想到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這是米老鼠最出名的一個造型。這段動畫製作精美,恐怕也是唯一一部喜劇片急轉成為恐怖片的米奇動畫。
4.《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本段就像一部史前歷史書,展現了地球誕生時岩漿密布,到恐龍如何從興起走向滅絕的過程。
5.《中場休息/音軌登場》(Intermission/Meet the Sound track):在影院原版《幻想曲》中,觀眾可以看見銀幕上的樂隊暫時離場休息,隨後影片通過一段精心製作的“聲波”向大家展示音軌是如何錄製的。
6.《田園交響曲》(The Pastoral Symphony):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希臘眾神、半人馬、農牧神以及其他神話生物共慶節日,卻被宙斯投擲的閃電攪得興緻全無。這一段最初因為女性半人馬的裸露鏡頭而引來爭議,之後則因為片中的侍從帶有非洲人特徵而再度遭到抨擊。
7.《時光之舞》(Dance of the Hours):阿米爾·凱爾·龐基耶利尼。這個效果顯著的段落展現了鴕鳥、大象、河馬以及鱷魚跳芭蕾的滑稽場景。而當所有的武者試圖共舞時,場面開始混亂不堪。
8.《荒山之夜》(The Night on Bald Mountain):莫迪斯特·穆索爾斯基;《聖母頌》(Ave Maria):弗蘭茲·舒伯特。本段展現魔王車納伯格如何在夜晚召集各路魔怪。這部分動畫主要由動畫師比爾·泰特拉負責,同時也再次表明迪士尼很有意向拍攝黑暗、暴力題材動畫。這段以一聲鐘聲宣告接近尾聲,伴隨著《聖母頌》,銀幕上出現修道士在荒山附近的森林中前行。
角色 | 配音 | 備註 |
---|---|---|
講解員 | 迪姆斯·泰勒 | 為華特·迪士尼講解該片的人 |
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 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 ---- |
米老鼠 | 華特·迪士尼 | 魔法師的學徒 |
獨唱者 | Julietta Novis | ---- |
講解員 | 柯瑞·伯頓 | 為華特·迪士尼講解該片的人 |
打擊樂樂手 | 詹姆斯·麥克唐納 | ---- |
小提琴演奏家 | 保羅·J.史密斯 | - |
製作人 | 華特·迪士尼、本·沙普斯坦 |
導演 | 薩謬·阿姆斯特朗、詹姆斯·阿爾格 |
副導演(助理) | Armtrong |
編劇 | Phil Dike、Lee Blair、Elmer Plummer、Norman Wrigh、Albert Heath、Bianca Majolie、Graham Heid、Perce Pearce、Carl Fallberg 、William Martin、Leo Thiele、Robert Sterner |
攝影 | 黃宗沾 |
剪輯 | John Carnochan |
美術設計 | Ken Anderson、Bruce Bushman |
幻想曲 | 講解員 演員 迪姆斯·泰勒 中年禿頂男性,衣冠楚楚,神色莊重,替華特·迪士尼、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及其他藝術家和音樂家講解該片的背景和細節等,並對該片的古典音樂進行解讀,另負責說旁白,擔任觀眾的“引路人”。 |
幻想曲 | 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演員 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在該片中的音樂指揮家,和藹可親,站在台階上,無台詞,每次出境都配有五光十色的背景,但是通常只露出背影或側面。 |
幻想曲 | 米奇 演員 華特·迪斯尼 一隻的黑白相間的老鼠,魔法師的學徒,好奇心強、頑皮、淘氣可愛、大膽、且愛偷懶、試探。在該片中擅自用魔法幹活,結果引發水災。 |
海報
華特·迪士尼公司的部分員工建議用《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迷糊鬼”當《魔法師的學徒》的主角,但是華特·迪士尼堅持選用了米老鼠。
獲獎日期 | 頒獎機構 | 獎項名稱 | 授予方 | 獲獎情況 |
---|---|---|---|---|
1942年2月26日 | 第14屆奧斯卡金像獎 | 榮譽獎 | 華特·迪士尼 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威廉·E.·蓋蒂 J.N.A. 霍金斯 | 獲獎 |
1938年秋天,華特·迪士尼召集音樂評論家、故事導演歷時三周選出了《幻想曲》的用曲,其中包括在該片未引用的《月光》。華特·迪斯尼為創作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聽取古生物專家的意見,買來了一群蜥蜴和一隻小鱷魚,以便畫家研究它們的動作。其中恐龍的動作是模仿伊戈爾·菲德洛維奇·斯特拉文斯基指揮的動作設計。
該片的製作團隊為該片特意研究希臘和斯拉夫神話,用動物和芭蕾舞者做卡通人物基礎,並請來費城交響樂團錄製音樂。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為了更好地發揮音響的感官效果,通過調整錄音左右聲道的音量和效果去達到那種左右環回的“立體”效果。
製作公司 | 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美國) |
---|---|
發行公司 | 博偉電影公司(美國)、Gativideo (阿根廷)、Walt Disney Home Video (美國)、雷電華影片公司 |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
美國 | 1940年11月13日 | 巴西 | 1940年12月9日 |
阿根廷 | 1940年12月25日 | 英國 | 1941年7月21日 |
澳大利亞 | 1941年8月15日 | 烏拉圭 | 1941年9月11日 |
墨西哥 | 1941年12月25日 | 加拿大 | 1941年 |
葡萄牙 | 1942年3月16日 | 愛爾蘭 | 1942年4月3日 |
希臘 | 1942年4月10日 | 瑞典 | 1942年10月7日 |
冰島 | 1946年2月28日 | 西班牙 | 1946年3月23日 |
義大利 | 1946年4月12日 | 法國 | 1946年11月6日 |
荷蘭 | 1946年12月15日 | 捷克斯洛伐克 | 1946年12月17日 |
中國香港 | 1947年10月16日 | 挪威 | 1948年10月31日 |
瑞士 | 1948年12月25日 | 蘇聯 | 1948年12月25日 |
保加利亞 | 1948年12月25日 | 南斯拉夫 | 1949年7月31日 |
芬蘭 | 1949年11月4日 | 波蘭 | 1950年8月7日 |
奧地利 | 1951年1月12日 | 丹麥 | 1951年4月2日 |
西德 | 1952年10月10日 | 菲律賓 | 1953年2月26日 |
泰國 | 1953年6月13日 | 比利時 | 1953年8月14日 |
印度 | 1953年12月25日 | 土耳其 | 1954年8月15日 |
日本 | 1955年9月23日 | 韓國 | 1955年10月3日 |
馬爾他 | 1959年7月31日 | 南非 | 1961年6月29日 |
紐西蘭 | 1961年6月29日 | 黎巴嫩 | 1967年12月25日 |
摩洛哥 | 1974年3月16日 | 伊朗 | 1974年3月16日 |
埃及 | 1974年3月26日 | 新加坡 | 1974年6月17日 |
卡達 | 1974年6月17日 | 印度尼西亞 | |
斯里蘭卡 | 1985年4月26日 | 科威特 | 1986年6月4日 |
《幻想曲》經過時間的檢驗,證明了它高瞻遠矚的地位。在這部動畫與音樂完美結合的作品中,幾乎每一段都是令觀眾浮想聯翩到的寓言。《幻想曲》雖然貌似簡單,徹底超越了語言和劇情,但是該片實際上其內在結構非常嚴謹,通過詮釋八段古典音樂名作,該片也將聲音和畫面的配合得相得益彰。該片的單個片段也不乏情趣,尤其是米老鼠當徒弟、時光之舞、春之祭等片段,其創意之精彩,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在《魔法師的學徒》段落,創作者們巧妙地將世界名曲打造成了一個關於米老鼠的幻想故事,生動有趣的畫面深入淺出地將古典曲調變成了床頭故事。費城管弦樂團的演奏也與《幻想曲》的動畫交相輝應。(時光網評)
《幻想曲》沒有傳統的電影情節,而是是首次嘗試將音樂和美術所作的一次偉大的結合,以美術來詮釋音樂,不僅米老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動畫和古典音樂的配合也令人驚嘆。(環球網評)
《幻想曲》是動畫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採用古典音樂與動畫相結合的形式,使得動畫片的表現形式走向多元化,實現藝術跨界合作的可能。(新浪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