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雞肉菜的結果 展開

雞肉菜

菊科蒿屬植物

雞肉菜,中藥牡蒿的俗名,又名腳板蒿(湖北、湖南等地叫法),菊科艾屬植物。牡蒿(Artemisia japonica Thunb)可全草入葯。未開花前採收,夏季曬乾。

塘葛菜


一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全體無毛,直根系,莖直立粗壯,分枝梢帶紫色,紅褐色。雞肉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蔊菜素、蛋白質、胡蘿蔔素、蔊菜醯胺等營養元素。雞肉菜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全株均可供藥用,性涼、味微苦、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治黃疸病、疔瘡紅腫疼痛、止咳化痰、活血通絡之功效。嫩莖葉可食用。

物種簡介


雞肉菜,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60~90厘米。葉互生;莖中部以下的葉,基部楔形,先端羽狀3裂,中間裂片較寬,又羽狀3裂;中部以上的葉線形,全緣;葉兩面綠色,無毛。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狀,
雞肉菜
雞肉菜
每一頭狀花序球形,直徑約1.5毫米;總苞球形,苞片3~4層,外層苞片較小,卵形,內層苞片橢圓狀,背面中央部為綠色,邊緣膜質;花托球形,上生兩性花及雌花,花冠均為管狀;雌花位於花托之外圍,花冠中央僅有雌蕊1枚,柱頭2裂;中央為兩性花,花冠先端5裂;雄蕊5枚,花藥合生,圍繞柱頭四周;雌蕊1枚,位於中央,柱頭頭狀。瘦果橢圓形,無毛。花期9~10月。

形態特徵


乾燥的全草,莖圓柱形,直徑1~3毫米,表面黑棕色或棕色;質堅硬,折斷面呈纖維狀,黃白色,中央有白色疏鬆的髓。殘留的葉片黃綠色至棕黑色,多破碎不全,皺縮捲曲,質脆易脫。花序黃綠色,苞片內可見長橢圓形褐色種子數枚。氣香,味微苦。
雞肉菜
雞肉菜

分佈範圍


生長於山坡路旁或荒地上。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主產於江蘇、四川等地。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全草含揮髮油,中有咕巴烯、乙酸金合歡醇酯、石竹烯、三環印須芒烯、β-葎草烯、ε-,δ-及γ-蓽澄茄烯;另外還含α-及β-蒎烯、莰烯、檸檬烯、1,8-桉葉素、蛔蒿酮、α-側柏酮、蛔蒿醇和β-波旁老鸛草烯。
性味
苦微甘,寒。
雞肉菜
雞肉菜
功能主治
解表,清熱,殺蟲。治感冒身熱,勞傷咳嗽,潮熱,小兒疳熱,瘧疾,口瘡,疥癬,濕疹。

食療健康

性平、溫、味甘,入脾、胃經;
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
用於治療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泄瀉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產後乳少、消渴、水腫、小便數頻、遺精、耳聾耳鳴等。
常吃雞肉炒菜花可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提高免疫力,防止感冒和壞血病。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老人、病人、體弱者更宜食用。
1.感冒發熱、內火偏旺、痰濕偏重之人、肥胖症、患有熱毒癤腫之人、高血壓、血脂偏高、膽囊炎、膽石症的人忌食;
2.雞肉性溫,助火,肝陽上亢及口腔糜爛、皮膚癤腫、大便秘結者不宜食用;
3. 動脈硬化、冠心病和高血脂患者忌飲雞湯;感冒伴有頭痛、乏力、發熱的人忌食雞肉,雞湯。

食物相剋

雞肉忌與野雞、甲魚、芥末、鯉魚、鯽魚、兔肉、李子、蝦子、芝麻、菊花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營養價值

雞肉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入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

加工方式

1.雞肉可熱炒,燉湯,涼拌;
2.雞肉的營養高於雞湯。雞湯,內含膠質蛋白、肌肽、肌酐和氨基酸等,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易於吸收消化,對身體大有補益。適用於營養不良、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月經不調、病後虛弱等人食用;
3.雞屁股是淋巴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儲存病菌,病毒和致癌物的倉庫,應棄掉不要。
4.雞的肉質內含有谷氨酸鈉,可以說是“自帶味精”。烹調鮮雞時只需放油、精鹽、蔥、姜、醬油等,味道就很鮮美。如果再放入花椒、大料等厚味的調料,反而會把雞的鮮味驅走或掩蓋。但買回的凍光雞由於沒有開膛,常有一股惡味兒,做時可以適當放些花椒、大料,有助於驅除惡味兒。
備註
1.識別注水雞:注過水的雞,翅膀下一般有紅針點或烏黑色,其皮層有打滑的現象,肉質也特別有彈性,用手輕輕拍一下,會發出“噗噗”的聲音。最快捷的識別方法是:用手指在雞腔內膜上輕輕摳幾下,如果是注過水的雞,就會從肉里流出水來。
2.雞肉的表面如果具有光澤且有彈性者,即表示尚新鮮。失去新鮮度時便會分泌出肉汁,而會變得較軟。在超市中,由於均用包裝密封,因此只要倒著看,如有汁液,即表示新鮮度不佳而不要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