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廟埡鄉的結果 展開

廟埡鄉

四川萬源市廟埡鄉

廟埡鄉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07°34′56″,北緯31°44′28″。位於四川省萬源市西南,距城區西南109公里。東接河口鎮,南與宣漢縣紅峰鄉、本市鷹背鄉相鄰,西與平昌縣鎮龍鎮接壤,北靠秦河鄉,總面積48平方公里,轄五個行政村,一個社區。36個村民小組,人口為9795人(2017)。境內有荔枝古道、北宋嘉估寺、紅三十軍政治部舊址、紅軍標語、明清古墓群、古民居群等遺址,皇城寨上可觀看雲海、日出、梯田等景觀,文化底蘊較濃厚。

2020年06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達州市調整萬源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20〕8號):撤銷廟埡鄉,將原廟埡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河口鎮管轄,河口鎮人民政府駐向陽社區向陽南路1號。

鄉鎮概況


交通十分方便,有即將動工的省道101(成都——陝西鎮巴)路,省道403(宣漢廠溪——萬源廟埡)路。通村率100%,村社通車里程120公里;通訊發展迅速,全鄉已開通移動、電信和聯通網路,;農村住戶通電率100%。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清光緒年間,住牟家坡的鄉約蘇香武為了方便起見,倡議大家建一條“—”字形的合面街道與原關帝廟相接。此合面街位於皇城寨與火峰山之間的山埡,故命名“廟埡”。
政區沿革鄉境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后屬太平縣七鄉一甲,民國初期隸屬於萬源縣六區。1933年10月紅軍建立廟埡鄉蘇維埃,屬紅勝縣蘇維埃轄。解放初為廟埡鄉,屬羅文區轄。1951年12月年改為河口區轄。1958年9月更名高峰公社,1961年10月年更名為廟埡公社,1983年4月複名為廟埡鄉。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鄉內地形呈東高逐漸緩向西低的階梯狀台地兼峽谷。主要山峰有皇城寨,火峰山,史家山。最高海拔位於皇城寨1142米,最低海拔位於馬斑灘356米。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為14.3℃,極端最低氣溫-8℃(2017年12月4日),極端最高氣溫38℃(2011年8月23日);生長期年平均200天,無霜期年平均200天,最長230天,最短17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18.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約115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36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
水文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河流有馬斑灘河自秦河北入境,由南而北,境內河道長2.5公里,流域面積0.23平方千米。團結水庫於境內西南部,地處廟埡鄉雲程村四組境內,水庫的集雨面積0.24平方公里,借集雨面積0.15平方公里。
自然災害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水災等。洪災平均5年3遇,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10年7月17日,經濟損失1763萬元。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
耕地面積8610畝,人均0.9畝;農業總產值2011年達3443萬元,比上年增加7.3%。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7年生產糧食5761噸,人均603千克,其中水稻2701噸、小麥80噸、玉米744噸、油菜445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蔬菜。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3475畝,產量445噸;蔬菜種植面積1561畝,產量2240噸,2017年末人均純收入達3610元。
畜牧業以豬、羊、家禽為主。2017年生豬飼養量1.3萬頭,出欄0.61萬頭,牛飼養量0.17萬頭,出欄0.10萬頭;羊飼養量0.14萬隻,出欄0.9萬隻;家禽飼養6萬隻,出欄3.8萬隻,畜牧業總收入147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2%。
截止2017年末,累計造林5775畝,其中防護林4657畝,經濟林1118畝,農民住宅四旁植樹和公路沿線植樹450萬株,森林覆蓋率56.%,活立木畜積量6000立方米。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2017年末有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處,各類文化專業戶21戶。
教育2017年末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400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5所,在校學生523人,專任教師3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學生213人,專任教師2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7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6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醫療衛生2017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4個,門診部1個;有床位2張,專業衛生人員8名,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人。有5個村級衛生站,村醫療人員5人。
2017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6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8135人,參保率95%。
體育2017年末有學校體育場地5個,分別設在中心小學、初中部、名揚村小學、尖山村小學和禮壺小學。
廣播電視2005年鄉設立廣播電視站,2011年截止用有線電視用戶300戶,入戶率13.2%;村村通用戶1859戶,入戶率82%。
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戶,人數24人,支出4.4萬元,比上年增長24%,月人均165元;城市醫療救助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人次,共支出2.271萬元。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50戶,人數554人,支出42.6萬元,比上年增長48%,月人均64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5人,支出8.1萬元,月人均150元;農村醫療救助12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34人次,共支出2.2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01人次,支出2萬元。(2011年統計)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3萬元。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2011年客運總量3.13萬人次,貨運總量萬16.4噸。
境內有省道13.4公里,村、社道路32條,共106公里,已硬化106公里。
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局代辦所1處,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5000份。電信企業3家,普及率100%,網際網路用戶300戶。
旅遊資源
大巴山深處又一旅遊勝地——萬源市廟埡鄉皇城寨
收集整理:馬桂鍇
“睡著腳不齊,站起馬懸蹄。獨眼定乾坤,走路風擺旗”。這是清末民初流傳在四川萬源市廟埡鄉一帶的民謠。說的是佔據“皇城寨”為王的“蘇二大王”的形象。皇城寨位於四川省萬源市廟埡鄉,寨上一馬平川,有田地草坡2萬餘畝。獨路一條,軍事要地。登上寨去,山鄉田園,遠景風光盡收眼底,是萬源一大旅遊勝地。
廟埡鄉[四川萬源市廟埡鄉]
廟埡鄉[四川萬源市廟埡鄉]
生態天然氧吧休閑之地——廟埡鄉
皇城寨位於四川省萬源市、平昌縣宣漢縣三縣市交界處,地理、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有省道101(成都-陝西鎮巴)路、省道403(宣漢廠溪-萬源廟埡)路相匯於此。境內有荔枝古道、宋朝嘉佑年間的義莊寺、古關口雲程關、紅33軍政治部\紅軍醫院遺址、紅軍標語、火峰山、史家山等景點,特別是皇城寨上的景點更是舉不勝舉,如:豹子坎、皇城寨門、老虎洞、神仙洞、皇帝登位、倒鷹嘴等。傳說皇城寨原本叫雲程寨,由於廟埡境內非常乾旱,一天七仙女下凡路過這裡,寨上的皇帝(自封的)祈求仙女們施法把位於不遠處三溪口大河築起來,如此就可儲起水灌溉飲用了,仙女們看到此處風景秀麗,民風淳樸,又看當時的皇帝深受百姓愛戴,就答應了,於是決定明日雞鳴前施法築堤。但這一願望很快就被位於不遠處火峰山的麻衣道人知曉了,由於嫉恨在心,於是他提前半夜學雞叫,七仙女施法未果,走時慌慌忙忙丟下七堆小土包,就是今天位於廟埡小學周圍的七座小山丘,皇城寨也因此而得名。
皇城寨頂看雲海
皇城寨山腳下是一大片梯田,站在山頂望去,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張張明鏡,有曲有直,鑲嵌在漫漫山野,好一派山鄉田園風光。我國著名畫家吳冠中1982年曾來此寫生,一口乾糧一口水,站在山上流連忘返。曾感言:“我走過祖國的大江南北,沒想到在川東這個地方還有這麼好的景色”。后回京曾畫“天府風光”留在首都機場。
仰首望上去,湛藍的天空下,陽光燦爛地做著背景,勾勒出高山那懸崖峭壁奇石怪壘的身架,更是把遊客所有的崇敬和讚歎都寫在了高處。“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皇城寨頂觀日出
廟埡鄉[四川萬源市廟埡鄉]
廟埡鄉[四川萬源市廟埡鄉]

濃濃鄉情


萬源市廟埡學校
萬源市廟埡學校
廟埡鄉七旬老人捐贈祖業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為家鄉的教育事業作出一點貢獻,這是我畢生的心愿!希望家鄉的孩子們多讀書,好好讀書!”10月13日上午,現身居萬源城區的廟埡鄉76歲高齡的曾環榮老人親手將一張3萬元的支票交給廟埡學校校長蘇維,以表達他對家鄉教育事業的一片關懷之情。曾環榮夫婦小時候家境都十分貧困,加之曾環榮的母親長期生病,他剛上完初小就被迫輟學;妻子張大珍雖在解放初讀過書,但後來因交不起參角五分錢的學費,小學三年級讀了幾天也無奈地含淚離開了校園。長期以來,夫婦倆吃盡了沒文化的苦頭,特別是看到電視上那些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時,更是勾起了他們對自己童年的回憶。為此,曾環榮夫婦決定將原在廟埡鄉街上一間祖上留傳下來的房屋變賣后全部房款贈與廟埡學校,用於資助家鄉的貧困學生。

特色產業


1、生豬
2、肉兔
3、淡水養魚
4、土雞
5、蠶桑
6、西瓜
7、老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