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區
低碳社區
低碳社區的組成部分之一是能源結構的循環,一個領先的小氣候和可持續能源的社區。
目前對“低碳社區”概念的直接定義還較少,多數是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出發進行描述:
1.從低碳經濟角度進行闡述,認為低碳城市社區是在低碳經濟模式下的城市社區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革;
2.從減少碳排放的角度進行定義,認為低碳社區指在社區內除了將所有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降到最低外,也希望透過生態綠化等措施,達到零碳排放的目標;
3.從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出發,從可持續社區和一個地球生活社區模式的倡導下提出低碳社區建設模式,以低碳或可持續的概念來改變民眾的行為模式,來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CO2的排放;
4.從城市結構關係的描述,當代城市土地開發主要體現在社區的建設上,社區的結構是城市結構的細胞,社區結構與密度對城市能源及CO2排放起了關鍵的作用。
“低碳”(Low-carbon)概念是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倡減少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中溫室氣體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2003年英國政府發表了《能源白皮書》,題為:“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概念(Low carbon Economy),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並逐漸成為一個國際趨勢。《能源白皮書》指出,低碳經濟是通過更少的自然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獲得更多的經濟產出,創造實現更高的生活標準和更好的生活質量的途徑和機會,並為發展、應用和輸出先進技術創造新的商機和更多的就業機會。從內涵看,低碳經濟兼顧了“低碳”和“經濟”,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低碳,意味著經濟發展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或停止對碳基燃料的依賴,實現能源利用轉型和經濟轉型;經濟,意味著要在能源利用轉型的基礎上和過程中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的穩定和可持續性,這種理念不能排斥發展和產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長期經濟增長。
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的理念來源於低碳經濟(Low Carbon Economy)。國際科學界已有充分的證據證明,當前氣候變暖有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而城市作為人類活動的主要場所,其運行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的溫室氣體已佔到全球總量的75%左右,製造出全球80%的污染。隨著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城市擴張速度越來越快,城市也因此變得越來越脆弱,頻繁發生的氣候災害威脅到了城市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中國城市也難以倖免。聚焦城市,因其是許多重大環境問題的受害者,更因其具有強大的資源調動力和影響力,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之路上最重要的實施平台就是城市。因此,城市是區域碳減排的重要單元和研究主體,是實現全球減碳和低碳城市化的關健所在。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The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簡稱WWF)的定義,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於較低的水平。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給低碳城市下的定義是:在城市內推行低碳經濟,實現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零碳排放。一般認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間為載體發展低碳經濟,實施綠色交通和建築,轉變居民消費觀念,創新低碳技術,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還有學者認為,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為理念和行為特徵、政府以低碳社會為建設標本和藍圖的城市。低碳城市發展旨在通過經濟發展模式、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在保證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前提下,實現有助於減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設模式和社會發展方式。我們認為,低碳城市就是通過在城市發展低碳經濟,創新低碳技術,改變生活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城市的溫室氣體排放,徹底擺脫以往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和大量廢棄的社會經濟運行模式,形成結構優化、循環利用、節能高效的經濟體系,形成健康、節約、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最終實現城市的清潔發展、高效發展、低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具體來說,低碳城市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內容:第一,低碳城市要求城市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處於較低的水平,保持碳源小於碳匯(碳源是指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碳匯是指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第二,低碳城市要求城市居民形成一種低碳生活理念,保持一種低碳的生活方式。第三,低碳城市要求企業生產方式的低碳化,提高企業能源利用率,降低碳的排放量。第四,低碳城市要求政府以低碳社會為目標,將低碳城市政策化、制度化,為低碳城市建設提供製度上的保障。
低碳城市建設是低碳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發展史中的一場重大社會革命。2009年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綠皮書中將低碳城市的特徵概括為以下幾點:經濟性、安全性、系統性、動態性、區域性。經濟性指在城市中發展低碳經濟能夠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安全性意味著發展消耗低、污染低的產業,對人類和環境具有安全性;系統性指在發展低碳城市的過程中,需要政府、企業、金融機構、消費者等各部門的參與,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缺少一個環節都不能很好地運轉;低碳城市建設體系是一個動態過程,各個部門分工合作,互相影響,不斷推進低碳城市建設的進程;低碳城市建設受到城市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等固有屬性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徵。
在並非重工業密集的城市地區,二氧化碳排放的壓力主要來源於人口,而“社區”是承載人口最重要的基本單元。因此,建設“低碳社區”理所當然地成為建設低碳城市的重要抓手之一。
“一個地球生活”計劃中的英國貝丁頓社區,是首個世界自然基金會和英國生態區域發展集團倡導建設“零能耗”社區,有人類“未來之家”之稱,又被稱為“貝丁頓能源發展”計劃。此計劃在2000年到2002年之間完成,自始至終貫穿著可持續發展及綠色建築理念。貝丁頓零碳社區是位於英國倫敦西南薩頓市的一個城市生態居住區,由Peabody Trust公司承建,環境諮詢組織BioRegional和建築師Bill Dunster合作,目標是在城市中創造一個可持續的生活環境。
1.具體做法
小區有82 套聯體式住宅和1600平方米的工作場地,曾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可持續建設最佳範例”獎,並被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選擇作為2000 年倫敦“可居的城市”展覽中可持續開發的範例。該小區採用一種零耗能開發(Z e r o E n e r g yDevelopment)系統,綜合運用多種環境策略,減少能源、水和小汽車的使用:
(1)建造節能建築
——為了減少建築能耗,建築物的樓頂、外牆和樓板都採用300毫米厚的超級絕熱外層,窗戶選用內充氬氣的三層玻璃窗;窗框採用木材以減少熱傳導。
——採用了自然通風系統來最小化通風能耗;經特殊設計的“風帽”可隨風向的改變而轉動,以利用風壓給建築內部提供新鮮空氣和排出室內的污濁空氣,而“風帽”中的熱交換模塊則利用廢氣中的熱量來預熱室外寒冷的新鮮空氣。根據實驗,最多有70%的通風熱損失可以在此熱交換過程中挽回;
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源方面:貝丁頓社區的綜合熱電廠(CHP)採用熱電聯產系統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用電和熱水,由一台130kw的高效燃木鍋爐進行運作。主要以當地的廢木料為燃料,既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又減小了城市垃圾填埋的壓力;
——採用節約水資源的策略:通過使用節水設備和利用雨水、中水,減少居民1/3 的自來水消耗。停車場採用多孔滲水材料,減少地表水流失;社區廢水經小規模污水處理系統就地處理,將廢水處理成可循環利用的中水;
(2)採用環保材料
——為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在建造材料的取得上,制定了“當地獲取”的政策,以減少交通運輸,並選用環保建築材料,甚至使用了大量回收或是再生的建築材料。項目完成時,其52%的建築材料在場地56. 3平方公里範圍內獲得, 15%的建築材料為回收或再生的。例如項目中95%的結構用鋼材都是再生鋼材,是從其56. 3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拆毀建築場地回收的。選用木窗框而不是UPVC窗框則減少了大約800噸UPVC在製造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整個項目排放量的12. 5% ;
(3)優化社區結構
——在貝丁頓社區,對建成房產進行了有組織的分配:三分之一的房子用於社會公共設施;三分之一用於出租,所得收入歸中間人———慈善機構或民間團體所有;另外的三分之一則以傳統的售房方式上市銷售。這樣的分配使用方式搭建了住宅小區與外界的橋樑,促進了小區居民與當地團體的交流。為了讓這些以不同方式入住的居民們生活得更團結更和諧,設計師預見性地設置了很多公共場所以及設施,例如幼兒園、圖書館以及ZED吧。
——創造性地利用“棕地”;生活與居住空間的適當混合有助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進不同收入階層的混合居住,形成多樣性的社區;
(4)倡導綠色交通
採用以減少小汽車交通為目標的“綠色交通規劃”,主要內容包括:
——減少居民出行需要:社區內的辦公區為部分居民提供在社區內工作的機會。公寓和商住、辦公空間的聯合開發,使這些居民可以從家中徒步前往工作場所,減少社區內的交通量。同時,為減少居民駕車外出,物業管理公司也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包括:為社區內的商店組織當地貨源,提供新鮮的環保蔬菜、水果等食品;退台式屋頂每上一層都往裡設個退縮位,為下一層公寓營造露台或花園,鼓勵居民在自家花園中種植蔬菜和農作物;社區內還設置多種公共場所——商店、咖啡館和帶有兒童看護設施的保健中心,滿足居民多樣化的生活需要。
——社區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網路,包括兩個通往倫敦的火車站台和社區內部的兩條公交線路。開發商還建造了寬敞的自行車庫和自行車道。遵循“步行者優先”的政策,人行道上有良好的照明設備,四處都設有嬰兒車、輪椅通行的特殊通道。社區為電動車輛設置免費的充電站。其電力來源於所有家庭裝配的太陽能光電板(將太陽能轉換為電力),總面積為777平方米的太陽能光電板,峰值電量高達109KWH(千瓦)時,可供40輛電動車使用。
——提倡合用或租賃汽車:為滿足遠途出行需要,社區鼓勵居民合乘一輛私家車上班,改變一人一車的浪費現象。當地政府也在公路上劃出專門的特快車道(Car Pool),專供載有兩人以上的小汽車行駛。同時,社區內設有汽車租賃俱樂部,目的是降低社區的私家車擁有量,讓居民習慣在短途出行時使用電動車。
2.行動效果
貝丁頓社區六年多來的實際經驗與運行模式,驗證了此一模式社區的高可行性,使用者也能獲得相當的滿意度,徹底落實了“一個地球生活”的十大可持續原則,成為碳平衡值趨近於零的社區。貝丁頓證實了可持續生活可以是簡單的、負擔得起的、具吸引力的。因為技術層面與可持續觀念的成熟,使得可持續生活已經可以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高不可攀,生活品質更不會因為環保而被犧牲。
德國弗萊堡市被譽為“綠色之都”和“太陽能之城”,是全球率先實現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城市之一,世界各地許多城市和社區視為楷模。沃邦是弗萊堡市一個富有吸引力、適宜於小家庭居住的社區。區內的房屋多集體建造,並以低耗能、能源自給和利用太陽能等作為建房準則,被譽為德國可持續社區的標桿。
1.以太陽為經濟要素,發展太陽能專業和應用中心
弗萊堡年平均日照時數超過1800個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量為1117千瓦/平方米,屬於德國日照最豐富的城市之一。不論是弗萊堡足球俱樂部的主場巴登諾瓦足球場還是市政廳大樓,或者是學校、教堂和民居,太陽能電池可謂無處不在。
——從1986年以來,市政府採取自立項目、撥款資助和規劃用地等形式,積極扶持太陽能利用的發展。並從地區能源供應公司做起,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
——設立太陽能系統研究所、國際太陽能協會(ISES)以及相關企業(例如太陽能電池廠、太陽能市場股份公司、太陽能電流股份公司)、供貨商和服務部門等,形成弗萊堡太陽能經濟和太陽能研究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先進的垃圾處理構思
——城市近80%的用紙為廢紙回收加工紙。
——採取各種物質刺激手段控制垃圾量,包括對使用環保“尿不濕”提供補貼,對集體合用垃圾回收桶的住戶降低他們的垃圾處理費用,對居民自做垃圾堆肥進行補助等等。
——建立具有很高環保標準的垃圾處理站,垃圾焚燒過程產生的餘熱,可保證兩萬五千戶人家的供暖。城市百分之一的用電,也來自於利用垃圾發酵產生的能量。
3.有遠見的“學習型規劃”和市民參與
“學習型規劃”奠定了沃邦社區成功發展的基礎,它結合民眾參與和共同治理的精神,讓市區規劃能夠有最大的彈性,同時也讓市民能夠進入決策過程。由“沃邦論壇”所策動的廣泛民眾積極參與的各項活動,推動了“沃邦可持續模式”計劃,以合作參與方式、可持續社區理念來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
4.推行“沃邦可持續模式”
“沃邦可持續模式”計劃在節能減排、減少交通、社會整合及創造可持續鄰里方面都取得了相當成功的經驗:
——沃邦社區是全歐洲“被動式能源建築”密度最高的地區。弗萊堡市政府在沃邦社區初期規劃時就制定了65kWh /m2 a的建築能源標準,目前已經有接近150棟達到“極低耗能”標準( 15kWh /m2 a)的被動式能源住宅。沃邦社區有超過65%的住戶用電來自區域供電系統,並大量推廣太陽能及社區能源循環系統,截至2007年為止,弗萊堡的太陽光電板鋪設面積已達11000平方米,同時運作時可生產7300千瓦電力。這讓沃邦社區更加節省電力,並且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使用80%木屑及20%天然氣的高效熱電聯產再生能源裝置提供沃邦區的供暖系統,通過好的隔熱及有效的暖氣供應大約可減少60%的二氧化碳排放;
——社區內限制私人汽車的使用,大部分住戶放棄購買私人汽車,私車統一存放在區內的兩個公用車庫。建設連接市中心的有軌電車,改造自行車道,使更多的居民放棄使用汽車而改乘公交車或使用自行車。
著名學者林輝首次把低碳內涵延展為:低碳社會、低碳經濟、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家庭、低碳旅遊、低碳文化、低碳哲學、低碳藝術、低碳音樂、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義。嘗試' 低碳生活'「低碳生活 (low carbon living)」,正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
在中國,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噸,但一個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積,開1.6L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也會在2611噸。節能減排勢在必行。
如果說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節約能源這些環保理念已成行為準則,低碳生活則更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包括以下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
■食品之間、食品與冰箱之間應留有約10毫米以上的空隙。
■用數個塑料盒盛水,在冷凍室製成冰後放入冷藏室,這樣能延長停機時間、減少開機時間。
空調啟動瞬間電流較大,頻繁開關相當費電,且易損壞壓縮機。
■將風扇放在空調內機下方,利用風扇風力提高製冷效果。
■空調開啟幾小時后關閉,馬上開電風扇。晚上用這個方法,可以不用整夜開空調,省電近50%。
■將空調設置在除濕模式工作,此時即使室溫稍高也能令人感覺涼爽,且比製冷模式省電。
在同樣長的洗滌時間裡,弱檔工作時,電動機啟動次數較多,也就是說,使用強檔其實比弱檔省電,且可延長洗衣機的壽命。
■按轉速1680轉/分(只適用渦輪式)脫水1分鐘計算,脫水率可達55%。一般脫水不超過3分鐘。再延長脫水時間則意義不大。
■較乾的食品加水后攪拌均勻,加熱前用聚丙烯保鮮膜覆蓋或者包好,或使用有蓋的耐熱的玻璃器皿加熱。
■每次加熱或烹調的食品以不超過0.5千克為宜,最好切成小塊,量多時應分時段加熱,中間加以攪拌。
■儘可能使用“高火”。
■為減少解凍食品時開關微波爐的次數,可預先將食品從冰箱冷凍室移入冷藏室,慢慢解凍,並充分利用冷凍食品中的“冷能”。
計算機
■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電腦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關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印表機等外圍設備;少讓硬碟、軟盤、光碟同時工作;適當降低顯示器的亮度。
■用筆記本計算機要特別注意:對電池完全放電;盡量不使用外接設備;關閉暫不使用的設備和介面;關閉屏幕保護程序;合理選擇關機方式:需要立即恢復時採用“待機”、電池運用選“睡眠”、長時間不用選“關機”;電池運用時,在WindowsXP下,通過SpeedStep技術,CPU自動降頻,功耗可降低40%。
燃氣
■用大火比用小火烹調時間短,可以減少熱量散失。但也不宜讓火超出鍋底,以免浪費燃氣。
■夏季氣溫高,燒開水前先不加蓋,讓比空氣溫度低的水與空氣進行熱交換,等自然升溫至空氣溫度時再加蓋燒水,可省燃氣。
■燒煮前,先擦干鍋外的水滴,能夠煮的食物盡量不用蒸的方法烹飪,不易煮爛的食品用高壓鍋或無油煙不鏽鋼鍋燒煮、加熱熟食用微波爐等等方法,也都有助於節省燃氣。
■開短會也是一種節約,照明、空調、擴音用電都能省下來。即將過期的香水,可噴灑在塞入枕頭的乾燥花里、洗衣服的水中和拖過的地板上
■任何電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頭
■盡量選用公共交通,開車出門購物要有購物計劃,儘可能一次購足。多步行,騎自行車,坐輕軌地鐵,少開車。
■開車節能:避免冷車啟動,減少怠速時間,避免突然變速,選擇合適擋位避免低檔跑高速,定期更換機油,高速莫開窗,輪胎氣壓要適當。
■多用電郵,MSN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傳真印表機
■多植樹。
「低碳飲食(Low-carbon diet)」
1972年,阿特金斯醫生撰寫的《阿特金斯醫生的新飲食革命》首次出版,書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飲食方式。在此之前的節食方法要麼提倡減少每天攝入的熱量,要麼提倡同時減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但是,阿特金斯醫生提出的飲食法卻只注重嚴格地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那麼,什麼是碳水化合物呢?
您可能聽說過“碳水化合物”和“複合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來源廣泛,例如:米飯、義大利面、麵包、餅乾、穀物、水果和蔬菜。碳水化合物為人體提供基本的能量所需。您可以將身體與碳水化合物之間的關係比作汽車發動機與汽油之間的關係。
最簡單的碳水化合物是葡萄糖。葡萄糖,又稱“血糖”或“右旋糖”,隨血液流動,因此可供全身細胞所需。體內細胞吸收葡萄糖,並將其轉化為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
“碳水化合物”一詞源於葡萄糖由碳和水組成這一事實。葡萄糖的化學分子式為:C6H12O6 [編輯本段]低碳生活-娛樂圈的低碳趣談 你知道嗎?歌壇天后麥當娜最近“挨批”了。環保專家預計她的全球巡迴演唱會將造成1635噸的廢氣污染。看看環保專家給她算的賬:搭乘私人飛機,95噸廢氣;250名工作人員搭乘客機,1080噸碳污染;貨運交通,碳排放達460噸。
“低碳生活”雖然是個新概念,但它反映的卻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世界對此問題的共識日益增多。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致使全球人類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態環境。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儘管仍有學者對氣候變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於“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順應了人類“未雨綢繆”的謹慎原則和追求完美的心理與理想,因此“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漸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
低碳生活的出現不僅告訴人們,你可以為減碳做些什麼,還告訴人們,你可以怎麼做。在這種生活方式逐漸興起的時候,大家開始關心,我今天有沒有為減碳做些什麼呢?在北京的八達嶺,一個碳匯林林場已經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來這裡購買碳匯林或種樹。比起少開車、少開空調,購買碳匯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什麼樣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麼呢?簡單來說,“低碳”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只要你願意主動去約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你就可以加入進來。當然,低碳並不意味著就要刻意去節儉,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自12月7日開幕以來,就被冠以“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會議”、“改變地球命運的會議”等各種重量級頭銜。這次會議試圖建立一個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讓很多人對人類當前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開始了深刻的反思。
1、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低碳生活。
2、每張紙都雙面列印,相當於保留下半片原本將被砍掉的森林;
3、隨手關燈、開關、拔插頭,這是第一步,也是個人修養的表現;不坐電梯爬樓梯,省下大家的電,換自己的健康;
4、綠化不僅是去郊區種樹,在家種些花草一樣可以,還無須開車;
5、是的,一隻塑料袋5毛錢,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錢的50倍;
6、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經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經用了,請用積水來沖洗馬桶;
7、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碟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
8、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一不擔心油價漲,二不擔心體重漲;
9、沒必要一進門就把全部照明打開,人類發明電燈至今不過130年,之前的幾千年也過得好好的;
10、考慮到坐公交為世界環境做的貢獻,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開私家車帶來的優越感;
11、請相信,痴迷皮草那不過是一種反祖衝動;
12、可以這麼認為,氣候變暖一部分是出於對過度使用空調\暖氣的報復;
13、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為製造他們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14、如果你知道西方一些海洋博物館里展出中國生產的魚翅罐頭,還會有這麼好的食慾吃魚翅撈飯么;
15、未必紅木和真皮才能體現居家品味;建議使用竹制傢具,因為竹子比樹木長得快;
16、其實利用太陽能這種環保能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盡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17、過量肉食至少傷害三個對:動物,你自己和地球;
18、婚禮儀式不是你憋足28年勁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積累的PK。如今簡約、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件值;
19、認為把水龍頭開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盤碗洗得更乾淨,那只是心理作用;
20、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衣服攢夠一桶再洗不是因為懶,而是為了節約水電;
21、把一個孩子從嬰兒期養到學齡前,花費確實不少,部分玩具、衣物、書籍用二手的就好;
22、如果堵車的隊伍太長,還是先熄了火,安心等會兒吧;
24、等期檢查輪胎氣壓,氣量過低或過足都會增加油耗;
25、定期清洗空調,不僅為了健康,還可以省不少電;
26、一般的車用93#油就夠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廢油,還傷發動機;
27、跟老公交司機學習如何省油:少用急剎車,把油門關了,靠慣性滑過去;
28、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個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潔癖也不用這麼誇張;
29、科學地勤儉節約是優良傳統;剩菜冷卻后,用保鮮膜包好再送進冰箱;熱汽不僅增加冰箱做功,還會結霜,雙重費電;
30、其實空調外機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設計的,給它穿外套,只會降低散熱效果,當然費電;
31、洗衣粉出泡多少與洗凈能力之間無必然聯繫,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幾次,省水省電省時間;
32、洗衣機開強檔比開弱檔更省電,還能延長機器壽命;
33、電視機在待機狀態下耗電量一般為其開機功率的10%左右,這筆帳算起來還真不太小;
34、如果只用電腦聽音樂,顯示器僅可以調暗,或者乾脆關掉;
35、如果熱水用得多,不妨讓熱水器始終通電保濕,因為保濕一天所用的電,比一箱涼水燒到相同溫度還要低;
36、洗乾淨同樣一輛車,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龍頭沖洗用水量的1/8;
37、可以把馬桶水箱里的浮球調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
38、建立節省檔案,把每月消耗的水電煤氣也記記賬,做到心中有數;
39、買電器看節能指標,這是最簡單不過的方法了;
40、實驗證明,中火燒水最省氣;
41、10年前亂丟電池還可以能是無知,現在就完全是不負責任了;
42、隨身常備筷子或勺子,已經是環保人士的一種標籤;
43、冰箱內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
44、開短會也是一種節約-照明、空調、音響等等;
45、沒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費電的;
46、如果不是必要的話,盡量買本地、當季的產品,運輸和包裝常常比生產更耗能;
47、植樹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單,排多少,吸多少;
48、衣服多選棉質、亞麻和絲綢,不僅環保、時尚,而且優雅、耐穿;
49、烘乾真的很必要嗎?還是多讓你的衣服晒晒太陽吧;
50、美國有統計表明:離婚之後的人均資源消耗量比離婚前高出42%-61%,讓我們用婚姻保護地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