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廟

河南省偃師市火神廟

火神廟又名火星宮(火星聖祠)是火神凹的標誌性建築群。位於偃師高龍鎮火神窪,東襟軒轅雄關,西連古都洛陽,萬安峙其南,伊水經其北,堪稱鍾靈毓秀。

建築介紹


偃師火星宮
偃師火星宮
火神廟又名火星宮(火星聖祠)是火神凹的標誌性建築群。位於偃師 高龍鎮火神窪,東襟軒轅雄關,西連古都洛陽,萬安峙其南,伊水經其北,堪稱鍾靈毓秀。宮院坐北面南,山門上懸匾“火星宮”,側牌“偃師市道教協會”,耀眼奪目。207國道、火焦公路會於前,龍顧路過其後。宮寬38米,長64米,正殿3尊娘娘慈顏安詳,栩栩如生。后樓上有無極母,太極母,皇極母。東陪殿十二老母陪觀音,西陪殿十帝閻王陪地藏。東南角鐘鼓樓13檐磨角引人入勝,東西後方有客室、禪房、道協辦公室。整個宮院翠柏成行,鮮花似錦,巍峨壯觀,勝景宜人。宮中香火繚繞,神功浩蕩,威震中原,譽滿華夷,靈光應驗,千秋傳頌,方圓百里信眾朝宮者跋山涉水,絡繹不絕,朝拜者無不肅然起敬,恭致虔誠。宮門前雙獅雄踞,有四畝大的岩板廣場,並建有銅架台座,常有文娛樂隊為光大教義而歡躍演唱。廟舊址在龍顧路旁偃師第五高中一帶,如今尚存清代以來重修碑刻多通。到清代眾香客為使神靈顯示神威在康熙甲戌(1694年)由四大善人共議推薦陳王前,閻楨為首領,募資修建,大殿落成后擬廟會於每年正月十九日。屆時,四方來集遠近香客最盛。雍正九年舞樓告竣,嗣後神會屆期,入廟奉敬,迎神賽社,神昭其靈,乾隆三年建造圍牆,六年修補山門,四十六年創建廣生配殿,塑聖像廣生母。嘉慶八年興建啟聖閣於大殿後,為娘娘之老祖母即太極母,特設尊位以崇敬。道光九年在啟聖殿前東側創修客室、齋房,以備佈道傳經迎神賽社,講習議工,同年又重修山門、大殿卷棚、舞樓以及通廟垣牆,重新整飭,以顯輝煌。民國二十年完整,廟宇座北向南,寬約十七米,長約八十五米。

結構


火神廟的主體建築現基本保存完整。最南端為隆恩殿,供奉隆恩真君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往北便是主殿火祖殿,供奉南方火德熒惑星君,即通常所謂的火祖、火神。火祖殿內原懸有乾隆皇帝御筆之匾及對聯,匾曰“司南利用”,聯曰“菽粟並資仁,功成既濟;槐榆分佈令,序美惟修”。另外,此殿頂還有一漆金八角蟠龍藻井,精巧無比,在京內並不多見。火祖殿之北為“萬歲景命閣”,俗稱玉皇閣。閣內原懸有乾隆御匾“紫霄香案”。最北面為斗姥閣,閣內原懸有乾隆御匾「妙統辰樞」。在“斗姥閣”兩側的連廊下,各有一掖門,直通廟后一水亭,可觀什剎海煙波,可惜早已不存。

景觀


隆恩殿、火祖殿、玉皇閣、斗姥閣 內容錯誤。混入了北京火神廟的內容。風牛馬不相及。

歷史


火神廟北城日中坊火德真君廟,唐貞觀中址,元至正六年修也。萬曆三十三年,改增碧瓦重閣焉。前殿曰隆恩,后閣曰萬歲景靈閣,左右輔聖、弼靈等六殿。殿後水亭,望北湖。建廟北而濱湖焉,以水濟而勝厭也。先是,皇極殿災,乾清宮又災,噦鸞殿又災,上命道錄司左玄義呂元節主祝事,月給帑五十清醮也。殿墀二碑:一右春坊朱之蕃撰,一禮部侍郎翁正春撰。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巳刻,北安門內侍忽聞粗細樂,先後過者三,眾驚而跡其聲,自廟出。開殿審視,忽火如球,滾而上於空。眾方仰矚,西南震聲發矣。望其光氣,亂絲者,海潮頭者,五色者,黑靈芝者,起衝天,王恭廠災也。東自阜成門,北至刑部街,亘四里,闊十三里,宇坍地塌,木石人禽,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數,人以百數,燔臭灰眯,號聲彌滿。死者皆裸,有失手足頭目,於裡外得之者,物或移故處而他置之。時崇文門火神廟,神亦焰焰欲起,勢若下殿出。祝跪而抱曰:外邊天旱,不可走動。神舉足還住而震發。
公安袁宗道贈火神廟道士事火道人事,翻來水上居。鶴窺烹石處,魚呷洗丹余。世業五禽戲,家藏八疊書。南陵雖有命,噀酒自能除。
邢台黃元功集李鍊師水竹軒○地靜煙雲滿,開軒水上棲。泥封丹灶濕,竹護葯苗齊。火德時為帝,冰心日有躋。馮虛千古夢,能為指階梯。
公安袁中道火神廟小飲看水○作客尋春易,游燕遇水難。柳花濃沒地,鷗貌靜隨湍。歌舞幾成醉,塵沙不入瀾。石橋明樹里,誰信在長安○不敢望浮舟,聊欣漱靜流。
噞魚搖碧瓦,浴鷺盪朱樓。即以觀瀾至,當為待月留。明朝塵照影,數息且悠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