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主世界的結果 展開
- Minecraft一開始的次元
- DC漫畫里的主要的平行世界之一
- 616宇宙
主世界
Minecraft一開始的次元
主世界(The Overworld) 是開放世界類型遊戲《Minecraft》中的主要活動空間,遊戲開始時玩家所在的默認世界,日稱通常世界(オーバーワールド)。主世界下方是名為虛空(The Void)的空曠區域。
它是處於發展階段的維度(平行世界),除主世界之外還有其它的維度,主世界是第一空間。下界(The Nether)是充滿岩漿和攻擊型生物、類似巨型洞穴的空間,而末路之地(The End)則是黑暗、隨處可見末影人的空間。另外還有一個未能加入於遊戲的天域(Sky Dimension),被末地代替,由多個浮空島嶼構成。並且,它是在不添加mod的情況下,唯一存在晝夜交替現象的維度。
![主世界[《Minecraft》一開始的次元]](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3/m731cf5e1e08f218b482419c1bd3e92fb.jpg)
主世界[《Minecraft》一開始的次元]
它的生成是通過一個秘密過程中製造多個雜訊地圖來創建不同海拔,主要區塊形狀,和複雜的山地和洞穴系統。
雖然Minecraft是建基於地球的地貌上,但是像不可能形成的模型,如浮島之類,還是可以在主世界中發現。
主世界可以使用太陽和月亮的位置來導航,雲的運動,和星星的運動。
生物(Mob)是遊戲世界中除了玩家(男性Steve和女性Alex)之外的一類實體(Entity,任何具備動態的對象的總稱)。“Mob”的全稱是“Mobile(可移動的)”,這個術語在遊戲中用於形容能自主移動的有生命形式物體。生物死亡時會冒出一股白色煙霧。這就是生物屍體化為塵土或煙霧的畫面效果。
遊戲中,生物有幾個分類:被動型(Passive,不會攻擊玩家)、中立型(Neutral,只有被激怒才會攻擊)、攻擊型(Hostile,主動發動攻擊)、可馴服(Tamable,這些生物可以被玩家馴化)、效用型(Utility,可以被玩家創造並且為玩家服務)和BOSS(擁有巨額生命值)。其中像殭屍與骷髏這些會在陽光下自燃的生物被視為亡靈生物(Undead)。
主世界是在遊戲中擁有最多生物的空間,除了部分生物,其餘的都可在主世界找到:狼、豹貓、兔子、豬、羊、馬、牛、雞、哞菇、魷魚、蝙蝠、北極熊、殭屍與殭屍村民以及屍殼、骷髏和流浪者、蜘蛛和洞穴蜘蛛、蜘蛛騎士和雞騎士、蠹蟲、末影人、爬行者、史萊姆、守衛者和遠古守衛者、女巫以及NPC角色一般的村民等等。在攜帶版,有一種與村民相似的生物-NPC。
閃電會對部分被擊中的生物造成影響,例如:在主世界的豬會變成殭屍豬人、爬行者可以變成高壓爬行者、村民則是變成女巫、普通的馬會變成骷髏馬。雖然這些情況很少發生。
在《Minecraft》,存在著未使用、已移除或有計劃的生物,它們不會在正常情況下出現於遊戲。未使用:巨人、豬人、殺手兔、殭屍馬,已移除:史蒂夫(生物)、黑史蒂夫、野獸小子、拉娜和人類,有計劃:紅龍、熊貓、魚。另外還有一個傳言人物-Herobrine。
海拔高度

主世界的地貌隨海拔高度改變
遊戲定義某個點的Y坐標的值是其海拔高度。遊戲中最底一層基岩放置在Y=0之上(其上表面Y=1),而處於遊戲允許的最大高度的方塊,其處於第255層,上表面Y=256。玩家可使用F3鍵查看當前腳底和眼睛所在的Y坐標;玩家的眼睛離腳底約1.6方塊高。例如,站在海邊的玩家會查看到自己的腳底坐標為Y=63,眼睛坐標為Y≈64.6。
生物群系

主世界的生物群系
目前一共有21種主要的生物群系,21種生物群系變種和19種技術性生物群系。不同的生物群系可以很容易地用草地和葉子的顏色以及出現的方塊種類(例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和針葉林中的松樹)來區分。
區塊
區塊(Chunk)是Minecraft近乎無限大的地圖裡面的一段。每個區塊由16×16×256,總計65536個方塊組成。當玩家第一次出現在世界時會在其周圍生成區塊,而隨著玩家對世界的探索,相鄰的區塊也會被繼續生成。
光(亮度)
亮度(Lighting)在Minecraft里會影響能見度,生物的出現,樹木的生長,以及花和蘑菇會否留下。光可以由陽光,火把,火,岩漿,使用中的熔爐,和某些其他方塊提供。
虛空
虛空(The Void)是生成邊界以外的虛無的空間。在萬聖節更新之前,虛空可在最底一層基岩下看到。曾經,岩漿層生成在第2層,而第1層的基岩被石頭替代,這樣玩家可以在生存模式不通過作弊到達虛空。
玩家只能通過地圖編輯器或創造模式在主世界下方、下界頂部或底部的基岩層鑽洞,或者跳下末路之地,來到達虛空。
世界界限
世界界限(World boundary,也就是“邊境之地”) 是Minecraft地圖可用區域的邊界,存在於 X/Z 29,999,999附近。在1.7.9(正式版)之前,靠近該地區會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例如嚴重扭曲的地形,不正常的卡頓)。
天空
日夜交替
日夜交替(Day-Night Cycle)是由白天轉為夜晚或由夜晚轉為白天的過程,主世界是擁有日/夜循環的唯一空間。
在白天,太陽將充當光源。此光強大到足以殺死殭屍和骷髏,令末影人消失和令蜘蛛們變中立。唯一能在白天生存和保持攻擊性的怪物是爬行者、史萊姆和女巫。在晚上的時間月亮是唯一的自然光源,但它僅提供一個小光源,使得攻擊性生物能生成。
在主世界中,需時20分鐘。
白天是一天周期最長的一節,歷時10分鐘。
日落持續1.5(1 ½)分鐘。
夜晚持續7分鐘。
日出持續1.5(1 ½)分鐘。
雲
雲(Cloud)出現在主世界的128層;雖然他們沒有實際的作用。不過,雲總是向西邊飄動,可以讓你簡易的辨識方位。
太陽

太陽
白天大概持續10分鐘左右,期間是草生長蔓延的最佳時期。玩家越深入地下,日照亮度就越低,直到最終完全看不到任何東西。天井或間隙能讓陽光從中照射進地底。
月亮

月
星
夜晚的星空中,與月亮一起出現的還包括恆星(Star)。恆星們看起來像小白色的方形並覆蓋在虛空中,在夜晚不斷的移動著。
天氣

兩個不同的天氣
這些天氣會使得天空更暗,並遮擋住太陽、月亮和星星。天氣一般每7個遊戲天出現一次(不同世界有所不同),並會持續15分鐘。當玩家在床上睡覺后,天氣變化的計時器會重置。即是,如果在入睡時正在降雨或降雪,醒來后這些天氣就會停止。降雨和降雪可以同時發生。
降雨
![主世界[《Minecraft》一開始的次元]](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8/m78ab495119ec493a58741bed2f472963.jpg)
主世界[《Minecraft》一開始的次元]
降雪
![主世界[《Minecraft》一開始的次元]](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c/m9cded9f7a78ef03942440d5474ec4de4.jpg)
主世界[《Minecraft》一開始的次元]
降雪偶爾發生且只會發生在凍原及針葉林生物群系裡。它會使其上方無方塊的水變成冰,而且還會在透明方塊除外的所有方塊鋪上一層雪。
雷暴

一道閃電擊中一棵樹;一隻爬行者在森林中蹦跳。
即使是在大白天,攻擊性怪物仍可以出現。然而,怪物數量會比晚上少得多,因為它只是勉強黑暗得足以讓它們出現。
閃電(Lightning)是雷暴的一種致命元素。它會在地圖中隨機劈下來,製造出短暫的火災。雖然幾乎大多數都由雨水立即撲滅,但是會點燃木頭和其他可燃物品也是可能的。
結構
結構(Generated Structures)是遊戲基於某種演演算法生成的特定的方塊排列次序。
主世界有著許多不同類型和大小的自然結構,包括地形和建築物。詳情見參考資料: 。
我的世界分類項
另見:環境
環境 | |||||||
---|---|---|---|---|---|---|---|
地理 | 高度 | 生物群系 | 區塊 | 亮度 | 虛空 | 世界界限 | 世界大小 |
天空 | 雲 | 晝夜更替 | 月亮 | 太陽 | |||
維度 | 主世界 | 下界 | 末路之地 | 默認 | 超平坦 | 放大化 | |
世界類型 | Java版 | 巨型生物群系 | 調試模式 | 自選 | |||
基岩版 | 舊世界類型 | ||||||
原主機版 | 典型 | 小型 | 中型 | 大型 | |||
生成結構 | 主世界 | 地形 | 海灘 | 空島 | 山丘 | 山脈 | |
表面 | 地表 | 平面 | |||||
水域 | 珊瑚礁 | 湖泊 | 海洋 | 河流 | |||
大型 | 廢棄礦井 | 洞穴 | 峽谷 | 要塞(末地傳送門) | |||
小型 | 沙漠水井 | 地牢 | 化石 | 巨型蘑菇 | 冰山 | ||
埋藏的寶藏 | 礦脈 | 生苔的巨石 | 沉船 | 湧泉 | |||
樹木 | 水下遺跡 | ||||||
建築 | 沙漠神殿 | 雪屋 | 叢林神廟 | 村莊(結構) | 林地府邸 | ||
沼澤小屋 | 海底遺跡(結構) | ||||||
即將到來 | 守衛者前哨站 | ||||||
下界 | 螢石堆 | 熔岩海 | 下界要塞 | ||||
末地 | 末地城 | 終末之池 | 末地折躍門 | 黑曜石平台 | 黑曜石柱 | 回歸傳送門 | |
人造結構 | 信標金字塔 | 潮湧框架 | 下界傳送門 | ||||
物質 | 方塊(固體)(透明) | 液體 | 實體(生物)(玩家) | 物品 | 可再生資源 | 世界邊界 | |
音效 | 音樂 | 環境音效 | |||||
天氣 | 雨 | 雪 | 雷暴 | 地圖主題 | 地圖形狀 | 地圖類型 | 冬天模式 |
已移除 | 基岩版 | 下界反應堆 | |||||
結構 | 磚塊金字塔 | 無主之地(無主之地) | 獨石柱 | 黑曜石牆 | 天域 | Indev房子 | |
自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