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芳

表演藝術家

陳春芳(1908~1969)原名利心。湖北嘉魚魚岳鎮人。1916年入私塾讀書,后因家貧輟學。1919年考入滿春戲園漢劇“春”字科班學戲,工“三生”。

人物生平


坐科期間,潛心擷取前輩錢文奎及師兄楊天佑擅演紅生(關羽)之長,融會貫通,在科班名列前茅。不料第三年倒嗓,不能勝任演唱,改習司鼓操琴,成效顯著,甚受主事人陳國新的器重,聘為在班鼓師。1923年畢業,嗓音仍未恢復,為謀生計,搭花鼓班操琴,並將漢劇中的笛子嗩吶絲弦等曲牌移植到花鼓戲中,成為花鼓戲使用胡琴伴奏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仍不間斷地調嗓,逐漸練出寬而亮的邊音(假嗓)。1933年重登漢劇舞台,扮演《打鼓罵曹》中的禰衡,吐字清晰,表演細膩。由於通音律,在擊鼓奏“夜深沉”轉“鐵羅漢”曲牌時,表現得深沉有力,剛柔相濟,節奏感強,使觀眾讚嘆不已。

個人作品


1936年5月,嘉魚縣城唱會戲,陳特地從漢返鄉演出《哭祖廟》,受到鄉親們的熱情歡迎和讚賞。
1938年4月11日起,為抗日擴大宣傳周日夜義演,救濟難童。同年,參加漢劇抗敵流動宣傳隊,準備赴後方作抗日宣傳演出,因撤退不及而滯留武漢,后又轉移到武漢附近鄰縣城鎮演出。
1947年,他與胡桂林、李羅克組成漢劇社,進入新市場(今民眾樂園)演唱。武漢解放后,積極支持排演老解放區的現代劇目。
1949年11月,武漢市戲曲觀摩會演,他飾《新竇娥冤》中的竇天章,獲表演一等獎。
1953隨中國人民第三次赴朝鮮慰問團作慰問演出。1954年,參加武漢市防汛慰問演出,榮立三等功。他能戲甚多,尤擅演紅生戲,其代表劇目有《打鼓罵曹》、《水擒龐德》、《古城會》、《白馬坡》、《臨江會》、《挑袍》、《盤貂》等。其表演有古樸、穩健、瀟灑、雄渾的特色,在武漢觀眾中享有較高的聲望。
1955年,武漢市第三屆戲曲觀摩會演,主演《秦香蓮》中的包拯,獲表演二等獎。
1956年,湖北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會演,飾演《水擒龐德》中的關羽,因表演剛健、功架老到、唱做兼妙,尤其是各種繁難亮相,極富雕塑感,使關羽神威再現,被大會評為表演一等獎。同年被選為武漢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60年,飾演《磐河橋》中的公孫瓚,被輯入《留住漢宮春》藝術資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