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統軍碑

劉統軍碑

《劉統軍碑》是唐代韓愈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劉統軍碑
唐故陳許軍節度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右龍武統軍彭城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贈潞州大都督劉公,諱昌裔,字光后,薨既葬,將反機於京,舍於墓次。故吏文武士門人送客訖事,會哭將退,咸顧戀牽連,一口言曰:“自我公薨至葬,凡所以校德焯勤者,莫不粗完。隱卒崇終,有都督之詔;日事時功以著不可誣,有太史之狀、太常之狀,有謚,有誄,有幽堂之銘;又如即外碑刻文以顯詩之,其於傳無已,豈不益可保?”於是相許諾,以告其孤縱。縱哭,舍杖拜曰:“縱不敢違。”則相與刻銘。文曰:
劉處彭城,本自楚元。陽曲之別,繇公祖遷。公曾祖考,為朔州守。祖令太原,仍世北邊。樂其高寒,棄楚不還。逮於公身,三世晉人。公生而異,魁顏巨鼻。幼如舒退,少長好事。西戎乘勢,盜有河外。公雖家居,為國喑噫。來告邊帥,可破之計。楊琳為橫,巴蜀靡雕。公由游寄,單船諭招。折其尾毒,不得動搖。琳後來降,公不有功。終琳之已,還卧民里。蓋古有雲,“人職其憂”。無事於職,而與國謀。德宗之始,為曲環起。奮筆為檄,強寇氣死。決敗算成,效於屈指。環有許師,公遂佐之。蘇氏軋敵,多出公畫。累拜郎中,進兼中丞。雖在陪貳,天子所憑。蔡卒幸喪,圍我許郛。新師不牢,劻勷將逋。公為陳方,應變為械,與之上下。寇無所賴。遂至遁敗。以功遷陳,實許之半。聲駕元侯,以勢自憚。復入居許,為軍司馬。脫權下威,士心益歸。卒嗣環職,棄惡從德。乃與蔡通,塗其榛棘。稚耆嬉遨,連手歌謳。上無可怨,外無與仇。既長事官,浚之大夫。其償未塞,僕射以都。及癸巳歲,秋涌水出。流過其部,破民廬室。公即疏言,此皆臣愆。防斷不補,漬民於泉。臣耄且疾,宜即大罰。上曰災害,大臣其來。允餘之思,其可止哉。驛隸走呼,有中使來。公迎於驛,遂行不回。六月隆熱,上下赩。公鞭公驅,去馬以輿。公病日惡,不能造闕。仆卧在宅,閔有加錫。命為統軍,龍武之右。兼官左相,百僚長首。冬十一月,日將南至。公遂薨殂,年六十二。奏聞怛悼,俾官臨吊。悲不聽朝,贈督潞州。存歿之賚,於數為優。明年九月,東葬金谷。公往有命,匪後人卜。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因其常據郡望自稱昌黎韓愈,故後世稱之為韓昌黎;卒后謚“文”,世稱韓文公。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在文學上主張文以載道,其散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並稱“韓柳”。詩與孟郊並稱“韓孟”。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