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慈會館

浙慈會館

寧波人有很多足以自豪的地方,寧波裁縫便是其中之一。不過大家熟悉的只是“奉幫裁縫”以及清末興起的“紅幫裁縫”,很少有人知道寧波還有“慈幫裁縫”,而且“慈幫裁縫”歷史更為久遠,早就譽滿京師。

歷史沿革


寧波裁縫興起於明初。隨著時間的推移,寧波裁縫逐步壟斷了北京的成衣業,並在清初成立了北京的成衣會館———“浙慈會館”。據史料記載,浙慈會館在前門外南大市的財神廟,但清代的南大市早已不復存在。有一說它在現今的東曉市街。根據史料記載,會館過去還有戲樓和碑石,可是現在連一點痕迹也沒留下。會館、戲樓、碑石雖然早已不見,但可幸的是還有《明清以來北京工商會館碑刻選編》一書可供參考。其中又以光緒年間《財神廟成衣行碑》的記述最為詳盡。從中可以看出,清末慈幫裁縫在京師十分昌盛。由於浙慈會館規模大,又有戲樓,每年除本行祭祀、唱戲慶賀外,附近較小會館也紛紛商借浙慈會館進行唱戲祭神。從碑石來看,浙慈會館起碼已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成,至今已逾230年,可謂歷史久遠。北京中式成衣業的沒落大致在民國定都南京之後。由於西風日漸,穿中式服裝的人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為寧波紅幫裁縫。浙慈會館雖已不如昔日,但作為成衣會館仍然存在直至北京解放。解放后,幹部服(即中山裝)成了主流時尚,國家領導人及高級幹部的服裝多出自於東華門14號不對外掛牌的“服務部”裁縫之手,而這些老師傅大多是有名的寧波紅幫裁縫。1956年公私合營后,北京還將上海著名的雷蒙、藍天、造寸、波偉4家服裝店行遷至北京,成為北京居民趨之若鶩之地,盛極一時。以後“服務部”遷往東交民巷,聯合藍天、造寸、波偉等服裝店改名為“紅都”,成為北京有名的服裝公司。現在寧波老師傅雖然都已退下來,但寧波紅幫裁縫的技藝後傳有人。改革開放后,西服盛行,寧波的杉杉、雅戈爾、培羅成等名牌服裝公司相繼進軍北京,佔領了北京相當一部分高檔服裝市場,寧波裁縫與寧波服裝仍然享譽北京。
天壇北邊的精忠街有浙江寧波的浙慈會館。歷史就是這麼驚人的相似,早在四、五百年以前,浙江人就在北京城里經營成衣行業,而且主要的活動區域和今天竟能相差無幾。這座浙慈會館是在京的寧波慈溪縣成衣行業集資興建的,有些文獻里也記成是慈溪會館。早先,這片地方叫曉市,又叫估衣市,每天天亮以前在這裡交易舊貨和成衣。

浙慈館碑記


浙慈館碑記
浙慈館碑記 額題:“萬古流芳”年代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地點 正陽門外曉市大街財神廟
[引用信息]:1.中國寧波網 天下寧波幫 《北京的浙慈會館與寧波裁縫》徐祖光
浙慈館碑記
浙慈館碑記
2.首都圖書館 燕京金石 會館 浙慈館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