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南
徐仲南
徐仲南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鎮市民間民俗文化協會、景德鎮市民族民俗文化搶救與保護中心報江西省藝術工作委員會審核,提交中國陶瓷美術榮譽與職稱頒證儀式醞釀,經得近百名中國陶瓷美術高級人才、大師、教授、新聞媒體代表意見,由正式代表舉手錶決,一致同意追憶其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徐仲南作品
1911年辛亥革命時,瓷店毀於兵燹,徐仲南孑然一身重返南昌賣畫。
1918年,徐仲南受江西瓷業公司之聘,到景德鎮擔任瓷業美術管理。然而,歸於他與當時的風尚格格不入,更由於也潔身自好、不迎合當局者,所以不久即被解聘賦閑居家。由於徐仲南在景德鎮瓷藝界依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與當時頗負盛名的王琦等人心志相通、志同道合,1922年景德鎮瓷業美術研究社成立時,徐仲南應邀入社。
1928年,王琦發起成立“月圓會”,邀請八位志同道合者配畫作詩,研討畫藝,人稱“珠山八友”。徐仲南為八友中最年長者,時年56歲。徐仲南以畢生精力投入陶瓷繪畫創作,而他的創作鼎盛時期是在20世紀30至40年代,可謂大器晚成。其傳世作品大多是30年代以後所作。就在徐仲南的陶瓷藝術走向巔峰時期,“七七”事變的槍炮聲驚破了他的創作夢。為支援前線抗日將士,他在景德鎮御窯發起義賣。武漢保衛戰爆發,徐仲南冒著日機轟炸,乘船從漢口返回九江,途中解囊救助一位奔赴抗日前線的共產黨員。
1948年,年已76歲的徐仲南老人,專程去樂平縣舉辦畫展,慕名購畫者絡繹不絕。樂平展覽后又應其弟子邀請,在景德鎮民眾展覽館再次舉辦畫展,頗具影響。
1949—1 950年蘇北水災,耄耋之年的徐仲南積極參加義賣,籌款救助災區同胞。當時景德鎮名藝術家只有3幅畫的義賣任務,徐仲南竭盡全力畫了10多幅,猶嫌自己手慢,特地傾平日所畫共提交40餘幅義賣。其高風亮節,由此可見一斑。
徐仲南自少時瓷店學徒,畢生從事陶瓷繪畫,所學甚廣,博採眾長。在他近70年的從藝生涯里,無論花鳥草蟲,還是人物山水,均有涉獵,而且無不精到。徐仲南青年時期以畫人物為主,中年則改習山水,晚年又偏重於松竹。尤其喜愛畫竹,可謂對竹情有獨鍾,自號“竹里老人”。
徐仲南作品
晚年的徐仲南尤愛松竹,其傳世作品也以松竹居多,尤其是竹石最為著名。他在創作中,既學前人文同、戴熙,取其筆意,承其風骨,更師法造化。他在自家庭院栽松種竹,體察寫生,故所作松竹既承古人章法,又得自然精神,因而獨具風格。徐仲南早期所繪松樹濃密虯勁,晚年的則疏放蒼莽。所繪竹子多為溪邊崖下水竹:一簇簇、一叢叢,或迎風搖曳,風姿綽約;或瓊樹臨風,亭亭玉立。所繪竹葉多為仰葉,縱筆揮灑,隨意疏放,似散似連,疏密有致;設色以墨為主,敷以淡淡的淺綠,既不失庭院修竹的婉約俊秀,又更具溪畔崖下翠篁的蓬勃野逸。
他所畫的山石也很有特色,石的結構塊面多以筆尖或橫或斜地點出,似皴似苔,卻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江南山石的蒼古渾厚,深得米家筆法之妙。細品徐仲南的竹石圖,既有古人之筆姿墨趣,更具自然之精神風貌;既給人以滿目生趣,更使人感受遠離塵囂的幽靜,達到了一個很高的藝術境界。鄧白先生在《中國現代美術全集·陶瓷卷》總論中提及徐仲南的《風竹圖》粉彩瓷板畫等作品時,盛讚“這些作品技巧熟練,格調高雅,具有濃厚的民族藝術特色”,“力求運用中國畫的傳統筆墨、意境和詩詞題跋等手法與陶瓷彩繪有機地結合,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徐仲南成熟時期的作品,主要是竹石,也有花鳥,贗品以此兩類為多。徐氏所畫竹子,多為溪邊崖下水竹,構圖橫豎式兼有,從石后斜出的鳳竹,一高一低,群居不倚,獨立不懼,枝幹細勁,搖曳臨風,奇異空靈。從徐氏畫竹的筆墨來看,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徐氏畫竹葉刪去了不少煩瑣的細節,但又成組成叢,聚散得體,疏密濃淡頗有章法。竹葉多為仰葉,葉梢風翻轉折,無板滯之敝,爽快生動,蕭疏縱逸。模仿者往往得其疏散的形式,布局平均,缺少組合的韻律,前後層次不甚清晰,零亂無章。
二是徐氏撇葉時胸有成竹,意在筆先,凝縮處不局促,力全而不苦澀。模仿者往住形在筆先,看一筆畫一步,故而筆道獃滯,料不均勻,筋脈中缺少力量。
三是徐氏畫竹干、竹枝,筆道墨韻利落有力,蒼勁挺拔,氣脈連貫,節節有韻,表現出秀竹勁節凌雲之氣。而模仿者筆道脫略,局促無神,料色澀滯。
徐仲南作品
把握徐氏填色之特點,也是區別作品真贗的關鍵。徐氏以墨色撇畫竹葉后,並不在每片葉子上填彩,而是著眼一叢一組,注重整體,以取象傳韻的手法傅彩。而模仿者沒有胸中之竹,按葉填彩,呆板僵硬,往往畫虎不成反類犬另外,徐氏以墨色畫青石后,填色多用翠青,青石的尖部色濃筆重,青石的根部色淡筆輕,蒼潤渾厚,極富質感。
徐仲南晚年專攻竹石以後,形成了不尚華麗、追求平淡古雅的創作風貌,粉彩著色光亮淡雅,層次清晰。清冷的色調,概括的筆法,配以詩書印章,具有濃郁的中國文人畫的意味。
徐仲南的書法灑脫秀逸,蒼潤俊朗,作品題款或行書或行楷,但以行書為多,與同時期其他名家不同的是少見長篇題款,一般都是題寫一兩句詩文後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為:“仲南徐陔寫”、“徐仲南寫”、“竹里老人徐仲南”、“南州竹里老人徐仲南寫於珠山棲碧山館之西窗”等。
常見印款為:“仲南”“徐陔之印”、“徐印”。
從徐仲南的傳世作品來看,他60歲以後的竹石圖多題以行書詩文。其代表作之一的《瀟湘雨》粉彩瓷板畫題詩日:“曾記瀟湘系短篷,隔江煙雨翠重重。驚雷忽報春消息,一夜靈根長籜龍。”寫得極有文采,也很有氣勢。而他的另一件作品《溪竹圖》所題詩文:“吳松江水似清湘,煙雨孤篷道路長。寫出無聲斷腸句,鷓鴣啼處竹蒼蒼。”則寫得情思纏綿,婉約凄美。徐仲南的書法筆力勁健,墨色飽滿,顯得蒼潤俊朗。他的詩、書、畫在其作品中達到了完美的統一,給人一種清逸高潔的感受。鈐印常見有朱文“徐陔”、“仲南”,白文“徐印”、“徐陔”。
徐仲南作品
1953年3月,抱病靜養的徐仲南,從廣播的哀樂聲中驚悉斯大林逝世,掙扎著立起面對斯大林遺像默哀。7月份,81歲的竹里老人,走完了他愛竹繪竹的藝術生涯,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