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博物館

1958年建於甘肅的歷史博物館

天水市博物館是甘肅省天水市博物館是一個地市級綜合性歷史博物館,擔負著天水地域內文物的徵集收藏、陳列展示、科學研究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胡氏古民居建築的保護管理,以及以伏羲文化為主的地方歷史文化的保護研究工作。近年來,天水市博物館積極開展了以文物保護為主的博物館基礎性建設工作。

天水博物館館藏有石器、陶器、瓷器、銅器、鐵器、書畫古籍、雜項、民俗文物、現代書畫和古錢幣等,共計31909餘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2048件,藏品以天水區域內的出土文物為主,以周邊地區出土的較為珍貴的文物為補充,形成完整了的文物藏品體系。

2009年,天水博物館獲得“中華旅遊文化傑出貢獻獎”、“中華旅遊文化品牌博物館”稱號;2010年,被甘肅省文物局表彰為甘肅省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單位;2016年,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17年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館址位置


天水市博物館座落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廟內。郵編:741000

管轄隸屬


天水市博物館原名為天水地區博物館,1958年成立。1962年撤銷,1979年11月復建。1985年9月天水地區與天水市合併,改天水地區博物館為天水市博物館。1986年正式開放。隸屬天水市文化局。

館舍介紹


天水市博物館
天水市博物館
天水伏羲廟為明代建築群,始建年代不詳。明弘治三年(1490)初具規模,后經嘉靖十年(1513),清順治十年(1653)、乾隆五年(1740)、嘉慶十一年(1806)、光緒十三年(1887)屢次重建、擴建、維修,形成伏羲廟今之規模。伏羲廟計有:五脊硬山頂五檁抬梁造二層戲樓3間,木構牌坊3間,宮式大門5間,單檐懸山頂展廳20間,五脊懸山頂五檁造儀門5間,五脊硬山頂十三檁抬梁造先天殿7間,六角攢尖頂鍾,鼓萬各1座,五脊懸山頂五梁抬梁造前出廊式東西配殿6間,十一脊歇山頂七檁抬梁造太極殿5間,單脊硬山頂五檁抬梁造來鶴廳3間。總佔地6663.96平方米,建築面積1840.4平方米。整個建築群典雅古樸、雕鏤精工,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發展歷史


2009年7月23日 國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國家二級、三級博物館名單,天水市博物館和省內其他3家博物館通過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評估審定,被公布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當時甘肅省還沒有一家一級博物館,在2010年度國家一級博物館運行評估中,甘肅省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市博物館以文物保護項目建設為重點,多方籌措資金,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實施了伏羲廟文物保護維修工程,使伏羲廟文物佔地面積由2002年的6600平方米增加到35000平方米,擴大了近6倍,文物建築面積和其他建築面積由1733平方米增加到5904平方米,擴大了3倍多;投入1700多萬元完成了胡氏古民居建築文物保護維修工程,南宅子佔地面積擴大到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擴大到4000平方米。這兩項工程經省文物局組織的專家進行竣工驗收,被評為古建築保護維修優質工程。同時,該館還高質量完成了伏羲廟、胡氏民居建築文物保護記錄檔案和館藏文物信息化建設工作。積極開展民俗文物和社會流散文物的徵集,共籌文物徵集經費480多萬元,徵集民俗文物2000多件、社會流散文物4125件,接受社會捐獻文物126件、捐獻民俗文物204件、社會法人移交15件。並成立了天水民俗博物館,開闢民俗文物專題展覽,成為展示天水民俗文化的重要場所。參觀遊客數量逐步上升,年接待中外各地遊客達50餘萬人次。
2017年5月18日,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館藏文物


該館現有藏品3000餘件,珍藏有石器、骨器、陶器、銅器、鐵器、玉器、金銀器、瓷器、書畫、石雕磚刻、璽印、文房用具、錢幣等各類文物。大部分為出土文物,其中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及宋、元、明、清瓷器數量較多。較有價值的歷史文物有:西周青銅爵、戚;漢代四神狩獵畫像磚、陶鍾;大唐舍利碑、唐俑、唐代十一面觀音、唐代的陶馬、駱駝、天王俑、騎馬樂伎俑等;北魏北周造像,還有宋代刻花龍柄瓷壺、大明華嚴屋長卷,清代鎏金鳥斯藏佛造像等。館藏的一套隋唐時期的屏風式石棺床,棺床以沙頁岩雕成,通高1.23米,寬1.15米,長1.18米,由大小不等的17方畫像石和8方素麵石條組成床座、床板和屏風。石床飾以紅彩,外施貼金,屏風畫以山水、花草、亭台樓閣表現墓主人的出行、狩獵、宴飲、泛舟等生活場面,為出土文物中罕見的珍品。
曾出版《天水史話》、《麥積山的傳說》、《天水名勝》等。專業人員還寫有報告等在國家級專業刊物上發表。
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14568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117件/套,參觀人數92.65萬人次。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 8:00 - 12:00 下午 14:00 - 18:00 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