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印度眼鏡蛇的結果 展開

印度眼鏡蛇

蛇目眼鏡蛇科動物

印度眼鏡蛇(拉丁學名:Naja naja),是眼鏡蛇科眼鏡蛇屬的一種蛇,亦是眼鏡蛇屬中的重要代表種。印度眼鏡蛇是有毒蛇種,主要分佈於印度次大陸,因此得名。此蛇種及整個眼鏡蛇屬的學名關鍵詞“Naja”,語源來自印度教中的蛇神那伽”。

形態特徵


印度眼鏡蛇
印度眼鏡蛇
印度眼鏡蛇平均長度為1.4—1.6米,已知最長的記錄是一條長約2.25米的雄蛇。普通的一般也都能超過1.6米長。在斯里蘭卡最長的記錄保持者是條母蛇,身長1.85米。雄蛇的軀幹及尾部一般都要比母蛇更大。
印度眼鏡蛇的鱗片呈覆瓦狀斜向排列且色彩多樣。有淡褐色、褐色、橄欖綠、暗灰綠或全黑的印度眼鏡蛇,而且這些顏色可以互相摻混在一塊兒或呈現橫紋狀。它的喉部通常為粉黃色。不過我們也會發現一些變異的白化個體:全身呈粉黃色而眼睛為紅色。
在面對敵人時,印度眼鏡蛇頸部的外皮可以伸張,以擺出其著名的威脅姿勢。
印度眼睛蛇既無外耳也沒有鼓膜、耳孔及耳咽管。但是其擁有非常發達的視覺。與大多數靠眼球凸面晶體聚焦來看景物的脊椎動物不同,印度眼鏡蛇的晶體直接貼在它的視網膜上面。印度眼鏡蛇的上下眼瞼癒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層“透明薄膜”。當蛇在蛻皮時,眼睛的色澤通常會變得灰白,因為此時它的兩片”透明薄膜“會變成兩道乳白色的障壁物,隨著蛻皮過程一併脫落。

生活習性


印度眼鏡蛇
印度眼鏡蛇
印度眼鏡蛇喜獨居,在繁殖期間會成對的活動。主要進食嚙齒目動物(如鼠類)、蟾蜍、蛙類、鳥類與及部分蛇類。

生長繁殖


印度眼鏡蛇是卵生動物,每年約於四月至七月之間產卵。雌蛇每次可產12枚至30枚蛇卵,並於設置在地下的巢穴中孵蛋48至69天。初出生的印度眼鏡蛇身長約20—30厘米,而且誕下不久就已經具備完善的毒液分泌腺。

棲息環境


印度眼鏡蛇的棲息地多為原始森林、水稻田及公園,也會生活於下水道等陰暗地方。

分佈範圍


印度眼鏡蛇的眼形
印度眼鏡蛇的眼形
印度眼鏡蛇主要分佈於印度大陸(除了印度東北大陸),另外亦散佈於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以及孟加拉國等地區。海拔2000米以內都可以找到印度眼鏡蛇。

毒素毒性


印度眼鏡蛇的毒液是強烈的神經毒素,神經毒素主要會攻擊心臟、肌肉、及呼吸系統的神經,因此傷口不會很痛,毒素會阻隔器官和神經系統的聯繫,導致肌肉麻痹、呼吸衰竭、心博停止。印度眼鏡蛇毒液一盎司價值9000美元
通常被印度眼鏡蛇咬傷后,在被咬處出現灼痛、麻木,並可出現步態不穩、四肢無力、頭重下垂、上瞼下垂、流涎、噁心、嘔吐、吞咽困難、言語不清,繼之出現四肢癱瘓、呼吸微弱、自覺窒息。最後可因呼吸中樞麻痹和心力衰竭而死亡。從咬傷到死亡相隔30分鐘到30小時不等。

弄蛇藝術


印度街頭的印度眼鏡蛇
印度街頭的印度眼鏡蛇
印度眼鏡蛇另一個熟為人知的形象,就是作為印度街頭賣藝者的表演工具。印度有很多街頭弄蛇人,他們能控制印度眼鏡蛇作出種種趣怪而奇特的姿態,加上印度眼鏡蛇本身突出的形象(有著寬廣的皮折及鮮明的眼鏡紋),與及其配合笛聲的動作韻律,令它成為印度街頭文化的重要象徵。弄蛇術業者通常會把印度眼鏡蛇放置在一個藤籃之中進行表演,不過其實它們本身是不能聽到任何笛聲的,但它會憑視覺跟從笛鍵的起伏,並以身體感受從弄蛇人踏腳在地的震動而進行活動,作出反應。

文化


在印度,眼鏡蛇有著神聖而可怕的形象,在印度神話中它甚至具備了無上權威的神格。印度主神濕婆頸上總纏著一條守護的眼鏡蛇;掌管宇宙的大神毗濕奴就經常躺在“千蛇之王”舍沙之上。在印度的宗教節日里,亦有對蛇的崇拜習俗。印度神話中有很多以眼鏡蛇為主的故事,當中更有眼鏡蛇與滑鼠蛇相交的記載。
在印度,印度人視蛇為神物,蛇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濕婆”的凡間化身。人們尤其喜歡眼鏡蛇,當地人稱眼鏡蛇為“努拉盤布”,就是善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