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

土神和穀神的總稱

社稷,土神和穀神的總稱。分言之社為土神,稷為穀神。土神和穀神是在以農為本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出自《韓非子·難一》。

簡介


社稷,土神和穀神的總稱。分言之社為土神,稷為穀神。土地神和穀神是在以農為本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相傳發明社的是共工的兒子句龍,共工氏族是世代的水正,發洪水的時候,句龍就讓人們到高地土丘上去住,沒有高地就挖土堆丘,土丘的規模是每丘住25戶,稱之為“社”,句龍死後,被奉為土神,也叫社神,為了紀念他就專門建造了房屋祭祀,稱之為“後土”。烈山氏的兒子柱做夏的稷正,就是主管農業的官職,在其死後,被奉為農神,也叫五穀神。
“社”“稷”,反映我國古代以農立國的社會性質。兩者本來各不相干。“社”字在甲骨文中於“土”字一樣,作“◇”,像女性生殖器。也就是說,社起源於原始時代的生殖崇拜。在春秋時代,還可以看見這種原始崇拜的流風餘韻。社,既與“土”本是一字,後來加上了“礻”旁,也就成了土地神的名稱。社祭的神壇也稱為“社”。從天子到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甚至鄉民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社日成為睦鄰歡聚的日子,同時還有各種歡慶活動,“社戲”、“社火”就是很好的例子。現代生活中的“社會”一詞,也與社日活動有關。稷在西周始被尊為五穀之長,與社並祭,合稱“社稷”。根據《周禮·考工記》,社稷壇設於王宮之右,與設於王宮之左的宗廟相對,前者代表安全的生存空間,後者代表穩定的食物來源,是國家的根本所在,人民安身立命之必需。《禮記·曲禮下》:“國君死社稷。”就是國君與國家共存亡的意思。

定義


“社稷”從字面來看是說土谷之神。由於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穀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穀神,即祭社稷,後來“社稷”就被用來借指國家。“社稷之憂”、“社稷之患”、“社稷之危”、"謹奉社稷而以從"都指的是“國家”的憂慮、隱患、安危。這個代稱一般現代白話文文章已經很少用了。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東方青土,南方紅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黃土。五種顏色的土覆於壇面,稱五色土,實際象徵國土。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禮都叫社。
稷,指五穀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長五穀的土地神祇,這是農業之神。明孫承宗《答袁節寰(袁可立)開府》:“而世人省事者少從,有延挨日月,令當事者受其極重不返之勢,奈何惟翁力圖,所以為社稷遠計。”

歷史記載


社稷 shè jì
1、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穀神。
《左傳·僖公四年》:“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漢書·高帝紀下》:“又加惠於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
2、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韓非子·難一》:“晉陽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
《史記·呂太后本紀》:“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
《東周列國志》第二回:“卻說大夫褒珦,自褒城來,聞趙叔帶被逐,急忙入朝進諫:‘吾王不畏天變,黜逐賢臣,恐國家空虛,社稷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