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社神的結果 展開
- 社神
- 中國神話中地方保護神
社神
社神
社神,指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穫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古人認為土生萬物,所以土地神是人們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時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變化,但祭祀社神的習俗一直在我國南方一些地方保留下來。福建莆田地區普遍將社神稱為尊主明王。
社神源於對土地的崇拜。土地是人類居住生活的場所,是人類獲取生存資料所需(衣、食、住等)最重要的源地。對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物質進行崇拜是原始崇拜的重要內容,我國先民早就有對土地的崇敬和膜拜。但由於“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穀眾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而示有土尊。” 從上古開始,社神就成為了祭祀系統中的祀典之神。時至今日,古老的“社神”已有了很多變化,但祭祀土地神的習俗一直保留下來。
![社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a/mca8cada3801cc83acc642b02d403e510.jpg)
社神
社神即土地神,相傳的社神有三個:另一說是後土,大神共工的第四子,共工怒撞不周山之後,其四兒子被封為社神,盤古之後第三位誕生的大神叫做後土。在道教神話中被尊為女性神祇,便是現今非常有名的後土皇地祇,又稱後土娘娘。她掌陰陽,育萬物,被稱為大地之母。是最早的地上之王。一是句龍,《禮記·祭法》記載:“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後土,能千九州,故祀以為社”。一是禹,傳說他勤勞天下,死後托祀於後土之神。大地生長草木五穀,養育人類,故被視為無窮力量的神靈。古代對土地的崇拜,具有重要的意義。祭土地是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小民百姓一年中的大事。先秦時期社神地位極高,故“社稷”一詞通常作為國家的代稱,祭祀典禮也由天子或各地行政長官主持。漢唐以後,社神的地位有所下降,祭祀也不限一地,其原因是因為“土地闊不可盡祭,故封土為社以報功。”所以各地山陵園地,均有大社壇,這些社壇以後又演變為各種“土地廟”,社神也由顯赫的大神演變為明清小說中所描寫的猥瑣的土地老兒。
![社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5/m4571eb74caabf87a5b84972c4c0f3a4e.jpg)
社神
中國民間所供社神財神像皆頂盔披甲,著 戰袍,執鞭,黑面濃須,形象威猛。周圍常畫有聚寶盆、大元寶、寶珠、珊瑚之類,以加強福輳財源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