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型潛艇
1951年蘇聯製造的遠洋潛艇
611型潛艇(俄文:проекта 611,中文:611工程,英文:Project 611,北約代號:Zulu class,譯文:祖魯級,簡稱:Z級),是蘇聯海軍隸下的一型大型常規動力遠洋潛艇。
611型潛艇借鑒了德國XXI型潛艇的設計思路,帶有其很多特徵,有幾個改進型,都是在原型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如拆除甲板炮,增加通氣管等,其中還有的被改裝為彈道導彈潛艇。
611型潛艇建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於1947年由蘇聯第18中央設計局完成初步設計,首艇於1950年開始建造,1951年7月下水,1953年12月31日服役。

德國XXI型潛艇複製艇
1946年,蘇聯政府制定了二戰之後蘇聯海軍發展計劃,其中,有關潛艇的計劃是分別發展一種遠洋型的、一種中型的和一種小型的常規潛艇,這就是後來的“611計劃”、“613計劃”和隨後的“612計劃”。“613計劃”研製成為北約代號為W級的613型潛艇,“612計劃”則是從“613計劃”中的一部分設計改為近海潛艇,“611計劃”最終研製出了北約稱為Z級的本級艇611型。該型艇是專為遠洋作戰而設計的,在技術指標書中明確提出,必須能夠在美國東海岸和維德角群島一帶執行任務。
1946年1月,和613型同時,蘇聯海軍總司令批准了611型的戰術技術要求,由當時的第18中央設計局(最初為葉哥羅夫領導的CHKB-18船隻設計局,現為俄羅斯紅寶石設計局)承擔設計工作,1947年完成初步設計,1948年8月批准,同年12月完成技術設計,1949年1月批准技術設計並決定批產。

611型潛艇I型
611型潛艇建造數量不多,沒有轉讓給中國或其他國家,只有—艘Б-80艇在1992年賣給了荷蘭用作博物館,其餘已全部退役。
艇型

611型潛艇II型
結構

611型潛艇結構剖面圖
艙室
611型潛艇結構形式很簡單,是典型的蘇/俄潛艇設計流派產品,雙殼體,大儲備浮力、小分艙的布置形式。611型潛艇和613型一樣,也分為7個耐壓艙室,I艙首魚雷艙,Ⅱ艙前蓄電池艙,Ⅲ艙指揮艙,Ⅳ艙后蓄電池艙,V艙柴油機艙,Ⅵ艙主電機艙,Ⅶ艙尾魚雷艙。耐壓艇體內有4個球面隔壁,艇失事時,艇員可以通過Ⅰ,Ⅲ和Ⅷ艙的出入艙口和魚雷發射管出艇逃生。

611型潛艇
611型和613型的觀通導航設備也大都是同一型號的,其中“航向-3”電羅經,ГОМ-Ⅲ計程儀,“旗幟”攻擊雷達和“涌浪”搜索雷達都是相同的。611型使用了“塔米爾-5ЛС”聲吶,613型則使用了“塔米爾-5”;611型的魚雷射擊指揮儀為ПУТСЛ-6/4,而613型為ПУТСЛ-4/2;611型的回聲測深儀為ИЭЛ-4型,613型的則為ИЭЛ-3型;另外611型的雜訊測向站為“火星-24”型。儘管如此,611型的戰術技術性能比613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水上狀態的續航力,611型潛艇在9.2節時為22000海里,而613型在10節時為8580海里;611型的水下最大航速為16節,613型則為13.1節;611型魚雷發射管有10具(首6,尾4),攜帶魚雷22枚,而613型只有6具(首4,尾2),攜帶魚雷只有12枚;611型的自給力為75晝夜,613型只有30晝夜,611型設有通氣管裝置,水下持續逗留時間約200小時。
艇體參數 | ||
艇長 | 90.5米 | |
艇寬 | 7.5米 | |
吃水 | 5.01米 | |
排水量 | 1831噸(水面) 2400噸(水下) | |
航速 | 17-18節(水面) 16節(水下) | |
潛深 | 200米 | |
自持力 | 58天-75天 | |
續航力 | 22000海里/水面9.2節 12000海里/5節 443海里/水下2.1節(613型在2節時為335海里) | |
艇員編製 | 65人 | |
傳動 | 三軸三槳 | |
動力系統 | 柴油-柴電動力 3台37Д柴油主機,3×2000馬力 3台主電機,2台ПГ-101型,2×1350馬力;1台ПГ-102型,2700馬力,共5400馬力 1台經航電機,140馬力 4組46-СУ蓄電池 |
艇電武裝 | ||
魚雷 | 10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艏6,艉4) 魚雷22枚,也可用32枚АВД-1000水雷取代其中的16枚魚雷 | |
火炮 | 1座雙管57毫米火炮(后拆除) 1座雙管25毫米火炮(后拆除) | |
導彈 | P-11ФM彈道導彈(僅5艘AB-611裝備) | |
雷達 | “旗幟”攻擊雷達 “涌浪”搜索雷達 | |
聲吶 | “塔米爾-5ЛС”聲吶 | |
綜合系統 | “航向-3”電羅經 ГОМ-Ⅲ計程儀 ИЭЛ-4回聲探測儀 “火星-24”雜訊測向站 ПУТСЛ-6/4魚雷射擊指揮儀 |
П-611型

611型潛艇
B-611型

B-611型潛艇側視圖

611型潛艇
1955年9月16日17時32分(一說1955年9月21日),B-67艇在白令海進行了世界上首次彈道導彈的潛艇發射,雖然是從水上狀態發射彈道導彈,但這卻是世界上第一次從潛艇上發射彈道導彈。試驗的目的,一是探討對裝備在潛艇上的彈道導彈應提出些什麼樣的要求,二是應對發射彈道導彈的潛艇提出什麼樣的要求。
1956年6月30日,B-67艇加入艦隊服役,服役時間並不長,1967年就退役了。在這期間,共進行了77次訓練發射,其中成功59次。
AB-611型

AB-611型潛艇側視圖
1959年為止,AB-611型的5艘加上之前的B-67艇,這6艘艇 儘管僅限於戰役層次且只是試驗艇,但為蘇聯導彈潛艇幹部隊伍的組建、戰鬥勤務和戰鬥巡邏的組織、導彈潛艇部隊岸上設施的建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ПВ-611型
蘇聯為了研究水下發射彈道導彈,又將已改裝過的B-67艇改裝成可在水下發射P-11ФМ導彈的ПВ-611型。1959年的年中開始試驗,到1960年10月10日成功完成P-11ФМ導彈的水下發射試驗。

611型潛艇
蘇聯在研製成功611型潛艇后就對其改裝,用於彈道導彈潛艇的水上發射和水下發射試驗,取得了有關彈道導彈潛艇和潛用彈道導彈設計,使用的經驗。正因為有了B-611、AB-611和ПВ-611型潛艇發射彈道導彈的成功經驗,蘇聯加快了新一代彈道導彈潛艇和完善潛用彈道導彈的工作。在611型潛艇潛艇設計的基礎上,在Ⅲ艙和Ⅳ艙之間插入一個導彈艙,完成了北約稱為G級的629型彈道導彈潛艇的研製。之後又利用629型的研製經驗和北約稱為N級的627型攻擊核潛艇核動力裝置的研製經驗,完成了蘇聯第一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稱為H級的658型戰略核潛艇的研製工作。(三海一核科普網)
611型潛艇的自持力達到了空前的75晝夜,2.1節時水下續航時間高達211小時,為執行遠洋偵查、封鎖、破交等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艦船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