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研究室

腫瘤研究室

腫瘤研究室簡介


腫瘤研究室是我國最早開展抗腫瘤抗生素研究的實驗室之一。1956年中國醫學科學院抗生素系成立時即開展抗腫瘤抗生素工作。中國醫學科學院抗菌素研究所1958年正式建立時本室與微生物、抗生素髮酵、抗生素化學等研究室合作,開展較大規模的微生物來源的抗腫瘤物質篩選與研究開發。上世紀80年代以來,開展生物技術藥物(單克隆抗體靶向藥物以及腫瘤相關基因的RNA干擾劑)研究,小分子靶向藥物(細胞周期調控藥物與細胞信號轉導阻斷藥物)研究以及抗腫瘤生化調節劑研究。先後主持和承擔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攻關、863項目、973項目課題、“重大新葯創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

在過去的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一、成功研製多種抗腫瘤抗生素
通過探索、創建和應用新的抗腫瘤藥物篩選模型與方法,篩選了大量的微生物菌株,找到抗腫瘤抗生素30餘種,對以下5種進行了研究開發。⑴爭光黴素(博萊黴素),於1971年通過鑒定投產。⑵平陽黴素:是國內外首次開發、單一組分為博萊黴素A5的化合物,肺毒性較低。1978年獲批准在臨床應用,成為我國臨床常用的抗癌藥物,收載於《中國藥典》並被選為國家基本藥物。⑶光輝黴素:1971年通過鑒定投產。⑷ 博安黴素:作為國家一類新葯,已在臨床應用。⑸力達黴素(C-1027):目前處於臨床研究階段。
二、研製抗體靶向藥物
研究抗腫瘤的單克隆抗體與藥物的偶聯物以及抗體-藥物融合蛋白。曾研究抗體-博安黴素偶聯物、抗體-平陽黴素偶聯物、抗體-力達黴素偶聯物等。根據抗體靶向藥物發展的需要,重點開展抗體靶向藥物分子小型化、高效化和多靶點的研究,製備了力達黴素與Fab’、Fab、VH、VL等各種抗體片段以及配體寡肽的基因工程融合蛋白,在抗體靶向藥物分子小型化與高效化方面達到新的水平。
三、研究細胞周期調控與細胞信號轉導阻斷藥物
從天然來源產物中發現一些對細胞周期調控與信號轉導途徑有調節作用的物質:斯托斯普林、UCN-01和漢防己甲素等,這些物質自身具有很好的抗腫瘤活性,並能顯著地提高臨床化療藥物的療效。
四、研究小分子RNA干擾劑選擇多種腫瘤相關基因,如mdm2、ras、vegf、MR-1和Epiregulin等,設計、合成和構建了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iRNA或shRNA載體,這些小干擾RNA顯著抑制人癌細胞生長,對裸鼠移植性人腫瘤有很好的療效,對化療藥物有顯著增效作用。
五、研究抗腫瘤生化調節劑
從天然來源的產物中尋找具有生化調節作用的活性物質。已進行研究的活性物質包括:綠茶多酚、丹酚酸A、大黃素、大黃酸、肉桂醯胺,等。
本研究室科技人員已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SCI論文130餘篇。獲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1項,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專利授權2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