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潮州八邑會館
廣州潮州八邑會館
廣州市潮州八邑會館創建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年(1871年),署潮州總兵方耀倡議在廣州建立潮州八邑會館,邀廣州、香港兩地潮商襄助,除捐助的銀兩外,並議決從香港、廣州、佛山、汕頭等地潮商進出口的貨物中每千元抽取1元(后改為4元)作為會館基金,五年中總共得貨捐銀五萬餘兩,其中香港的合興杭、元發杭、乾泰隆行、得美行、怡豐行、廣榮盛、富珍齋燈5家潮商大戶就繳了3萬餘兩(此外還墊借給會館1萬餘兩)。
目錄
會館位於廣州市長堤大馬路,即現在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校址及附近的義安里、義安祠道、石公祠道、八邑上橫、八邑下橫、迎珠街、水月宮後街一帶,會館由前廳、后廳、禮亭、中堂及東廊、西廊組成,現僅存中堂和禮亭。
廣州潮州八邑會館
史料記載:自清朝咸豐八年,訂立天津條約五口通商,廣州商業匯聚,潮州仕宦商賈居於省城者甚多,惟上至天津,下至瓊南,各埠均有潮州會館,而惟獨省城沒有。當時旅居香港、廣州、佛山等地的潮籍人士,為了加強潮人之間的聯繫和舉辦公益善事的需要,倡議在廣州創建會館。當時,香港、廣州、佛山、汕頭等地各行號總共捐銀五萬多兩。潮州會館由建廣州陳家祠的原班人馬設計,會館建成后,成為潮州考生到省城應試科舉的邸舍,並經常接待一些赴省、赴京求學或到外地經商、辦事的潮籍鄉親。如原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原廣東潮人海外聯誼會會長羅天曾於1937年日寇侵佔北平后,和張柯華、吳英等十多名在北平的鄉親南下時得到會館的接待,免費住宿和資助旅費回潮汕工作。原廣東省農業機械研究所副所長張順、廣東省水利設計經濟師黃振中、華南理工大學副教授陳文思等也都得到會館經濟上的幫助或在會館免費住宿過。潮州會館對加強潮籍各界人士的聯誼和交流,促進經貿、造福桑梓起到了重要作用。
會館還舉行過一些重大的社會活動。1912年4月底孫中山先生從南京回到廣州。5月上旬潮州旅省同鄉會在會館歡迎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在歡迎會上發表講話:“潮人今日開歡迎會,使鄙人得與我潮州諸父老兄弟相聚於一室,以討論現世界之一切情形,誠為可幸!……惟鄙人今日對於我潮州父老兄弟有希望者,即能有責任,而不可生依賴性……凡國家社會之事,即我分內事……深望以後對於地方自治之組織,力為提倡贊助。地方自治之制既日發達,則一省之政治遂於此進步,推之國家亦然。如此做去,將來中國自然日臻強盛,與列強相抗衡於地球上,願我父老兄弟勉之。”
廣州潮州八邑會館
另據1950年曾在此被監禁過的上海《申報》記者黃耿懷所著《魔窟錄》記載,該館日偽時期曾做監獄,日偽投降后,曾作為“廣州綏靖公署看守所”依然是禁錮犯人的地方,直至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