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9條詞條名為王福堂的結果 展開
王福堂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1952.9 -1956.7月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專業本科學習,畢業。
1956-1962 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1956-1963 助教。
1962-1979 北京大學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現代漢語教研室,1962-1980 講師。
1979-1988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1979-1989 副教授。
1988-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1989- 教授。
⒈《漢語方言調查》,周學時4/一學期,另加野外實習4周,主幹必修,本校中文系漢語專業本科生三四年級(必修)、研究生(選修),50人。
⒉《漢語方言研究》,周學時3/一學期,研究生必修,本校中文系現代漢語方向研究生必修,其他方向選修,15人。
⒊《漢語方言專題》,周學時2/一學期,本科選修,本校中文系漢語專業本科生三、四年級,15人。
漢語方言學(著重比較研究)。
⒊《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王福堂,語文出版社,1999年。
⒉《梅花戒寶卷》中的紹興方言,《開篇》(十一),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古屋研究室,1993。
⒋ 關於客家話和贛方言的分合問題,載《方言》1998年第1期。
⒌ 杭州方言上聲字中聲母v、z的音變,載《語言學論叢》第20輯,商務印書館,1998年。
⒍ 二十世紀的漢語方言學,載《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劉堅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⒎ 普通話應該有一個嚴格的語音標準,載《語言文字應用》1998年第3期。
⒏ 紹興方言中表處所的助詞 *東、*帶、*亨,載《語言學論叢》第21輯,商務印書館,1998年。
項目來源: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博士點基金(1997.10-1999.12)。
項目等級:一般。
項目名稱:《漢語方言的演變和層次的透視》。
經費:總額1.8萬。
署名次序:第一負責人。
先後指導碩士9人,博士3人。
劉勛寧,碩士(1979-1982),獲碩士學位。(與袁家驊合作指導)。
陳澤平,碩士(1980-1983),獲碩士學位。
李小凡,碩士(1985-1988),獲碩士學位。
項夢冰,碩士研究生班(1985-1987),1990年獲碩士學位。
符策虎,碩士研究生班(1985-1987)。
藍霖,碩士(1992-1995),獲碩士學位。
中西裕樹(日),碩士(1995-1998)。獲碩士學位。
李倩,碩士(1996-1999)。獲碩士學位。
劉祥柏,博士(1994-1997)。獲博士學位。
牟廷烈(韓),博士(1998- ),在讀。
項夢冰,在職博士(2000- ),在讀。
⒈ 《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年(本人作用:主持修訂)。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第一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語言學二等獎。1995年12月。
⒉ 《漢語方言辭彙》(第二版),語文出版社,1995年(本人作用:主持修訂)。
北京大學第五屆科學研究成果著作一等獎,1996年。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語言學二等獎。1998年12月。
⒊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語文出版社,1999年。
北京大學第七屆文科科研成果著作一等獎,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