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紅頂商人的結果 展開

紅頂商人

兼具公務員和商人角色人物

“紅頂商人”即“官商,通俗來講就是政府里的官員,同時以商人的身份出現,兼具公務員和商人兩個角色的人,即為“官商”。後來,“紅頂商人”被用來指稱在官場和商場兩面得意者。在當代,“紅頂商人”一詞更泛指本身不具官員身份,但與政府高層關係良好,能影響政府政策的企業界人士。

此說法來源於清代官帽的特有款式,典型代表人物是清末著名徽商胡雪岩。同名電視劇《紅頂商人胡雪岩》亦是根據胡雪岩人生經歷拍攝而成。

對清末著名徽商胡光墉(字雪岩)的別稱。胡光墉因捐輸及輔佐陝甘總督左宗棠有功,清廷賞封布政使銜,從二品文官頂戴用珊瑚,賞穿黃馬褂。人稱"紅頂商人"。當代台灣著名作家高陽發表有《紅頂商人》長篇歷史小說,描寫胡光墉一生的興衰史,使胡光墉"紅頂商人"的雅號家喻戶曉。參見[胡光墉],也有將"紅頂商人"泛稱所有亦賈亦儒,帶紅頂帶的徽商大賈。

簡介


紅頂商人
紅頂商人
“紅頂商人”通俗點講就是政府里的官員,同時再以商人的身份出現,兼具公務員和商人兩個角色的人,亦即“官商”。
後來“紅頂商人”被用來指稱在官場和商場兩面得意者;其稱謂來自於清朝,因為清朝官員的朝官的帽頂一般是紅色的圓錐樣。
在當代,“紅頂商人”一詞更泛指本身不具官員身份,但與政府高層關係良好,能夠影響政府政策的企業界人士。
清朝同治年間,具有官員身份的杭州商人胡雪岩,因辦理太平天國戰亂后的杭州善後工作,並多次幫助左宗棠採購軍火有功,官階升遷至從二品的布政使。由於布政使頂戴飾有鏤空珊瑚,俗稱“紅頂子”,爾後只要居高官之位的商人,都稱紅頂商人,如雲南王熾

源於


出處
紅頂商人
紅頂商人
紅頂商人是對清末著名徽商胡光墉(字雪岩)的別稱。胡光墉因捐輸及佐輔陝甘總督左宗棠有功,清廷賞封布政使銜,從二品文官頂戴用珊瑚,賞穿黃馬褂。人稱“紅頂商人”。當代台灣著名作家高陽發表有《紅頂商人》長篇歷史小說,描寫胡光墉一生的興衰史,使胡光埔“紅頂商人”的雅號家喻戶曉,也有將“紅頂商人”泛稱所有亦賈亦儒,帶紅頂帶的徽商大賈。歷史人物
王熾
王熾
王熾
王熾(1836~1903),字興齋,男,漢族,彌勒縣虹溪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民間稱為“錢王”
王熾王青年時鬥毆殺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慶,與 王熾旅渝滇商合營“天順祥”商號,來往川滇互貿。隨後又與席茂之在昆明合資開設“同慶豐”商號。數年經營,成為滇中富商。英國《泰晤士報》曾對百年來世界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熾。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國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一品紅頂商人。民間稱為“錢王”。王熾“幼而穎異”,但由於父兄早逝,家計甚窘,少年的王熾不得不放棄讀書,拿著母親變賣首飾和衣物湊得的20兩銀子,出門學做生意。他從家鄉彌勒虹溪購土布挑到竹園、盤溪販賣,又把那裡的紅糖購回銷售。憑著勤勞和機敏,王熾不久就積攢得百多兩銀子。於是,他擴大經營範圍,組織馬幫,往返販運土雜百貨於臨安(今建水)府屬各縣和瀘西、師宗丘北之間。及至王熾20歲時,他已在滇南一帶小有名氣。清同治初,王熾避禍重慶。見重慶商業繁盛,又居水陸交通要衝,宜在此設庄貿易,於是,租得臨街房屋一間,正式掛出“天順祥”商號。王熾成為清末鉅賈的歷程,有著無可避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色彩,但是,仍然可以發現,勇於拼搏創新,是王熾能夠在眾多經商者中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因素。王熾死後歸葬故里,墓地選在連綿千里的烏蒙山這條巨龍的上嘴唇上,氣勢超過昆明園通山上的雲南都督唐繼堯墓。胡雪岩
胡雪岩
胡雪岩
胡雪岩清末著名徽商胡光墉(即胡雪岩)就是紅頂商人中典型的一個。胡光墉因捐輸和佐輔陝甘總督左宗棠有功,清廷賞封布政使銜、從二品文官頂戴用珊瑚,賞穿黃馬褂。人稱“紅頂商人”。胡雪岩“從一個錢莊小夥計到中國最大的官商”,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其傳奇並沒有多少神秘,說穿了不過是“尋租”二字。太平天國後期,左宗棠率軍進剿浙江,胡雪岩通過關係謀得一個拜見左宗棠的機會,他帶去的見面禮便是十萬兩現銀,“報效軍中”。此類“尋租租金”最終為他贏得了多大的實際利潤? 左宗棠新疆平亂時期因軍餉不繼,委託胡雪岩在上海為他籌借洋款、購買軍械,胡經手六筆,借款總額一千七百萬兩,利息累計達八百萬兩,僅此一事,他個人就從中凈賺約二百萬兩銀子。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在《使西日記》中,依據來自洋人的材料,對挖國家牆角的胡雪岩直斥為“奸商”: “十二月初二日,葛德立言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道(時胡為布政使銜在籍候補道)報一分五厘。奸商謀利,病民蠹國,雖籍沒資財,以漢奸之罪,殆不為枉,而復委任之,良可慨已!”因資助收復新疆有功,左宗棠親自向朝廷保薦胡雪岩,賞穿黃馬褂、賜紅頂戴。按清朝慣例,只有乾隆年間的鹽商有過戴紅頂子的。而戴紅頂又穿黃馬褂者,歷史上卻僅有胡雪岩一人,故他成為名噪一時的“紅頂商人”。然而,胡雪岩顯赫一時,但結局並不那麼美妙。左宗棠的死對頭李鴻章對胡雪岩很不喜歡。得到李鴻章支持的另一位大官商盛宣懷對胡雪岩大肆傾軋,設計謀擠兌搞垮胡雪岩的錢莊,又使他的生絲生意破產。破產後的胡雪岩被查抄革職,失去了紅頂,很快憂憤而死。盛宣懷
盛宣懷
盛宣懷
盛宣懷相較胡雪岩,盛宣懷的事業辦得更加轟轟烈烈。他先後幫助李鴻章、張之洞“佐理”洋務,獲實授商務大臣、郵傳部尚書等高級官銜,幾乎總攬了關係中國經濟命脈的多家洋務企業,被喻為“一隻手撈十六顆明珠”。其可圈可點的業績有: 有感於“中國官商久不聯絡,在官莫顧商情,在商莫籌國計。夫籌國計必先顧商情”,建立了官督商辦的招商局;1879年成立中國第一個電報局;1896 年接辦漢陽鐵廠;1897 年策劃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商業銀行──通商銀行;任全國鐵路總公司督辦,1911 年,策劃“鐵路收歸國有”,引發保路風潮,終致辛亥革命爆發。盛宣懷先遭清廷“著即革職,永不敘用”的處分,后遭新成立的國民政府抄沒家產,一生寫盡中國近世商人與政治力量相結合的無奈。1886年底,盛宣懷在給李鴻章所上的稟帖中,向李鴻章明確表示,要“竭我生之精力,必當助我中堂辦成鐵礦、銀行、郵政、織布數事”,如此,“百年之後,或可以姓名附列於中堂傳策之後,吾願足矣。”他認為,“職道每念及督撫姓名得傳後世者有幾人哉?遑論其下,是故做官不及做事多矣。”從這些話里可以看出盛宣懷是有志於當一個商人的,他認為即使官做到督撫,姓名得以流傳後世者也沒有幾人,因而“做官不及做事”。存在方式“紅頂商人”的上任有著兩種方式:官員兼任企業領導,企業家掛上“幹部”名片。危害
紅頂商人 危害
紅頂商人 危害
其一:“紅頂商人”混淆政治與經濟的界線專家分析,“紅頂商人”的存在與人性衝動緊密相關,人性有財富的衝動,也有權力的衝動。當商人有了錢之後,他的財富衝動必然減少,而對權力的衝動必然增加。而所謂“紅頂商人”,其實就是權力和財富衝動的結合。其二:“紅頂商人”違反了法治原則和自然正義原則政府官員同時在企業兼職,集權力與財力於一身,在國外會被看作是壟斷、是不正當競爭。這屬於法律範疇。這部分法律在中國還存在相當的空白。其三:“紅頂商人”是對市場經濟的極大破壞“紅頂商人”嚴重違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抑制平等自由競爭。它意味著權力直接介入經濟活動,必然造成企業之間事實上的不平等,其他企業無論在政策資源、資本資源、服務資源甚至在司法資源的佔有上都無法與“紅頂”企業相提並論。其四:“紅頂商人”容易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黨政幹部熱衷於企業兼職,並不是工作需要,而是個人需要。凡有兼職,必有好處。撈取好處,必然腐敗。
紅頂商人的危害
紅頂商人的危害
其五:“紅頂商人”“官商一體”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紅頂商人”們憑藉權力,憑藉信息的不對稱,憑藉“看得見的手”對“看不見的手”的粗暴干預,的確能很快獲得比別人多得多的利益。其六:“紅頂商人”破壞當地市場經濟環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紅頂商人”現象讓權力冠冕堂皇地進入市場,破壞當地市場經濟秩序,並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這一危害已經顯現。其七:“紅頂商人”公然違背黨紀國策。其八:“紅頂商人”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中國加入WTO后,政府的職能和作用需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要由權力政府轉變為責任政府;由任性政府轉變為誠信政府;由神秘政府轉變為公開政府;由利益政府轉變為服務政府;由人治政府轉變為法治政府。個別領導幹部“商人化”和個別企業負責人“紅頂化”,必然使權力更多地干預經濟,讓人們重新看到“黨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黨政形象,直接動搖民眾對黨和政府的信心。清理《紅頂商人》的歷史小說被商界奉為經商聖經。另一類“紅頂”或者“灰頂”商人應運而生,有的黨政幹部在金融機構、城投公司、地方融資公司擔任“掌門人”,一手端著體制的飯碗,一手享著企業的福利,成為左右逢源的“兩棲人”。2013年10月,中央組織部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其中規定“現職和不擔任現職但未辦理退(離)休手續的黨政領導幹部不得在企業兼職(任職)”,各地掀起集中規範清理行動。2014年9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共排查出黨政幹部在企業兼職近8萬人次,完成清理約5.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