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堯墓
位於雲南昆明圓通公園西後門的上方
唐繼堯墓位於昆明圓通公園西後門的上方。修建於1932年,墓為石砌圓丘形,高6米,直徑為16米,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在國內為較大的陵墓。唐繼堯,公元1883年~1927年,雲南會澤人。唐繼堯在辛亥 革命和護國戰爭中都建樹奇功,然而其後期捲入了軍閥混戰,後人為其題寫的輓聯是:“治滇無善政,護國有奇功”。
整座墓戰地面積1500平方米,為國內較大的陵墓。墓的豪華氣派,在昆明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顯示了墓主生前的威赫和權力。唐繼堯(1883—1927年),字蓂庚,雲南會澤人。1904年考取官費留學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7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6期,回國後任雲南督練公所參謀處提調,雲南陸軍講武堂教官、監督,新軍第十九鎮參謀官、管帶等。參與昆明辛亥起義。辛亥雲南軍都督府成立後任軍政、參謀兩部次長,1912年任貴州都督,1913年—1927年間任雲南都督、督軍。1915—1916年曾參與領導反袁護國戰爭,1927年為革命浪潮所推翻,隨即去世,唐繼堯統治雲南達14年之久。唐繼堯在辛亥、護國中有重要功績,創辦東陸大學亦功不可沒。 |
唐繼堯墓
唐墳正中刻寫著“會澤唐公冥墓”,兩邊對聯是:“功業須當垂永久,風雲常為護儲胥。”唐墳前神道兩旁立有石獅、華表,唐墳之上還有許多石雕,氣勢壯觀!這個墓把建築上的希臘式、威尼斯式、哥德式與中國傳統融為一體。此外,還採用了拉丁式的銘刻,墓頂樹木蔥鬱,形成了一個綠色墓冠。
光緒廿八年(1902年)東渡日本,入士官學校第六期,和趙恆惕、閻錫山等同期。畢業后返國,遍游東北,憑弔日俄戰場,又至北京,在保定觀秋操。
宣統元年(1909年)返雲南,在講武堂擔任教官及從事革命活動。
辛亥年(1911年),唐繼堯任陸軍第十九鎮卅七協七十四標第一營管帶(就是今天營長地位),當時卅七協協統是蔡鍔,七十四標標統是羅佩金,唐繼堯是第一營管帶,劉存厚是第二營管帶,雷飈是第三營管帶。雲南光復后,蔡鍔就任雲南都督,出兵北伐,派雷飈、彭新民護送前雲貴總督李經羲離滇。派謝汝翼、李鴻祥率師出四川,迫四川總督趙爾豐獨立。派羅佩金、庾恩暘率一軍赴滇南。派李根源率一軍赴滇西。這時候貴州也起義,貴州士紳任可澄、劉顯世、戴戡等籲請蔡鍔派唐繼堯率軍援黔。討平黔亂,即被推為貴州都督。
民國2年秋,唐繼堯繼蔡鍔出任雲南都督。
1913年11月,唐繼堯正式接替蔡鍔擔任雲南都督兼雲南民政長。
1915年12月25日,他與蔡鍔、李烈鈞等發動了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率先在西南邊陲打響了護國討袁的第一槍。護國戰爭結束后,任雲南督軍兼省長。爾後,參加了孫中山發動的護法、靖國運動。
1916年5 月8 日,護國軍中央機構軍務院宣告成立,以代行北京國務院的職權,推唐繼堯為撫軍長,以岑春煊為副撫軍長。軍務院設於肇慶,唐遠在昆明,乃由岑以副撫軍長代理撫軍長。並推劉顯世、陸榮廷、龍濟光、梁啟超、蔡鍔、李烈鈞、陳炳焜為撫軍。
1918年被推為護法軍總裁,並任滇川黔鄂豫陝湘閩八省靖國聯軍總司令。
1922年被駐川靖國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驅逐。次年不聽孫中山先生的勸阻,率先回滇復職。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門第四次懇親大會在舊金山召開。來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門和上海等地的洪門組織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選舉早年加入同盟會並追隨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的陳炯明(1878—1933)、唐繼堯(1883—1927)為黨的正副總理,這一次懇親大會實際上也就是中國致公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1927年5月23日,唐繼堯含恨病逝,享年44歲,雲南當局舉行公葬,抗戰初期,感念唐護國之功,國民政府於1935年明令褒揚,於1936年改公葬為國葬,補行國葬儀式,唐繼堯銅像也在昆明大觀樓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