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恩暘
民國陸軍中將、滇軍將領
庾恩暘,男,漢族,雲南墨江人,民國陸軍中將,滇軍將領。早年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六期。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八月二十五日,中國同盟會會員庾恩暘、唐繼堯、劉存厚、殷成獻、沈汪度、張子貞、黃毓成等舉行秘密會議,策劃響應武昌起義,經過反覆磋商於九月初九,舉行了雲南重九起義。
1918年年2月18日在貴州遇刺身亡。
庾恩暘(1884—1918),又名澤普,別號墨江、楓漁,民國陸軍中將,滇軍將領,雲南墨江人。早年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六期。留學日本時,參加了同盟會。1909年2月,雲貴總督沈秉堃電調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學生回滇供職,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庾恩暘與李鴻祥、謝汝翼、李根源、唐繼堯、黃毓成、殷承瓛、張開儒、葉荃、趙又新等人紛紛回國,回國后在滇軍中任職,歷任雲南陸軍炮隊教練兼籌辦講武堂及陸軍隨營學校,后調任陸軍炮隊第1營管帶。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八月二十五日,同盟會會員庾恩暘、唐繼堯、劉存厚、殷成獻、沈汪度、張子貞、黃毓成等舉行秘密會議,策劃響應武昌起義,經過反覆磋商於九月初九,舉行了雲南重九起義。
雲南重九起義后歷任雲南軍政府參謀部部長、貴州軍政府參謀總長,后赴北京補授陸軍少將,並任總統府諮議。民國2年(1913年)6月,任雲南講武學校校長,旋辭,任教授、雲南督軍府高等顧問、雲南軍政廳廳長兼憲兵司令官、靖國第二軍總司令官等職。加陸軍中將銜。民國5年授陸軍中將。民國7(1918年)年2月18日在貴州畢節遇刺身亡。,享年34歲。次年追贈為陸軍上將。孫中山為其墓表題了“應為雄鬼”四字。
1904年,經呂志伊介紹,在日本加入同盟會。
雲南陸軍講武堂
1909年,庾恩暘以優秀成績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后被委任為雲南陸軍炮隊第十九標教練官,並籌辦陸軍講武學堂和隨營學堂。兩學堂成立后,即兼兩學堂管教。同年10月,改任炮隊十九標第一營管帶,仍兼講武堂教授。
1911年4月,滇省陸軍在干海子舉行實彈射擊,庾恩暘所帶炮隊第一營奪得了第一名。
1911年10月30日,雲南爆發“重九起義”,庾恩暘為積極倡議和參與者。他所帶炮營與羅佩金、唐繼堯等奉命進攻督署,炮營十餘尊大炮發揮了很大作用,於31日黎明攻佔督署。
雲南光復后,組成雲南軍政府,庾恩暘先後任軍政府參謀部部長兼炮兵團團長、南征軍參謀長、援黔北伐軍參謀長兼支隊隊長。貴州平定后,任貴州都督府參謀長兼軍務處長、籌辦貴州講武學堂兼校長、代理貴州都督等職。
1912年10月,以貴州軍事代表身份入京,任總統府軍事咨議官,補授陸軍少將。
1913年“二次革命”起,經唐繼堯電邀回雲南,委充雲南陸軍講武學堂校長,不久任都督府高等顧問。12月,因參與平定大理之亂有功,加陸軍中將銜,獎三等文虎章。
1914年5月,唐繼堯任巡按使,任庾為警備總司令部總參議.負責全省警備隊改編。7月,改任開武將軍行署參謀長。12月,因改編警備隊之功獎四等嘉禾章。
1915年1月,唐繼堯呈准大總統任庾為普防巡閱使,代開武將軍巡閱普防各屬。庾巡閱普防各屬后,將各地所見所聞及應興應革事宜寫成《普防巡閱管見錄》一書,上陳政府。事竣回省,中央獎給二等文虎章。
1915年12月25日,雲南首義,再造共和,成立護國軍政府。庾恩暘任軍政廳長兼憲兵司令官。護國軍成立后,又兼任參謀廳長和護國第三軍參謀長兼第五梯團長。袁世凱死後.護國軍政府改組,軍政、參謀廳合併,軍隊改編為三個師,庾恩暘被任命為督軍公署總參謀長兼第三師師長。
1916年10月10日,國慶賞勛,中央獎庾恩嚦三等嘉禾章。12月25日,雲南護國首義周年紀念,大總統黎元洪授予庾恩暘勛三位、陸軍中將、二等嘉禾章。
1917年7月,張勳復辟,雲南組成靖國軍,庾恩暘為第三軍軍長。唐繼堯就任靖國聯軍總司令,任庾恩暘兼任聯軍總司令部參贊。
1918年2月18日,庾恩暘在聯軍總司令部畢節行營被刺殞命,年僅34歲。死後民國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葬於昆明鳴鳳山金殿太和宮左側。
《中國對外三十六大軍事家》 | 《雲南北伐軍援黔記事》 | 《雲南首義擁護共和始末記》 | 《中華護國三傑傳》 |
《再造共和唐會澤大事記》 | 《庾楓漁詩集》 |
庾恩暘